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館(Royal BC Museum )上線一批由溼版玻璃底片掃描的中國內容老照片。這批玻璃底片的原保管者是一位名叫查爾斯-摩爾( Charles Frederick Moore)的英國人,他是位曾在中國工作了幾十年的領事官員,2014年他的後人將這批底片捐獻給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館檔案館儲存。這批玻璃底片共計99張,所拍地點大部分是北京,其餘少部分還有寧波、乍浦、杭州等地,有些地點無法辨認,照片的標註說明含混不清。我曾諮詢請教過幾位網友,他們表示也曾在這個博物館見過這批底片,但對拍攝者、拍攝時間等不甚了了。
為此,近段時間我一直在琢磨這批底片照片。經過仔細辨認,其中不少照片都似曾相識,例如其中的3張乍浦底片,就是包臘相簿中乍浦照片的底片;又例如幾年前華夏國拍出的英國軍官克拉克相簿中的寧波、杭州幾張老照片的底片也在其中,等等。包臘相簿中的照片註明時間為1870年,克拉克相簿註明的時間是1870年至1871年。種種跡象表明,這批底片的拍攝時間為1870年到1871年,前後誤差不會超過一年。我2014年曾在“老北京網”發過一篇《疑似約翰-湯姆森拍攝的一批北京老照片》的帖子,帖子中的老照片都在包臘相簿中。包臘相簿其中的兩張照片確定為湯姆森所拍攝無疑。
或許有人認為底片的所有者摩爾就是這些底片拍攝者,對此我認為這種可能性為零。溼版火膠棉攝影術技術含量非常高,沒有經過專門學習或訓練是難以掌握的。再從底片的註明來看,摩爾對底片的瞭解非常有限,或者說是他根本就不知道底片拍攝的是什麼,他不過只是這批底片的保管者而已。經過比對,可以斷定這批底片都曾經洗印為蛋白照片,並廣泛售出過。那個時代的攝影師都是自己沖洗底片並洗印照片的,這位攝影師不僅拍攝、洗印照片,而且還出售照片,不言而喻他肯定是一位商業攝影師。因此可以斷定,這位商業攝影師,這批由摩爾儲存底片的主人就是著名的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不可能再有第二人。
約翰-湯姆森的底片怎麼會在摩爾的手中?其實非常好理解。摩爾是英國人,年紀與湯姆森僅相差一歲,1870年他前後曾在寧波領事館、北京英國公使館工作,與湯姆森相識是非常自然的事。湯姆森把這批曾經沖印過照片的底片存放在摩爾之處也是情理中事(大尺寸的玻璃底片還是很沉重的),湯姆森或許希望他之後能夠交還給他或者幫他帶回英國。之後陰差陽錯摩爾沒有機會再與湯姆森會面,1885年摩爾全家從中國移居到加拿大生活,這批底片歷經100多年後,自然就最終成為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館的館藏之物。
這批底片的最精華之作就是其中的十多張北京圓明園的照片。如果底片確實為湯姆森拍攝,那麼他拍攝圓明園的時間要比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1873年拍攝的圓明園照片還有早幾年,就是說,湯姆森才是最早拍攝圓明園殘垣的攝影師。幾年前,我也曾想過,湯姆森當年來到北京,他既然能帶著沉重的攝影裝置到一百里之外的長城、明陵拍攝,卻為什麼沒有到並不算遠的圓明園去拍攝呢?如今,這些疑問似乎有了明確的答案。湯姆森不僅拍攝有圓明園,而且拍攝的數量還不少,除去這批底片中能夠確認的十多張外(有幾張不一定是),一定還有目前尚未發現的他拍攝的圓明園老照片。由於我對圓明園瞭解甚微,且原底片說明更是含糊不清,因此在後面僅貼出這些老照片,供大家圍觀,期望方家、達人評判、拍磚、討論。(為方便檢視,原照片經過PS,加強了照片對比度,原文題目《尋蹤約翰·湯姆森:疑似湯姆森拍攝的圓明園老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