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新來了一對雙胞胎,長相清秀,說話口齒伶俐,頭腦反應也很快。我在心裡暗暗高興:這雙胞胎真討人喜歡啊,父母真會教。高興沒過幾分鐘,就被一陣此起彼伏的哭聲打斷了。
在哭的正是新來的雙胞胎,參加遊戲的時候輸了,直接就躺在地上哭了起來。老師都驚呆了,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很多的孩子,輸了也會感覺不開心,可是還沒有像這樣直接哭出來的。
從此,每天在班級裡,都能聽到雙胞胎的哭聲。原因不外乎就是做遊戲輸了,或是老師沒有表揚到他們,又或是其他的同學沒有讓他們······
阿爾弗雷德·阿勒納博士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告訴我們:“人性的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個體對優越和成功的追求。”這種追求和自卑直接相關,因為如果我們感覺不到自卑,那麼我們就沒有改變現狀的意願。
正如我們成年人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一樣,兒童對於優越的追求體現在和同齡人的遊戲上。兒童對追求優越的強烈衝動,和成年人一樣,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實踐表明,兒童身上的某些特性來源於環境中的力量。這種力量會使得兒童感覺到自卑、脆弱和不安,而這些感受反過來又對兒童的心理產生影響。當他們下定決心想要努力達到更高的層次以獲得一種平等的感覺時,渴望越強烈,設定的目標就越高。
在遊戲中,兒童對優越的追求也很強烈。就像那對雙胞胎一樣,無論什麼遊戲,他們都只能贏,不能輸。一失敗,他們就會用各種辦法來表示他們強烈的抗議,就會出現哭或者鬧的現象。
在兒童集體活動時,我們往往也會發現這樣的孩子: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想要在一切活動都要居於領導地位,可是卻不想服從於任何人,也不想服從規則。他們會表現得很驕傲,不合群。他們不想享受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因為越是和別人呆得越久,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地位不安全。
這些孩子,他們對於自己缺乏信心,很容易在陌生的環境中感覺到不安全,在這不安全的環境中,他們精神高度緊張。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優越於其他的同學,受到大家的崇拜。
阿勒納博士認為,如果我們掌握絕對真理,並且找到不讓兒童遇到難題的完美方法,那麼就不會出現問題兒童。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十全十美的辦法,也無法為兒童提供十全十美的學習環境。
從《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不可避免、所有兒童都會遇到的困難時,優越感較強的兒童和那些完全沒有揹負那麼多心理負擔的兒童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方法,不見得適應所有的兒童,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重的好勝心會摧毀兒童的自信,導致他們很難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字所面臨的困難。
優越感較強的兒童,只會關心結果,就是人們對他們成功的認可。如果不能如願,他們就很難獲得滿足感。
我們應該引導這一類兒童去發現他們的不足,而不是直接摧毀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