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的獨到之處,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指出,類似的歷史文藝作品肯定是要對文藝作品的敘述主體進行一定的美化的,滿清三王朝康熙,雍正,乾隆是這樣(我對這三部作品很不滿意)《大秦帝國》系列也是這樣。
《大秦賦》中的嬴政。
我也忘了哪一集了,《大秦賦》大概是有這麼一個劇情,楚人成群結隊的逃往秦國,被楚軍追上,而掩護的秦軍也隨之趕來,楚人頭領揚言“我們日夜耕作卻不得飽食,不願以為楚人,願以為秦民!”我雖然對《大秦賦》抬高秦國有心理準備,但是當時看到這兒的時候還是笑了一下。
其實從這裡就可以引出一個問題,既然我大秦帝國如此得民心,楚人們都不願意當楚國之臣民了,願意做秦之黔首,那為何在秦始皇嬴政一統中國15年之後,就“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了呢?
滅楚名將王翦。
秦王朝的分崩離析,我可以這麼說,和胡亥趙高之流的胡作非為,這兩個人頂多是為亡秦之火添柴火的人,關係並不大,為什麼?“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的陳勝吳廣大起義是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而秦始皇嬴政之死是在公元前210年的夏天,這兩個歷史事件相差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左右,縱使胡亥有霍光導演劇本中的昌邑王劉賀那樣令人歎為觀止的作惡能力,也不至於將天下人人望秦師的大好局勢僅用了一年就變成“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楚地的武士。
所以,導致秦亡的原因肯定還得往前追溯,唉,等會,我聽見有人說秦是亡於六國舊貴族的叛亂,好吧,咱們那先來看看秦末大起義的爆發。《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相立為侯王,合從西鄉,名為伐秦,不可勝數也。”《史記陳涉世家》記載“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法聖商鞅
這是一場所謂的六國舊貴族叛亂嗎?“山東郡縣少年”和“諸郡縣苦秦吏者”又是哪門子的六國貴族,如果不是天下苦秦久矣,那陳勝又是怎麼做到從原先的900多人發展到數萬人呢?你只能說,是六國舊貴族藉著天下反秦的趨勢復國而已,但是你不能說秦末大起義是一場六國舊貴族的復辟戰爭。
秦軍。
好,咱們現在回到原來的問題,為什麼建國時間長達500年的秦國在一統天下僅僅15年之後就迅速崩塌了呢?在中國的王朝時代,最容易激起百姓反抗的莫過於三件事,一件是大規模的戰爭,第二件事是繁重的徭役,第三件事就是苛捐雜稅。而秦始皇在建立大秦王朝之後都幹了些什麼?擴大自己的宮殿“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修築長城派遣蒙恬北擊匈奴,50萬人伐越地,在內地抽調大量的人力戍守邊疆,還有他那個自他繼位以來就在修的大陵墓。
嬴政。
秦王朝是一個絕對的君主專制國家,秦法最重要的就是保證秦王之命的絕對權威,讓君主的意志真正成為國家意志,也就是所謂的“朕即國家”,也就是說整個國家是按照秦王的意志而走,始皇帝認為應當修築長城,那天下人就要聽從始皇帝的命令去修築長城,始皇帝想要擴建自己的陵墓,那天下人就必須去修築秦始皇陵,始皇帝認為應當攻打百越,所以各地必須出人出糧,哪怕最後“伏屍流血數十萬”也在所不惜。也就是說秦帝國以秦王一人之心代替了全天下人之心。
趙孝成王:暴秦欺吾太甚!
“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修築阿房宮以及秦始皇陵的刑徒居然有70萬人,所謂刑徒,也就是犯罪之人,犯罪之人就要服勞役,有人說70萬人這個數字有誇大,而考慮到明景陵(二點五萬平方米)的修建都動用了十萬人,70萬人也並不是不可信。也由此可以看出,秦帝國一統天下不過數年,刑徒居然能達到70餘萬,從側面也可以看出秦法之嚴苛。咱們都知道,秦法雖然有嚴苛的一面,但是秦法的管轄的範圍卻是非常廣的,條文是非常細的,對於所有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確的規定。
秦軍進攻。
但是有時候,過於繁雜的法律條文,反倒給了官吏鑽空子吸食民脂民膏的機會,而且一旦中央王朝陷入混亂,那秦帝國的法令就會直接變成官吏掠奪百姓的刀劍,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陳涉世家》之中,本來遲到只需要“罰甲”結果最後變成了“皆斬”這也是秦朝末年,法令朝令夕改的明證。也就是說秦帝國自開國之後就形成了一個大的掠奪系統,秦帝國派駐六國故地的官吏以軍隊和秦法為武器為秦王掠奪財物和人力,而他們自然也少不了要自己的那一份,所以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惡性迴圈,秦王以自己之意志代替天下之意志,不但要抵禦匈奴修築長城拓寬秦國的疆土,還要滿足一己私慾修陵,大修宮殿,而代表秦王的秦吏在各地橫徵暴斂,不但為了秦王,也是為了自己。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是“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派遣荊軻刺殺嬴政的燕太子姬丹。
但是你能說贏政是一個應該被唾棄的暴君嗎?當然不能,甚至認為他不是一個暴君,他只是按照自商鞅變法以來100多年秦國君主的所作所為行事而已,也就是說他很有可能沒有體恤民情,與民休息這個意識,秦國未出關之前,秦地貧瘠,文化落後,軍功爵出人頭地對於貧窮的秦國百姓來說確實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是秦國一統六國,其他六國對於秦文化沒有認同感,同時上到王公將相下到平民百姓生活條件相對於秦人富裕,一冷一熱之間自然無法忍受,因此,秦國的下場也只能是“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了。七世餘烈,終為劉邦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