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評委會主席雷尼埃三世為吳正丹(右)、魏葆華(左)頒獎
雜技舞劇《化·蝶》分享會後,一位觀眾擠上前,遞上一張16年前上海大劇院上演的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演出票,請當年的主演吳正丹、魏葆華簽名。《天鵝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雜技劇——觀眾珍藏著當年的戲票,而當年的兩位主演還在登臺表演,這何嘗不是一種雙向奔赴!
11月12日、13日,吳正丹、魏葆華將帶著雜技舞劇《化·蝶》再登上海舞臺。幕後,他們分享了從雜技芭蕾舞劇到雜技舞劇,一路讓雜技藝術與戲劇、舞蹈相融合的“化蝶”之旅。
“6分鐘”衍生而來
在《天鵝湖》《化·蝶》總導演趙明看來,儘管舞蹈和雜技都是形體藝術,但是那種不可預期產生的一種神奇感,非雜技莫屬。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成功享譽世界,3000多場演出有三分之二是在歐洲完成的。隨後趙明為吳正丹、魏葆華創作了2003年央視春晚裡一段6分鐘的節目《化蝶》,“就在我們都覺得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離做一部新的雜技劇越來越遠的時候,大家下定決心把《化·蝶》做出來。”
雜技演員常常專注於一個技巧訓練,好比雜技劇中一個人物如果需要不同的技巧展示,常常需要好幾個演員來分飾,更不用說同時還要在音樂的節奏中表達情緒。因而像吳正丹、魏葆華這樣一人能演兩部劇的,實屬鳳毛麟角。
從2000年潛心首創“肩上芭蕾”起,吳正丹和魏葆華將優雅芭蕾與驚心雜技相結合,完成足尖站肩、單腳站頭轉體、單足尖站頭頂踹燕等高難度動作。《化·蝶》全劇還有32項兼具難度與美感的雜技表演輪番上演,處理方式上還借用了很多舞劇的手法,使得演出不再是單純的炫技,而是具有國際化審美的綜合表演藝術。
夫妻雙雙把肥減
魏葆華說,上海是他們的福地,也是“東方天鵝”展示起飛的起點。明年10月2日就是這對舞臺伉儷合作30週年紀念日,在雜技界算是最“高壽”的一對搭檔了。吳正丹20多歲時,大家眼裡雜技演員的天花板是25歲,後來,她一路堅持到30歲、35歲,現在又一不小心演到了40歲,“我現在不給自己設限了”。雖然腰沒有以前軟,騰空沒有以前高,但她的心和情感表達,一定比以前越來越有張力。
距離春晚演出的片段,已經18年過去了,兩人的身體各方面機能保持都非常不容易。進組後,吳正丹不敢超過45公斤,因為哪怕只胖半斤,動作也會出現失誤。魏葆華身為“底座”減肥,完全是為了“去油”。2019年10月進入排練前,趙明見到了魏葆華,有點後悔。魏葆華笑言:“那時候我有點油膩了,比狀態好的時候胖了5公斤,在排練過程中努力瘦回去,為的就是外形上保持最佳狀態。”
險與美完美統一
雜技的驚險和舞蹈的美,是否就那麼難以相容?其實無論是《天鵝湖》還是《化·蝶》,給觀眾帶來了不少啟示,舞蹈家黃豆豆感慨道:“我們的雜技演出也可以把立足於形體表演的驚險性與舞美性完美統一,只要找到很好的點,你就會巧於敘事。”
編劇喻榮軍為《化·蝶》找到了一種迴歸中國傳統的敘事方式,情可以生、可以死,有了愛,可以生死相隨。他介紹道:“它不光是講簡單的愛情故事,這個愛情故事跟生死有關係,當中有我們哲學的思考。所以這個戲我們非常有信心,希望更多地讓觀眾思考,這種中國式審美走出去的話,應該能讓更多人接受。”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