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白酒的熱愛是刻畫在基因裡的,並且從對白酒的熱愛中派生出許多文化來,比如除了對酒本身的追求,還極其講究飲酒的場合、氛圍、禮儀等,今天來說說酒文化中的酒德。
有一種說法“中國酒文化的核心是酒禮”,而酒禮的核心則是酒德。飲酒者須有酒德,失了酒德便是失禮。
酒德是指飲酒時的作風,它既是人性的表現,更是人品的表現,因此便有了“人品看酒品,酒品見人品”的說法。由此可見,酒德即人品,酒德非小節,飲酒之人,應像端正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風一樣,樹立扎實、靠譜、過硬的酒德,這既是恪守酒禮、保持良好酒風的需要,也是維持和保養自己身體的需要。
酒德需要恪守的原則比較多,下面把主要的九個方面簡單歸納為“九不”。
一不失禮。中國人喝酒,尤其是喝白酒,無論是東南西北,都非常講究禮儀。各個地方在筵席上的酒禮各有不同,相對比較常見的是主人先敬三杯,然後其他人才能舉杯敬酒。我們出席不同地方的酒席前,應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了解,以免在筵席中因習慣的差異引發誤會。
二不失信。中國儒家文化講究“仁義禮智信”,信雖然被排在最後,但卻是“仁義禮智”最終的落腳點,人不能言而不信,為人必須守信,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切不可以為酒席上酒話不能當真,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即使是酒席上的一句話,別以也可能牢記當真,因此酒席上仍然要注意言行,說過的話許過的諾一定要有信。
三不貪杯。在筵席上,或因人好、或因菜佳、或因酒美,無論哪種情況,記得不可貪杯或多食,凡事注意把握度,恰到好處皆大歡喜,吃多了會噎食,喝多了會傷身。
四不喝醉。酒醉不只傷身,還會誤事。在各種筵席上,不可借酒澆愁,不可以酒裝瘋,自已有幾分幾兩酒量,切記量力而行,不能逞強裝能,以免喝醉了於已不好,還得連累朋友來照顧你。
五不誤事。人飲酒後,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使人輕鬆愉快沉醉其中。一旦過分放鬆,便可能忘記責任和義務,從而耽誤重要的事情。喝酒以前把重要的事情過一遍,如果擔心酒後想不想,可以用記事本或者在手機備忘錄上設定提醒。
六不胡言。有些人喝酒後話特別多,把各種事情都拿出來說。這類人在喝酒的時候尤其要提醒自己,一是喝酒要注意控制量,二是喝酒後要及時離開,免得酒後多言壞事。我經常遇到有些朋友,喝酒後總是說個不停,把芝麻爛穀子的事反覆說,口水到處噴,難免讓人心中生厭,下次喝酒唯恐避之不及,躲得遠遠的。
七不鬥氣。酒能助興,讓人興奮。人一興奮,動作可能做得大、話可能說得滿,因而容易引起對方的誤會,所以飲酒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還要大度容納別人一些失禮的舉止,不可持強逞能,與人鬥氣拼酒。
八不灌酒。勸酒助興,此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強行灌酒。對方的酒量大小、情緒高低、身體健恙我們不清楚,冒然灌酒既是失禮,也容易害人。
九不亂性。酒色常被認為是一家,因為酒後多巴胺分泌旺盛,容易產生性衝動,並且難以自律自控,因而容易亂性。飲酒之後,儘量及時回家,在對的時間找對的人做對的事,避免在錯誤的時候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人做錯誤的事,一旦被朝陽群眾發現則悔之晚矣。
我能想到的暫時只有這九個方面,歡迎各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