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人類的本能,人的本能是追求美好的一切。這從孩子身上就已經開始彰顯了。孩子愛美是天性,對於天性,禁止和遏制是無效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
1、孩子到了3歲以後,會進入審美敏感期,會變得“臭美”起來,他們會本能地嘗試用各種方式表達對美的理解和感悟。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形成初步的審美,開始關注起周圍的環境與自身的完美。
因為審美的偏好而變得十分挑剔和敏感,他們對身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如果有人破壞了他們心中物體的形式,他們便會發脾氣,而這種發脾氣並非無理取鬧,這是他們對美的初步認識與需求。
孩子在意自己好不好看,是因為對“美感”很關注,他們不想再將就和湊合,希望透過一定的改變提高美感。
3-5歲也是孩子的性別敏感期。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說,她們格外喜歡顏色鮮豔,漂亮和女性化的東西。
透過這些東西,她們從他人那裡獲得了對自己外表的鼓勵,從而獲得一種“性別”的概念。
孩子需要到6歲才會建立起穩定的性別概念,這個時期女孩愛美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
因為身體意象是幼兒對自我的認知,因而,當身體意象產生負面的影響時,孩子對自我的接納程度會降低,變得不認可自己,尤其是在外貌外形上,他會覺得自己不好看,進而自卑。
身體意象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不想與人交往,自我放棄等。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地身體意象時,要格外注意他對自己的評價。
自信心強了,便能更好地吸收外界的意見,保持自我的同時,又能與大眾相契合,一舉兩得。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優秀、被人接受的人,並不是靠外貌就可以了,還需要從內在上去考慮對不對,是不是做好了。
正確的自我認知可以減少孩子在身體意象對比中的自卑感,他可以追求美,但是不能因為美而丟失了自己,這就得不償失了。
作為與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對孩子的反饋影響深遠。正如最開始的卷媽,因為曾經的家庭教育讓她對於追求美這件事生出了“罪惡感”,一度十分自卑。
如果當時卷媽的母親由衷地說:“是的,你好漂亮”。 那麼卷媽就從母親那得到了對於自己美好的認可,有了自尊自信的第一步:因為她覺得自己很美好,她從母親口中知道自己很美好,她明白自己值得“美好”的一切。
既然,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為什麼會覺得放在小孩子身上就是錯誤的呢?只要不走偏,家長進行正確地引導,“愛美”可以成為一種能力,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生活態度,成為孩子自尊自愛自信的一個起點。為什麼要去壓抑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