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煩惱已經不是沒有書可讀了,而是書太多不知道該讀什麼,還有就是有太多書是沒有必要寫出來的,讀來純屬浪費時間。一本沒有讀過的好書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呼蘭河傳》就屬於這樣的書。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描寫的是蕭紅的故鄉--黑龍江哈爾濱的呼蘭河小鎮,全書沒有核心情節,像一篇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
全書以天寒地凍的東北嚴冬開場,揭示出在這個嚴寒的北方小鎮生活不易,書中的故事和人物也是充滿了冷漠和麻木,僅有的一絲溫暖也是一閃而過。
呼蘭河鎮很小,由十字街、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和幾條小衚衕組成,這裡的人們千百年來也一直這樣平凡地活著。活著就是為了穿衣吃飯,遇到災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人死了也就死了,還能怎麼樣呢?在這個小鎮一切似乎都是沒有希望的,可是希望又不是生活的必須品,沒有希望也是一樣可以活著的。
人們就算有希望,也是把希望寄託到下輩子,所以鎮上就有了扎彩鋪。人們把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生活用彩紙扎出來,燒給死了的人,希望在陰間可以過上想象中的好日子。至於活著的人,是沒有福氣享受這樣的生活了,“煮一點鹽豆下飯,就是一年”,如果偶爾再能買一塊豆腐吃吃,那已經是不敢想象的好日子了。這就是呼蘭河,這就是呼蘭河鎮的人們。
在小鎮的路上有一個大水坑,每年都有車馬陷到水坑裡,這時候人們就出來幫忙抬車抬馬,但是從來沒有人說要用土把這個水坑填上,一個都沒有。這不僅是因為填土要花錢,路是大家的,為什麼要花自己的錢呢?何況,車馬陷到水坑裡,還可以讓大家看看熱鬧,成為鎮上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這個水坑有可能會淹死小豬,這時候大家就有便宜豬肉了。但是,哪有那麼多豬被淹死啊,大家都心知肚明便宜豬肉是瘟豬,但是吃瘟豬不僅是不衛生的,更重要的是會被別人瞧不起,這時候大水坑就成了大家維持最後的體面的遮羞布,有了這個水坑,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的吃便宜豬肉。這就是呼蘭河,這就是呼蘭河鎮的人們。
精神生活極度貧乏的呼蘭河人,把全部熱情都投入到旁觀別人的家長裡短了。老胡家請跳大神的了,要去看,還要儘快去看,去晚了人家結束了怎麼辦,那就是今年最大的損失了,所以寧可不吃飯也要去看熱鬧。人們冷眼旁觀的一般都是別人的災難,這樣還可以給自己苦難的生活一點安慰,如果有人日子過得好了,那是不看的,那是要回家關上門罵的。在呼蘭河鎮,馬陷到水坑裡了,趕快去看;有二伯要跳井了,趕快去看;馮歪嘴子要上吊了,趕快去看;新來了團圓媳婦兒,更要趕快去看。這就是呼蘭河,這就是呼蘭河鎮的人們。
趕大車的開始打團圓媳婦兒了,這沒有什麼稀奇的,哪個婆婆不打媳婦兒呢,誰都是這麼過來的。再說,生活有了不順心的事,打自己兒子捨不得,打豬會把豬打瘦了,打雞會把雞打不下蛋了,那也只能打團圓媳婦兒了。一個歡蹦亂跳的小女孩就這麼被打病了,然後鄰居們就來出主意跳大神、出偏方了。看病就要花錢,花錢是為了不讓前期已經花的錢打了水漂,而不是為了救人。花錢的時候還要盤算著這麼多錢能買多少豆腐啊,平時自己都捨不得吃豆腐啊。這就是呼蘭河,這就是呼蘭河鎮的人們。
呼蘭河的人們殘忍而無知,呼蘭河的人們熱情而善良,呼蘭河的人們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呼蘭河的人們就這樣一直像動物一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