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之原型
作者:大禹崑崙
日期:2021年10月20日
《帝王世紀》關於“伏羲”的記載:
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蛇身人首,有聖德,都陳。作瑟三十六絃。燧人氏沒,庖犧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充庖廚,故號曰庖犧。後世音謬,故或謂之宓犧。一號黃熊氏。在位一百一十年。
包羲亦號天皇。
取犧牲以供庖廚,食天下,故號曰庖犧氏。或作宓戲氏者,宓字誤也。當山下著必,是古之伏字。
“伏羲”,又名庖犧、太昊、太皞、黃熊氏。都陳。
“伏羲”二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圖形如下:
之前我已破解女媧(媧)就是古埃及下埃及女神瓦吉特。
那麼與“女媧”對應的“伏羲”、“庖犧”又是哪位古埃及的神呢?
下面是古埃及的創世神太陽神“阿圖姆”的資料:
阿圖姆:
阿圖姆(Atum),原本是古埃及神話-赫里奧波里斯體系中的太陽神。在後起的信仰拉出現後,最高神和太陽神的地位逐漸被取代,並與拉融合為一個神的不同神格,被視為黃昏的太陽。常表現為公牛莫努爾(Mnewer)的形象,此外具有蛇、蜥蜴、甲蟲、獅子、公牛和姬蜂的外形。
中文名阿圖姆
外文名Atum
別名亞圖姆、特姆
神話體系埃及神話
居所赫里奧波里斯
傳說傳說阿圖姆自原始之丘中誕生後,生出了風神舒和雨神泰芙努特;舒和泰芙努特結合後生了大地神蓋布及天空女神努特,創造了天地。他原先為赫里奧波里斯的地方神,之後與太陽神拉合併而稱為拉·阿圖姆,被視為黃昏的太陽。此後太陽就是拉的整個身體,正午的時候他叫拉,早晨的時候叫做凱布利,在黃昏時叫做阿圖姆。之後又與荷魯斯融合。但有時候他被認為是由卜塔神所創造出的神祇,為亥克神(Hike)的父親。
根據古埃及文的發音把阿圖姆的王名進行標音。
像冰車、雪橇一樣的東西,被稱為“拖木”。
古埃及太陽神是以荷魯斯鷹隼形象出現的,故把這個法老圖符理解為鷹隼,發“A”音。
根據古埃及文的讀寫規律,王名中的“法老”圖符不參與表音,它是表意圖符,只有把它理解為“鷹隼”圖符時才讀“A”,因此阿圖姆的名字也讀為“圖姆”、“特姆”。
而這兩個圖符“特姆”、“圖姆”其發音正是“登”的古音。
這個“登”又是誰呢?
《屈原天問》:
《屈原天問》與“女媧”對應的正是這個“登”。
把“特姆”、“圖姆”反過來讀,則是“Mt~姆提”,這不就是“伏羲”、“宓犧”、“庖犧”的古音嗎?
而那個“登”音與《聖經》中“亞當”的“當”字古音相同,結合法老圖符代表的荷魯斯鷹的“A”發音,這不就是“亞當”嗎?
由此看來《聖經》中的“亞當、夏娃”都是來源於古埃及華夏神話。
再看“伏羲”二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圖形與亞圖姆的王名圖案對比:
1.“伏羲”
(1).“伏”
阿圖姆乘蛇飛天古圖:
古埃及文“父”:
可以看出“伏”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原型就是指亞圖姆騎蛇飛天圖。同時也是寓意古埃及文的“父”字,“眾神之父,拉”,以及“雙頭蛇”的意思。
(2).“曦”
羲(曦)字很明顯是象形“伏羲、女媧”雙蛇交尾圖,如上圖。
這幅雙蛇交尾圖不僅中國有,在歐洲也有,見下圖:
古印度也有:
這說明“伏羲女媧”、“亞當夏娃”的事蹟影響面是全球範圍的。
亞圖姆王名圖案中的“拖木”圖符其實是以雪橇、冰車來寓意“基因片段”,而“雙蛇交尾”寓意的是“基因雙螺旋體”,而“伏羲女媧”他們在古圖中手裡拿著的尺子和剪刀正是寓意剪下基因片段,“人首蛇身”形象則是寓意“人是被高階文明以基因工程方法,用不同種類的動物基因拼合、創造出來的。”
2.太昊(皞)
“太昊”二字金文象形圖形如下:
“太”字很明顯是表達最初的人有男女二人,這是個意形。
“昊”字表明這是個頭頂太陽輪的人。
“皞”
“皞”字圖形為亞圖姆頭戴白色王冠的形象。
“都陳”
透過對比可以看出開羅地區就是“陳”。
這與亞圖姆王名圖案中的都城地址一致。
綜述,透過破解古埃及太陽神亞圖姆的王名圖案,最終確定亞圖姆就是“伏羲”,就是“登”,就是《聖經》裡的“亞當”原型,同時也是“太昊”、“太皞”。
中國上古的三昊(皞),“太皞、大皞、少皞”現已都被我破解,他們分別是:“太皞(伏羲)~亞圖姆”、“大皞(少典)~克努姆”、“少皞(玄囂)~月神孔斯”。
版權所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