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過國際不打小孩日嗎?“國際不打小孩日”是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發起的節日,定為每年4月30日。目的是透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家庭暴力不可取,但是並不是只有身體上的傷害才叫暴力。研究表明,每年遭受父母精神虐待的兒童比例高達91.3%。而抑鬱症的高發人群逐漸低齡化,也是因為現在的家長更關心孩子的外在表現,比如:成績好不好、是不是多才多藝,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我今天上了一天班累死了,你自己去玩一會吧”“人家誰誰誰怎麼就能學習又好還那麼多才多藝”“想我當年數學成績那麼好,你怎麼就這麼差,一點兒都沒遺傳我”你有沒有用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如果有,那麼你就是在對你的孩子實施精神虐待。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只有孩子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才需要更多的關注,因為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自立能力而且自我表達能力差,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如果家長長期忽視孩子,那麼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傷害。尤其是對於有二胎的家庭,如果家長對其中一個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麼這種對比會讓孩子更受傷害。對一個孩子說“你做得不錯”,卻對另一個孩子說“你簡直太棒了”,其實這種落差已經對第一個孩子造成了傷害。
其實這就像一個死迴圈,父母小時候的親子關係是怎樣的他們對待自己孩子的模式就會不自覺套用,所以那些習慣於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的人,自己小時候也多半被自己的父母精神虐待過。因為父母是我們行為的範本,在我們小的時候會模仿自己親近的人,比如:小女孩小時候都喜歡洋娃娃,給洋娃娃餵飯、哄睡,而孩子這些行為就是在模仿父母是怎麼照顧自己的。
如果小的時候經常遭受父母的批評和指責,長大後便會習慣性地對孩子指責和謾罵。而且很多身體虐待都是從精神虐待開始的,一旦事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多父母說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打了孩子就是因為之前的種種精神虐待他們沒當回事。
但是,不要覺得精神虐待是要很明顯的外在表現才能稱之為虐待,一些不經意的話和態度,可能都是傷害孩子的兇手。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明白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和快樂更重要,來藍海星親子游泳中心帶孩子一起暢快遊一場吧,拉近親子距離,釋放不好的情緒,真的,對孩子包容一點,健康的心理和快樂的情緒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助長劑。#育兒的煩惱##0-6歲育兒經##幼兒教育大家說##家庭教育##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