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機應變的智囊
1.管理的重要原則之一是賞罰公正分明。《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也就是愛憎、賞罰分明。首先,明賞罰就是要求領導者要識才用才,應當“立制”與“任人”“相為用”。選好人、用好人,是賞罰的關鍵。其次,管理者要十分重視物質利益的賞罰。儘管管理者應當提倡忠孝,褒揚道德,但是,管理者應十分重視用利益去調動人、激勵人。也就是說,作為被管理者,不必多求利,而管理者則應主動地有利益的意識,首先先考慮人們的切身利益。再次,管理者在進行賞罰時,不僅要重視金錢、物質方面的,還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事實證明,如果賞罰不明,職工的積極性就不可能發揮,管理的效益就必將大受影響;而賞罰得當,則是充分發揮人們積極性的重要條件之一。
作為領導者,應該愛憎分明。堅持原則,對錯事加以批評,對好事加以表揚,不能良莠不分。這是領導者正直無私的表現,也是樹立領導威信的基礎。
2.孔子對賞罰的選擇,首先是利用了人們趨利避害的畏懼心理。本來驅逐野獸而不放火,其中既有興趣愛好,又有厚利可圖,人們又何必捨棄追逐野獸而去救火呢?但是孔子此文將逐獸與救火的利害關係顛倒過來,使不救火者成為對人們有害的人,這樣一來,人們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爭先恐後地救火了。
其次是利用了人們屈服於權勢的敬畏心理。韓非子說:“民眾本來就屈服於權貴,很少能被仁義所感化的。”因此,獎賞與懲罰雖然說都是君主治理民眾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嚴明乘法比激勵獎賞更有威力。因此孔子勸說魯哀公懲罰不救火者,這個辦法表面上看來比獎賞的手段要嚴酷許多,但見效快,這道命令還沒有在國都中傳遍,火就被撲滅了。
3.在有些領導者的頭腦中,做個好領導的關鍵是要做好上司安排的工作,討上司開心。這很有道理,但也不盡然,更多的時候,下屬的支援才是升職的關鍵。常言說:“好花須有綠葉扶”、“好漢須有朋友幫”。領導者善於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敢於放下架子,走到下屬中去,贏得下屬的衷心擁護和全力支援,使上下精誠團結,通力合作,是取得領導績效的關鍵。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經理李·艾柯卡是知名度很高的世界經濟強人,他之所以在公司裡一度被委以重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善於調整與下屬員工之間的關係。在組織中,領導者與下屬員工關係融洽,有利於領導方針、目標的實現。無數事實證明,一個領導者如果不善於處理與下屬的關係,難以贏得下屬員工的衷心擁護和支援,甚至會“釜底抽薪”,拆自己的臺。
4.這兩件事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出現危機是一種常態,應對危機是一種能力。在突發事件或危機面前,能否“扶國家於危難,救大眾於水火”,關鍵取決於一些必備的能力要求。
準確判斷的能力。是一種能夠在複雜的環境和形勢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準確決策的能力。它包括宏觀戰略眼光、總攬全域性的意識;不僅具有必須的知識基礎,而且能夠利用和善於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熟練使用分析工具等,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或危機,能夠迅速做出正確決策,趨利避害。
迅速反應能力。能否在危機發生第一時間,做出迅速的反應,採取相應的應對行動,決定著危機和災害將給社會造成損失程度。因此,對於具有相關職責的人員來說,能否在其許可權範圍內,迅速把資訊傳送給上級部門和相關部門並將可利用的資源投入到救助和減災中是對其應變能力的檢驗。
組織協調能力。協調有力是指能夠有效組織可支配的資源,有序地應對和重建;應對危機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不僅取決於危機管理的機制,同樣取決於在完善危機管理體制的條件下,對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5.周公這則調牛皮事件,既解決了府庫中存放的牛皮腐爛的問題,又解決了自己一時的急需。至於後則在盔甲上鍍錫一事,如果不影響盔甲的品質,那麼,可以視為一項小發明,值得推廣。有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周巡撫是一個善於處理問題的聰明人。所謂聰明人,就在於他們心明眼亮,善於分析形勢,捕捉資訊,抓住機遇,施展自己的才華,而且往往辦事有先見之明,能在別人還想不到的時候,就能預測到形勢發展的趨勢,急早運籌於帷幄之中,處處主動。能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去認識和處理客觀事物,進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相反,有些人觀察和處理問題,往往採取以往的思維凡是,把問題看得一成不變,不知他們之間相互制約與相互影響的關係。要麼就這樣,要麼就那樣,只知道按圖索驥,刻舟求劍,不知道變化和發展,這種人辦起事情來,往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得不到好的效果。在今天的社會里,我們需要成千上萬這樣的聰明人。他們應該有勇於創新的意識,大膽的冒險精神,以及善於觀察事物的敏銳力和洞察力。
6.張愷的發明,是在被逼的情況急中生智想出來的妙法,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急中生智想出來的妙法時常發生。因為在緊急情況下,人的大腦細胞的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人也會比平時更加聰明敏捷。
相應地,在平時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需要我們轉換思維角度,多方面進行思考,力爭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7.如何調動激勵人的工作熱情、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有些單位一提起激勵機制和方法,就想到給“帽子”和“票子”,這樣的理解未免有些片面和簡單化了。激勵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人的追求目標和層次不同,其動力因素也不一樣。
激勵的基本任務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激勵的重要性正如一位西方學者所說“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可以僱到一個人到指定的工作崗位,你可以買到按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熱情,你買不到創造性,你買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設法爭取這些”。作為單位的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應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研究員工的特點、興趣、愛好、背景等,創造不同的激勵平臺,啟用員工潛在的驅動因素。
常言道:人是感情動物。這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和維繫,通常是以關心為載體的,中國的成語中“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等等,都可以用“關心、關懷”作為註解的。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可能是對工作的某些不滿,或是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凡此種種,都會影響個人的情緒。低落的情緒是不會有高昂的鬥志和積極性的。為此,領導應該有“家長”的意識,生活上關心冷暖,學習上關心進步,工作上關心成長。儘管不能完全滿足員工的需求,如加薪、加獎金等,但在其他方面卻可加大對員工的關心,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8.看起來無法解決的難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曾流行過這樣兩句話: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糊塗;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聰明。有的時候,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愛一味地鑽牛角尖,按照超常規的思路去理解,如果超常規的思路不通,何不回過頭來想想最簡單、最基本、最普遍的處事方法呢?
9.世界原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得多,複雜問題總是由簡單問題而來的。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成敗。很多人貧窮,不是口袋貧窮,而是腦袋貧窮。一旦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人就恐懼和害怕,泯思苦想,費勁心思,鑽到死衚衕裡走不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當一個思路不通,我們就沒必要鑽牛角尖,要換一種思路。試著把困難掩蓋起來,想著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
10.“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從此以後大家就用“望梅止渴”來表示一個人用想象來滿足自己的願望,就像士兵們想到梅子就覺得口不渴了一樣。“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願,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水濟傳》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見一文也無,提甚三五兩銀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11.建安18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孫權借箭保平衡的故事與“草船借箭”的故事道理是一樣的。即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同一事物,對於具有敏銳意識的人來說,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憑藉外力,不僅要求人們善於去借,還要求人們首先明確借什麼,有了敏銳的借的意識之後,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真知。生活之中,處處都有能人,處處都有學問,一個聰明的人應善於發現,善於攝取,為我所用。
12.劉錡抓住金帝完顏亮生性多忌諱的弱點,在城牆上寫字來氣死金人,達到制勝的目的。
在論辯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抓住對手的弱點?首先自己得做充分的準備,然後把對方要說的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都做一下設想,辯論要從細微的方面著手,注重細節是辯論的法寶。
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選手,首先是個適應性非常高的人,要適應對方的速度、旋轉、角度和落點,也就是說要適應對方的打法特點,透過自己的特長來限制對手,做到揚長避短,抓住對手的弱點,以自己的優勢,取得勝利。因此,乒乓球的戰術就是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發現對手的弱點和短處,加以利用,從而贏得乒乓球對抗的勝利。
從理論上講,每個乒乓球選手都有自己的弱點,有技術上的,站位上的,臨場戰術應變上的,心理素質上的,對方如果是進攻型選手,要講求的是壓制對方的進攻優勢;防守型選手,要講求無法讓對方從容防守,只能疲於奔命;而對方是全面型選手,則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戰術來剋制對方。
13.在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韓琦挺身而出,採用強制手段,告誡這些人不許他們走漏訊息,否則拿他們問罪。越是在關鍵時刻,大家越怕惹禍上身,於是也都不敢發言了。在這裡,之所以能夠成功地保守秘密,沒有發生混亂,也就在於韓琦的“狠招”。倘若他自己慌成一團,顫顫驚驚,唯唯諾諾,惟恐走漏了風聲,而又沒有狠狠地壓制走風的可能,那麼勢必會亂成一團,後果不堪設想。
人都有趨眾心理。何謂“趨眾心理”,用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心理學家李本博士(Dr LeBon)的一段文字作描述,“當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時,大家的個人意識形態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整體的情緒和意見。他們的整體行為與個人獨處時的性格行為相異,他們的思想會受其它人影響而出現偏差,想象多於實際,毫無邏輯。他們不能分清主觀和客觀,紛紛用臆想去看事物,這種不合邏輯的看法往往和事實有很大距離,”因此,從一開始就扼制趨眾起鬨的風氣,明確趨眾起鬨的罪行,很少有人敢以身試法的。
14.使用權宜之計,一切都照常進行,巧妙地掩飾了皇帝歸途駕崩的訊息,最終無人知曉,避免引發大的戰亂和災難。這正應了兵法中所說的“兵不厭詐”。兵不厭詐是一條比較麻煩的計策,因為要返過來複過去地鬥智,非常需要耐心。只要稍有不耐煩就會落入別人的陷井裡面。因此要特別小心謹慎。
在戰場上,“兵不厭詐”,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敵人捉摸不透;在商場上,與某些競爭對手交往,運用此謀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如此,但要取得根本性的勝利,離不開廣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援。經商要獲得成功,也離不開顧客的信任和支援。信用、信譽是商人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與公眾之間,絕不能運用詭詐之術,弄虛作假,而應該“一諾千金”,把“信”作為立身之本。
15.邵傅民有膽有識,在危難關頭,他靈機一動,大膽地撕毀宗譜,每撕毀一張,就等於拯救了一批人。真可謂危難關頭見真情,英雄本色盡現。細細想來,邵傅民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做這件救人的事情,真是令人敬畏。隨機應變的背後,蘊藏著一顆赤膽忠心。
在危難關頭,每一個心存集體、胸懷國家的人,捨己救人,置個人生死於不顧,都是非常的崇高和偉大。在崇高和偉大面前,又能急中生智,才思敏捷,救人救己,可以稱得上是充滿智慧的英雄。
16.古代城池的功能,主要是用於禦敵。而現在將它用之於洩洪,這也許就是侯叔獻的首次發明創造。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的功能不止是一種,只要時時留心,不時會擦出智慧的火花。上述侯叔獻等人的例子就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