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遠還是長安遠?年輕的司馬紹坐在父親晉元帝的腿上,晉元帝看著遠從長安來的使者,問了一個看似莫名其妙的問題。
司馬紹不假思索地回答:“長安近,因為從沒有聽說過人從太陽邊上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長安更近”。第二天,晉元帝宴請群臣,宴會上又問他這個問題,但是這回司馬紹回答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太陽近。
晉元帝就非常納悶,明明是一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有兩種答案。
司馬紹不緊不慢地說:“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太陽,但是卻望不到長安”。
那麼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
因為第一次,司馬紹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坐在父親腿上,感覺到父親的傷感和情懷,因此寬慰他,當然是長安離我們更近。
但是第二次,是在大宴群臣的集會上面,司馬紹面對群臣說出的是收復長安的決心。
長安雖近,太陽雖遠,但抬頭可以見到太陽,長安卻是我們晉人回不去的故鄉。
這就是“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典故,故事的主人公是司馬紹,是東晉的第二個皇帝。
司馬紹從小就跟著父親司馬睿來到了建鄴,因為是父親的第一個兒子,司馬睿登基的同一年,司馬紹就被立為皇太子。
司馬紹非常孝順,又有文才武略,對待賓客非常彬彬有禮,所以受到了一大批人的擁護,但是唯獨王敦例外,因為他的存在就是對王敦的最大威脅。
司馬睿當政時是“王與馬共天下”,所以琅琊王氏的權力非常大。
永昌元年,剛剛繼位的司馬紹第一件事就是平定王敦之亂和處理王敦之亂的餘黨。
首先直接就是削弱了王氏的影響,司馬紹開始任命大批的官員,應詹取代王彬為江州刺史、劉遐取代王邃為徐州刺史、出身寒門的陶侃任荊州刺史代替王舒,想調王舒遠去廣州但是被王舒稱病拒絕,所以改任王舒出任湘州刺史,受陶侃的管轄。
透過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大大削弱了王氏的權力。
除了對王氏的更改任命,也給了宗室的外戚很大的權力。尤其是以司馬宗為左衛將軍、舅舅虞胤為右衛將軍,進一步強化的王權,削弱了琅琊王氏的權力。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在削弱琅琊王氏的過程中,勢必要藉助皇室以及其他士族的力量。一旦王氏的權力被削弱,皇族和其他士族的矛盾自然又會顯現出來,似乎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然,留給司馬紹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司馬紹的身體出現了問題。
終於,在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年僅27歲。
縱觀司馬紹執政的幾年,處理了王敦之亂留下的問題,並且給後代君主指明瞭方向——權力的制衡。如果司馬紹的生命再長些,可能東晉中興只是時間問題。
司馬紹在幼年的時候就立下收復中原,恢復舊都的決心,但是這一切都隨著他的病逝,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