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吉利旗下的沃爾沃在老家瑞典上市了,首日股價大漲23%。李書福表示,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沃爾沃轉型新能源汽車。
沃爾沃在吉利的管理下扭虧為盈、高調上市,多多少少有點出人意料。11年前,吉利斥資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時,輿論並不看好這樁合併案。
“這種海外併購不是最佳路徑,沃爾沃品牌形象可能會低端化。”
“吉利連自己家車都造不好,還買沃爾沃?”
“沃爾沃一年虧損40億,福特都沒轍,吉利憑什麼?”
諸如此類的評論比比皆是。
誠然,2010年吉利汽車質量很差,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吉利開久了,司機能練出一身的修車本領。雖然一年能賣出41萬輛車,利潤只有15億,平均一輛車賺3600元。
如此低的利潤放在車企根本不夠看,有車友推算一輛賓士C260的造車成本大約15萬,售價31萬,利潤高達16萬。3600元淨利的吉利可以說“不賺錢”。
吉利老闆李書福把收購沃爾沃比喻為“抱得美人歸”,潛臺詞是吉利是個“醜男”,有點武大郎娶了潘金蓮的意思。
可偏偏是這位“武大郎”,不但救活了連福特都沒轍的沃爾沃,還把它做上市了,不禁令人大跌眼鏡。
在收購沃爾沃之前的兩年,2008年,印度塔塔集團提前下手,急吼吼從福特手中買了捷豹和路虎,正式進軍高階車市場。
當時,塔塔集團的造車水平和吉利差不多,主打低端車,佔據了印度70%的市場,財大氣粗。印度人買塔塔汽車,不是因為喜歡,而是進口車太貴了,關稅在50%-100%之間,只能選擇塔塔。
結果11年後,捷豹和路虎越混越差,變成車友口中“七折豹八折虎”,高階品牌形象全無。塔塔集團無奈宣佈尋求新的融資,出售49%的股份。
兩樁收購案具有高度相似性:幾乎同時發生,賣家都是福特。為何沃爾沃能起死回生?而路虎和捷豹黯然賣身?
中國製造與印度製造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各行各業全缺錢,消費指數大幅下降。奧巴馬緊急啟動救市計劃,給金融機構注入大筆資金,實行無限量化寬鬆政策。
倒黴的福特沒有拿到多少貸款,因為奧巴馬救的是金融市場,福特作為製造業公司,不是優先救助物件,逼的福特為了解決流動性危機,不得不出售旗下豪華品牌:路虎和沃爾沃。
以當時的眼光看,路虎、捷豹和沃爾沃都是不折不扣地賠錢貨。2009年,沃爾沃年虧損38.7億人民幣,銷量僅33萬輛——還不如41萬輛的吉利。
路虎、捷豹的虧損查不到具體資料,但福特買來兩個品牌時花了50億美元,轉手給塔塔時只有23億美元,“攔腰砍”也要賣,可見福特已經徹底對路虎、捷豹失去了信心。
有記者問李書福,買了沃爾沃後打算如何扭虧為盈?李書福表示:“沃爾沃的虧損是採購、製造、研發成本過高造成的,如果沃爾沃能與中國製造結合,可以有效降低採購和製造的成本。”
收購了沃爾沃後,吉利引導沃爾沃分別在上海、西安、成都、大慶建、路橋造基地,開始深度與中國製造繫結。
有些國內消費者質疑,中國造的沃爾沃質量不如歐美。
沃爾沃總裁薩繆爾森駁斥了這種說法:“沃爾沃在中國設廠,絕對不是用來生產二流汽車的。只要遵循嚴格完備的生產體系,不管在哪兒,都能生產出統一品質的汽車。”
大慶工廠的總經理麥克表示:“在中國生產,人工和運營成本將到歐洲一半以下。”大慶出廠的汽車整車已被出口到了美國,質量會有問題?
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併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李書福強調:“沃爾沃是沃爾沃,吉利是吉利。”
派到成都工廠的瑞典員工菲約爾丁說:“吉利沒有干涉我們的工作,反而在與成都政府打交道時提供了重要幫助。”雙方的合作涇渭分明,各司其責。
路虎和捷豹就沒這麼好運了
路虎、捷豹與塔塔牽手後,遲遲產生不了化學反應,薄弱的印度製造無法給路虎、捷豹提供幫助。
2008年被收購時,塔塔集團主打的汽車是一款名為“NANO”的微型車:沒有空調、沒有轉向助力、沒有音響、沒有保險槓、只有駕駛室一側有後視鏡......
最令人震驚的是NANO在組裝時,為了節省成本,在車體部分地方用了“膠水”粘接,而不是焊接!筆者原以為是網友的調侃,查了相關資料後,發現確實如此!
如此塔塔與路虎結合能有什麼結果?路虎捷豹在印度建了三家工廠,負責生產經典車型。英國和斯洛伐克的工廠負責開發新車型。
2012年,路虎負責人表示,印度三廠80%的產品用於出口,畢竟印度國內市場吃不掉那麼多高階車型。
在印度設廠毀了路虎的質量。近幾年,路虎、捷豹頻頻爆出質量問題,導致市場反響越來越差,銷量暴跌。
英國電視節目《Top gear》甚至專門製作了一期節目吐槽:“作為英國人,我依舊很愛它們,但現在的質量讓我愛不起來。”
並一口氣列舉了六條常見的問題:“變速箱、電子系統、座椅、前驅、後驅、氣囊,哪裡都可能出問題。”
主持人詹姆斯·梅就感嘆:“英國虎”徹底變成了“印度虎”。
國內車主之間流傳著一個說法:修不好的路虎。2017年,因質量問題路虎在華召回10.6萬輛汽車,第二年又召回10.7萬輛。
為了拯救路虎、捷豹的質量,塔塔求助寶馬。後者將提供全新的生存平臺FAAR支撐新產品的生產並提供四缸和六缸的發動機。
路虎、捷豹作為豪華品牌,居然要向寶馬求購發動機,技術退步可見一斑。
中國人不買路虎,銷量暴跌
其實,塔塔收購路虎捷豹後,還是有過一段好時光的。塔塔雖然技術不行,玩營銷的能力一流。收購完成後不久,路虎捷豹迫不及待地衝入了中國市場。
2009年,電視劇《蝸居》爆火,張嘉譯有一段臺詞說:“這可不是一般的吉普車,這是路虎。開車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擁有一款路虎。”
給國人植入了路虎高階車的形象,當時路虎在華銷量不足2萬輛/年。
路虎“極光”引進中國後,達到了“一車難求”的地步。
2010年-2017年,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從2.6萬輛衝到了14.6萬輛,整整翻了4.5倍!靠著中國市場的一路高歌猛進,路虎捷豹扭虧為盈,毫不過分地說是中國市場救了路虎。
筆者有位開路虎的土豪朋友,四五十歲,跟我說:“我就喜歡路虎的霸氣,寬敞,開起來有面子。”路虎迎合了國內暴發戶炫富的心理,一個“虎”字形容的不但是車,同樣是人。
巔峰過後便是潰敗,連續兩年出現大規模車輛召回事件後,國內消費者不再迷信國外品牌。
2018年,路虎捷豹虧損236億人民幣,2019年虧損37億人民幣,中國市場銷量暴跌35.5%。為了止損,塔塔宣佈全球裁員10%,節約了10億英鎊的費用。
同時,路虎捷豹開始了瘋狂的降價促銷活動,降價10萬的車型比比皆是,“七折豹八折虎”的說法由此傳開。中國市場倒是回暖了,但全球市場依舊在潰敗。
質量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新的增量市場又找不到,總不能指望印度人買路虎吧?
於是有了塔塔欲出售路虎捷豹49%股份的訊息。國內的長城和吉利表示出過興趣,但最終不了了之。
不難看出,沃爾沃的成功與路虎的失敗,離不開“製造能力”四個字。中國國產車雖然不先進,但不至於用膠水粘接車輛。
印度人以為買來幾個國際大牌,就可在短期內完成跨越式發展,無疑是痴人說夢。
關鍵在練“內功”,把國內的底子打好,才能有效承接從國外轉移過來的技術和產業。不然下場就和路虎捷豹一樣,落地印度後,質量越搞越差,陷入惡性迴圈。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