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戊鼎
朝代:商
出土時間:1939年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鼎為分段澆築,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鼎身四周鑄有回龍紋、饕餮紋。形制巨大,雄偉莊嚴,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故名“後母戊鼎”。
此鼎為商後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即商王武丁之妻)所鑄之鼎。
1939年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正值日軍大舉侵華之際,為了不讓國寶落入日軍之手,村民又將其埋入地下;1946年抗戰勝利之後再度挖出,藏於南京“中央博物院”儲存;1959年由南京運往北京藏於國家博物館。
商後母戊鼎,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代體型最大的青銅器,商後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範、合範灌注等環節中,存在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也表明了我國早四千年前的商代就已經掌握較為成熟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根據現代光譜技術測定,“後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戰國時期成書的《考工記築氏》所記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西周利簋(guǐ)
朝代:西周
出土時間:1976年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徵商簋”,利簋以饕餮紋為主,兩側加以夔龍紋,方座四周加蟬紋;整體上圓下方為典型的西周早期銅簋造型。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於商郊牧野”。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戰”。銘文大意是,武王克商,區區數日便佔領朝歌,武王論功行賞,賜有事(司)金銀等貴重物品,並賜利簋以紀念武王克商的壯舉。
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利簋的出土以及其內部所鑄之銘文將“武王克商”的重要歷史事件由傳說變為現實;根據碳14測定,武王伐商約發生於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1020年之間;後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西周利簋的出土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的重要的年代依據。
戰國水晶杯
朝代:東周
出土時間:1990年
現藏於:杭州博物館
戰國水晶杯可能屬於最不像文物的文物,因其外形與現在所用的玻璃杯十分相似,以至於有網友戲稱是穿越者所留;戰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區域性可見絮狀水晶包裹體;器身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光素無紋,造型簡潔。戰國水晶杯是迄今為止我國境內出土的古代最大的水晶製品。戰國水晶杯主要採用弧面拋光工藝,對於玉器製造已經十分成熟的戰國來說,這種工藝並不算陌生,戰國水晶杯的稀有之處在於它是由一整塊水晶打造而成,形體之大製作難度也大大增加;令人驚詫的是水晶杯的外形竟與現代玻璃杯如此相似,不禁令人感嘆可能冥冥之中早已註定吧。
根據浙江省地礦廳檢測發現水晶杯所用水晶並不是中國境內所產,因此水晶來源至今仍是一個謎;另外水晶杯上寬下窄,拋光已經取芯難度大大增加,古人是採用何種方法將杯壁打磨得如此光滑且厚薄均勻至今也沒有找出。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
朝代:西漢
出土時間:1995年
現藏於:新疆博物館
1995年10月考古學家在新疆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現該文物;本來遺址的發掘工作沒有太大進展,在失望中考古人員挖開一座古墓,該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其中一具屍體手臂上佩戴一個顏色鮮豔,紋樣詭秘,意蘊神奇的護臂上還零星有一些文字。沒經過太長時間的辨認考古學家就認出了護臂上的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專家看後紛紛稱奇。因為我國的國旗就是五星紅旗,這護臂一經公開便引來種種質疑,說是不是現代工業的仿品或者是現代藝術品;後經過專家解釋此物確係為漢代文物。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八字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古代的“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 “中國”也並不是指現代的中國而是指黃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區中原大地稱為中國;後泛指整個天下。
護臂之上還有牡丹珍禽,雄鳥立於雲紋底部,昂首挺立;護臂整體為漢代蜀地織錦工藝;文字剛勁有力,極具辨識度。
何尊
朝代:西周
出土時間:1963年
現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何尊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是一種典型的周代酒器。
何尊最為重要的並不是其實物價值,而是器物之上所鑄銘文。何尊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成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後在嵩山舉行祭祀時發表的禱辭,即“宅茲中國,自之乂民”。這個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記述“中國”二字的文物,也印證了中國國名由來已久。
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青銅器還是甲骨文,都”德“字無心。在這之前,無論是表示得到還是表示道德,全部是無”心“,全是“得”。何尊之後的銘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的無“心”。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作者:楚州牧
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