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是三國時期位於我國南方的一個割據政權,經過了孫氏父子三代的創業,實力雄厚,後期由吳主孫權稱帝,正式建國。對比於蜀國和魏國,吳國有一個特點較為特殊。
那就是吳國宗親的墓地並沒有合在一處,而是跨越了江蘇、湖北、安徽三省。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東吳的勢力不斷擴張,其後代的宗室墓地也就放在了新擴張的領土之上。
(一)東吳:三世創業,經營東吳時間長達百年
作為三國時期雄踞我國東南部的一方豪強,東吳在公元229年建國,到公元280年被西晉所滅,共計享國50多年。其實算上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的父親公元184年從江東起兵幫助朝廷剿除黃巾軍開始,到東吳滅亡為止,東吳孫氏集團在江東地區共計經營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
在這些年的時間裡,江南大地發生了諸多傳奇故事。孫堅長子孫策從袁術處借兵,橫掃江東六郡,創下一片基業。孫策之弟孫權又在赤壁之戰中戰勝曹操,正式確立了自己江東一霸的地位,隨後透過不斷的發展,終於建立了強大的吳國,與魏國和蜀國形成天下三分之勢。
(二)東吳宗室墓地跨越三省,與國家的勢力擴張有關
那麼東吳宗室的墓地為什麼跨越了江蘇、湖北、安徽三省呢?這主要與東吳的勢力範圍擴張有關。東吳最初只佔有江東六郡,權力中心位於當時的建業城,也就是當今的江蘇南京。因為東吳早期的實力十分有限,自保尚且不足,無法進行有效的擴張,所以孫堅、孫策的墓地在南京附近的蘇州,吳大帝孫權的墓地則在南京,以三人為首的東吳大部分宗室墓地都在江蘇省境內。
隨著孫權稱帝,吳國的國力大幅度增強,勢力範圍也得以擴充套件。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吳國控制了荊州大部分地區,隨即選擇在武昌等地進行駐防,也就是當時的鄂州。後來史學家考證,鄂州擁有五十餘座東吳宗室的墓地,這些墓地的主人大多都是被皇帝派往當地進行鎮守城池的皇親重臣。
再後來東吳為了徹底地控制長江下游流域,讓國都建業更加安全,頻頻進兵合肥,將安徽地區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安徽的馬鞍山由於地形較高,也就成了東吳宗室墓地的選址所在。據瞭解,馬鞍山地區的墓地群以吳景帝孫休為代表,周圍還有較多東吳宗室的墓地和東吳重臣家族的墓地,排列有序,極具規模。
以上就是三國時期東吳宗室的墓地被分為三處的主要原因。或許在東吳統治集團的思想中,他們對領地的主人翁意識特別濃重,這樣才會以安放墓地的形式來證明自己在當地的主權。這樣一來,東吳宗室墓地分散的情況也就在歷朝歷代中獨樹一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的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