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姐姐跟爸爸在下黑白翻轉棋,突然姐姐跑回自己房間,趴在床上,嚶嚶的哭了起來。我跟姥姥都一臉疑惑的望向爸爸,爸爸無辜的說:“跟我沒關係啊,她下棋輸了,所以哭了,我什麼也沒幹。”
姥姥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對姐姐說道:“這有什麼好哭的嘛?你也太愛哭了!”
確實,在很多大人眼裡,姐姐都太愛哭了。
下棋輸了會哭、跟妹妹吵架會哭、作業不會做會哭、摔跤了會哭、沒得到想要的東西會哭……
可是,為什麼就不能哭呢?
似乎在大人們眼裡,“哭”是非常不受歡迎的,既顯得孩子軟弱,又分分鐘會讓大人情緒崩潰。但實際上,哭是一種非常必要的負面情緒。
電影《頭腦特工隊》中,萊莉就因為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加上搬家之後各種不適應而心情不暢。但因為情緒小人中的老大樂樂一直避免讓萊莉產生悲傷的負面情緒,所以萊麗的負面情緒一直得不到釋放,以至於做出了離家出走的危險舉動。
幸好,樂樂及時發現了悲傷情緒的作用,讓悲傷小人憂憂使萊莉感受到一股傷感的情緒,從而放棄了離家出走,轉而跑回家,撲進爸媽懷裡哭了起來。萊莉在父母的關心下,釋放了心裡的不愉快,重新找到了快樂的情緒。
如果萊莉的父母沒有理解萊莉,而是一味對她橫加指責,相信她的負面情緒只會越積越多,直至最終情緒崩潰。
我至今仍然記得,上大一那年軍訓,教官嚴苛的訓練要求惹得我們好幾個女生都忍不住哭了。可是,這並沒有換來教官的同情與理解,而是冷冰冰的一句:“你們都18歲了,怎麼還哭?這有什麼好哭的?”這句話直接給我們貼了標籤,似乎我們是不合格的殘次品,因為辛苦而哭是一件讓人恥笑的事情。
過了很久,我都會因為哭而產生深刻的羞恥感,從不在人前哭泣,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壓力與痛苦。直到我明白,哭只是一種釋放情緒的方式,情緒不分好壞,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才能卸下情緒負擔,輕鬆的面對生活。
所以,不要再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可哭的”了。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接納他們,並幫助他們從中找到走出情緒的方法才是更好的選擇。
遇到孩子哭,家長彆著急。可以先抱抱孩子,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緒,從而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連線。孩子的情緒得到認可和理解,往往很快就會釋放,重新進入快樂積極的情緒當中。
比如這次,姐姐因為下棋輸了哭,我就去幫著姐姐,一邊拍著她的後背一邊輕聲問道:“是不是輸了棋覺得很傷心?”
姐姐趴在我的肩膀上,一邊抽泣一邊說:“嗯。”
於是我接著和她共情:“媽媽之前跟爸爸下棋,也輸了,當時我也難受了好半天呢。”
姐姐聽到這個,有點驚訝,抬起頭看著我,似乎不太相信,但我知道她已經對我也難受這件事產生了興趣。
於是我接著說:“真的別提多難受了,就像有什麼東西壓在胸口上一樣。還生氣的想著,再也不跟他下棋了。”
“那後來呢?”姐姐漸漸停止了哭泣,追問道。
“但是後來一想,爸爸從小開始玩黑白棋,媽媽和你都是最近才剛接觸這種遊戲,經驗當然不如爸爸豐富啦,輸了也在情理之中。這樣更要多跟爸爸下棋了,把他的絕招都學會,時間長了,肯定會超過他的!”
“嗯,媽媽你說的對,我也要多跟爸爸下棋,把他的絕招學到手!”因為心中的難受獲得了理解和認同,姐姐很快就不再哭泣,重新變回那個快樂的小姑娘。
相信做家長的,都多次遇到孩子哭的各種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首先不要責怪孩子,而是關心安慰他們,表達對他們情緒的理解,再陪著孩子一起找到釋放負面情緒的辦法。
家長朋友們,你們遇到孩子哭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一位有兩個女兒的二胎媽媽,希望記錄女兒的成長點滴,分享育兒新知,思考育兒的方向,跟孩子一起成長升級。請關注我@二胎媽媽升級記 ,希望我的分享與思考,也能給您帶來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