不該原諒批評她的名伶們!更不該原諒小潘潘的道歉!小潘潘的道歉直接為傳戲曲的傳承,釘上了一口棺材釘。
高雅戲曲藝術本來自市井,卻拋棄了市井。名伶們藉著螢屏獲得跨越時空的成功,然而這成功卻埋下被送博物館的隱患。戲曲被搬上螢屏,幾乎沒作改動,就在那娛樂作品貧乏的年代,普通民眾再也不需過年過節才看一次大戲,戲劇簡單獲得成功。在更多形式的娛樂作品進入螢屏後,戲曲節節敗退,名伶們不反思不受歡迎的原因,反而以高雅自居,把打敗他的藝術形稱為粗俗。
小潘潘表演矯柔造作,名伶們更造作,至少在被稱為“不懂"戲曲人的眼中是這樣。
戲曲那些表演形式本來就是一種造作。它只是在沒有麥克風與鎂光燈,為了加強與臺下市井溝通的手法。這些造作的表演有助與於後排觀眾聽清楚、看清楚。在有一定年紀,並養成了該審美習慣的觀眾眼裡,也許是美,但對出生在螢屏時代,乃至網際網路時代觀眾來說,一聽到就全身起雞皮疙瘩。
說白了,曾經令戲曲成功的因素,如今正是讓戲曲沒落的禍根。如今年輕人誰個願意讓自己的耳朵受神經質般的高音衝擊,誰願意伸長脖子去等下一句歌詞?
名伶們受困於固有認知,簡單地認為戲曲不受歡迎是沒有描寫當代的作品。小潘潘卻粗暴地告訴名伶,是節奏不對,唱腔不對,表演手法不對,而非戲曲內容!
很可惜隨小潘潘的道歉反思停止,也因此次道歉斷絕了戲曲革新進化的路。
日後看戲曲者心態不是抱著看三條腿的蛤蟆一般,便是到博物館到此一遊。
討論小潘潘的道歉應否原諒,毫無意義,因為無論是否原諒,棺材釘已經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