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三年,帶孩子讀了上百本科普童書的媽媽飄過。市面上的童書種類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科普/百科類的童書,一方面是因為可以讓孩子增長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學類或者故事類的童書看不懂啊,完全看不出作者想表達什麼內涵。
娃也隨了我,對故事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的繪本興趣缺缺,so,那就繼續買買買科普類的童書吧。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都是今年新入的覺得比較好的科普繪本,具體有哪些,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我的100個小小問題》
適讀年齡:3-6歲
一套非常可愛的趣味科普書,小開本,拿取閱讀方便,厚厚的紙板,邊緣處理成了弧狀,不會傷到孩子幼嫩的手指,畫風很萌,適合3-6歲的孩子閱讀。
這一套書一共有4冊,涵蓋動物、自然、生活、身體4大主題,共計100個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為孩子科普身邊的科學、生活知識。
書中的問題都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充滿童趣,比如鳥為什麼會飛?家裡為什麼不能養大象?為什麼洗澡後手指會皺?為什麼肥皂會起泡?……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問題進行解答。
說實話書中列舉的這些問題,有很多我閨女真的都曾經問過我,以前我只能磕磕巴巴地說一大堆語無倫次的話來搪塞過去,現在有了這套書,只要翻開書,找到對應的問題,把答案念出來就好了。
《萬物的尺度:看得見的單位》
適讀年齡:5歲+
前不久參加某場考試,其中有一道題,是給你四個有關單位的選項,問你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選項中涉及到了馬力、流明、加侖等生活中不太常見的單位,隊友直接就蒙圈了,而我因為曾經看過這本書,所以輕輕鬆鬆就選出了正確答案。
繼續說回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單位”的兒童科普書,分類介紹了長度、面積、體積和容積、質量、時間、速度等單位。
書的目錄非常清晰明瞭,根據目錄,就可以知道書中總共介紹了哪些單位,以及這些單位分別是用來測量什麼的。
在介紹每個單位時,使用照片和圖畫的形式,讓抽象的單位與實物產生聯絡,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單位”所代表的的意思。
比如:
1釐米有多長——成人中指指甲蓋的寬度;
1千克有多重——4個蘋果或者165個一元硬幣的重量;
1勒克斯有多亮——1只螢火蟲發光的亮度。
還對單位的制定以及歷史進行了科普,讓孩子能對單位有更深的瞭解。
比如“桶”是美製體積或容量的單位,原意是大的木桶。由於美國在過去使用木桶來運裝原油,因此“桶”就作為一個單位被保留了下來。
“千克”是用來表示質量的基本單位,1kg約等於1L溫度為4℃的書的質量。1889年,千克原器的質量被規定為1kg,但近幾年,它的質量發生了輕微的改變。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投票透過,改以普朗克常數作為新標準來重新定義“千克”。
總之,這是一本學齡期的孩子特別適合閱讀的科普書,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單位,提高孩子對數理化的興趣。
《這裡是中國:給孩子的城市簡史繪本》
適讀年齡:4歲以上
這是一套寫給兒童的城市讀物,精選了北京、上海、香港、西安、成都、廈門6大城市。
透過城市故事、歷史起源、名勝古蹟、名人名作、風土民情、特色美食、交通系統、市政設施八大板塊,來對這6個城市進行多角度的解讀,特別適合疫情時代出行受限的孩子以及大人閱讀。
先來說說這套書所介紹的6大城市,它們分別位於中國不同方位,不僅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們沉澱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具有不同的氣候人文特色,既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又是城市發展的不同典型。
跟著這套書,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的城市結構,瀏覽長城、故宮、天安門、天壇、圓明園、頤和園等著名景點。
也可以瞭解上海的發展過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變得越來越開放,成為一個擁有眾多新鮮事物的繁華大都市的。
另外,這套書的內文圖畫都是由創作團隊手繪而成的,非常精美,從剛才的那幾張內頁中大家應該也已經感受到了。
有沒有被這些圖片所吸引,想要馬上購入這套圖書,一睹為快呢?
《偉大的中國奇蹟》
適讀年齡:5歲以上
一套非常精美的建築歷史百科繪本,介紹了天壇、長城、兵馬俑、莫高窟、土樓5種建築型別。
這套書的精彩之處在於,還原了千百年前的建築工地,展現了各個建築的製造過程,從無到有見證中國奇蹟的誕生。
比如長城,以往的我只知道造長城辛苦,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不知道長城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
看了這套書才明白,長城要依地勢而建,建造時還要先造地基。
再比如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俗稱千佛洞的敦煌莫高窟,我從小就聽說,但一直沒去過,因此也就沒有思考,那些精美的壁畫是怎麼繪製的,十層樓那麼高的佛像是怎麼建造的?
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偉大的中國奇蹟 莫高窟》這本書中都能得到解答。
最後,我對這套書中所介紹的土樓也很感興趣,土樓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如何成為冬暖夏涼的“空調”,如何變身堅固的城堡?
看了書中的相關介紹,真想哪天有機會去土樓看看。
《向太空進發》
適讀年齡:3-10歲
這是一套中國載人航天科學繪本系列書籍,一共三本,分別是《我想去太空》《飛船升空了》《你好!空間站》。
2021年6月17日清晨,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空間站階段後的首批太空訪客。
大約四個月後,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標誌著中國太空計劃再次邁出重要一步,並正在成為世界領先的太空計劃之一。
“向太空進發”系列科學繪本就是以幾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歷程為線索,透過講述這段飛天曆程,將航天員訓練、火箭發射、飛船和空間實驗室等人類航天活動的代表性場景和載人航天的知識融入其中,讓孩子們在閱讀中輕鬆完成對載人航天的基本認知。
神舟飛船長什麼樣?什麼人可以成為宇航員?宇航員在太空為什麼要“倒著”睡覺?這些問題,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答案。
三本書分別介紹了航天員的極限訓練、神舟飛船升空歷程,以及太空站的空間生活。
在為孩子揭秘中國載人航天偉大成就的同時,分享載人航天的相關知識,幫助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工程思維。
《小學館大百科:恐龍》
適讀年齡:5歲+
最後要給大家重磅推薦這本《小學館大百科:恐龍》
我在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受就是:這是一本恐龍愛好者千萬不能錯過的書,如果你打算只買一本恐龍書,買這一本就夠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是一本以恐龍為中心,詳盡介紹了400多種恐龍和同時代生物,配有700餘幅細膩震撼的復原圖、場景圖以及珍貴的化石照片,科學、系統、全面,同時又細節滿滿的恐龍科普書。
這本書的作者富田幸光為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名譽研究員,長期研究古生物。審校專家則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學者廖俊棋,因此這本書在內容的科學性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書中採用專業系統的分類法,將恐龍分為幾個大類。
開啟每一個類別裡的具體一頁,就能看到每種恐龍的詳細資料:身長、食性、時代、發現地、名字由來……你想知道的恐龍知識都在這裡。
書中出現的每種生物都標了名稱,如果涉及到的是書中有介紹的生物,還會把相關的頁碼也直接標出來,大大提升閱讀體驗。
總之,就像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李健說的那樣:“這是一本綜合性很強的恐龍百科全書,它幾乎涉及了恐龍的方方面面。”
各位喜愛恐龍的小朋友大朋友,都可以來閱讀這本書籍,瞭解更多關於恐龍的知識,體會閱讀的樂趣。
好了,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