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導演請指教》,嗯~怎麼說呢?總覺得彷彿又看到了那些年的《演員的誕生》、《演員請就位》,甚至還讓我想到了《我是女演員》。總之,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這個配方叫做“衝突感”,這個味道叫做“尷尬”。
或許,從《我是歌手》開始,這些年來,打著“精緻”旗號的綜藝越來越多,但不知道為什麼,走到最後總是逃不出“尷尬”的局面。而且是,沒有最尷尬,只有更尷尬。
一起來這些年演藝類綜藝的“尷尬”進階之旅吧!
2017年,《演員的誕生》
《演員的誕生》剛推出的時候,被稱為“演技版”的《我是歌手》,反正藍臺和芒果臺的“較量”從來都不會停。而且,這個節目還真擔得起這個“名號”,畢竟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導師構成,總體來說都是不錯的。
沒想到的是,沒播幾期,這個綜藝就多了個新的名字——“話題製造機”。
顧名思義,“話題”真的太多。坦白來講,我當年並沒有全程跟這個節目,但是,他的話題卻一直在我腦海裡。
首先,備受質疑的是宋丹丹老師的“資質”問題,因為宋丹丹老師一向以喜劇表演見長,和傳統意義的“演技派”似乎有點“格格不入”。所以,關於宋丹丹老師的討論,不長不短地持續了那麼幾天。
然後,是流量小花和任嘉倫排練《我的父親母親》時發生的“插曲”,由於二位都是“當紅”演員,自帶流量,也是上了一波熱搜。這個“插曲”,後來還作為“流量小花”塌房後,質疑她精神狀態和職業道德的一個例證。而尷尬的是,認認真真的任嘉倫輸了,任性的“流量小花”笑著笑著居然還贏了。
當然,這不是全部,因為還有續集。
第三期的時候,歐陽娜娜和鄭昊也演了《我的父親母親》。鄭昊作為該劇的“本尊”,挑戰自己原本演過的角色(雖然有改編),本來就有點“尷尬”。更尷尬的是,和他從一條線上起跑的章子怡就坐在下面,給了他一頓“犀利”的點評。而最“尷尬”的是,這樣的他,居然敗給了“怒吼式輸出”的歐陽娜娜。
總結一下,這兩次《我的父親母親》,給大眾媒體和自媒體貢獻了多少“話題”:
“流量小花”拒排練,是不敬業還是真性情;
“流量小花”表演頻笑場,為什麼還贏了;
鄭昊和章子怡,謀男郎和謀女郎的天地之差;
為什麼看起來演技更差的反而PK贏了;
“流量小花”和歐陽娜娜,誰的演技更差
…… ……
說到演技,就不得不說本季《演員的誕生》中最著名的演技“名場面”——海娃死了。
這個梗的“殺傷力”有多強呢?
表演當場,導師們集體表情管理失控,或者說,乾脆放棄表情管理。之後,黃聖依上吐槽大會,張口就先自嘲“海娃死了”是自己的最新喜劇代表作。去年,黃聖依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想不到時隔3年,“海娃死了”還被節目組拉出來“鞭屍”,笑得姐姐們前仰後合。
《演員的誕生》除了演員是看點,導師也是看點。
最著名是莫過於“流量小花”和任嘉倫點評時章子怡和劉燁的“互懟”。拍桌子、拍手機、扔鞋子,再配合宋丹丹的一聲尖叫,那簡直是“殿堂級”吵架。當然,導師們說了,這只是“表演示範”,我們看看、笑笑、尷尬一下就好了,不要想太多,畢竟好戲在後頭。
真正的“好戲”來了,以上這些和袁立姐姐比起來那都是浮雲。
“袁立事件”說起來可能需要長篇大論,簡單來說吧,就是袁立控訴節目組“有黑幕”,答應讓她晉級的,結果沒做到,不僅沒做到,還把她“惡剪”成“神經病”。同時,還順帶揭穿了節目組“沒有片酬”、“自己報名”的謊言。
袁立姐姐這一番言論,等於是揭開了綜藝節目的“遮羞布”,所謂的“真人秀”綜藝,到底有沒有“劇本”,競技類綜藝到底有沒有“內幕”,節目組知否有針對性剪輯?這幾個一直是觀眾對“綜藝”的質疑。現在這麼一來,答案都成了“是”。
不僅如此,從袁立曬的“聊天記錄”看,被波及的除了參與節目的宋丹丹、張彤,甚至還有連累徐帆都“躺著中槍”。我不知道後來那位應姓小導演是什麼樣的結局,估計日子應該不好過。
2018年,《我就是演員》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演員的誕生》話題過多,導致第二季直接把名字都改了,改成了《我就是演員》(當然,節目組給出的官方理由是“不忘初心”)。
但不得不說,《我就是演員》的確話題點少了很多,衝突感也少了,不僅如此,連有“爭議”的流量明星也少了。
這季的節目,加入了“導演團”,算是節目的一個創新。並且,更細化後期製作和排練的過程,多了質感和真實感。當然,話題少,不代表沒有話題。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是任素汐,她當時說:“我想告訴他們我演得很好”。這句話既堅定又辛酸。
在演藝圈,演技、顏值、關係、資本,這些都是一個演員成功的方方面面。像任素汐這樣的演員,有演技,但常年不被重視,反而一些只會瞪眼、皺眉的高顏值明星牢牢霸佔市場,不能不說是一個“亂象”。
如果,演藝類綜藝能有什麼除了“綜藝感”之外的好處,我希望是更多的好演員被大家看到。
或許是大家看到了節目組的用心,所以這一季的節目在豆瓣上評分比《演員的誕生》高。對綜藝來說,第二季能超越第一季,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現象。而且,他不僅超越了第一季,還秒殺了2019年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2020年的《我就是演員第三季》,以及對手臺的同類節目。
2019年,《演員請就位》
一個型別的節目火了,自然會引來模仿。有時候不僅是模仿,時間差打得,好還能來個“截胡”。
2019年10月11日,騰訊率先播出《演員請就位》,比《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早了也沒多少天。
當然,只有模仿是不夠的。
《演員請就位》在節目形式上做了更新,請了陳凱歌、李少紅、郭敬明以及另一位女導演作為考核導師,從導演的視角“挑選”演員。並且把演員按戲齡進行分組,增加了場景化設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更為公平,展示效果也更好。
每一個節目,說到底都是節目,每一場“真人秀”,說到底也還是綜藝。所以,“話題點”是任何節目組都不可能放過的“賣點”。
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出來,這個節目一宣佈,第一個話題點一定是郭敬明。他的話題點類似於《演員的誕生》中的宋丹丹老師,但宋丹丹即便有爭議,大部分人還願意尊稱她為“老師”,可是郭敬明呢?
可是,這或許就是郭敬明的“賣點”。一個話題人物,他本身就已經是個賣點了,何況他還能再製造新的“點”,就像一個能持續產生收益的產品,投資人可喜歡了呢。
果不其然,《演員請就位》最後留下來的,除了發掘了牛駿峰,除了明道現身說法闡述了“中年之困”之外,觀眾記憶更深的或許是郭敬明和李誠儒老師之間的“故事”。
郭敬明,一個當時導演水平豆瓣最高4.9的導演,一個現場很喜歡“拋概念”,用他的強項文字組織來帶節奏的“巧舌”青年。
李誠儒,一個資深老演員,不算大紅大紫,但演技廣受認可。關鍵是他願意“說”,敢說,敢懟人,而恰恰也喜歡組織文字。
這兩人在一起一定會擦出火花。
所以郭敬明能點評明道和陳若軒的“話劇式表演”,建議二人克服“表演的虛榮心”,長篇大論下來,被另一位女導演用“用力過猛”四個字秒殺。
當郭敬明自己原著、自己執導的《悲傷逆流成河》被李誠儒用“如坐針氈”、“如芒在背”評價的時候,我看郭敬明當時的表情倒是真的“如坐針氈”。當李誠儒抨擊這種作品沒法給觀眾更有意義的教育的時候,郭敬明不知道有沒有一點“如芒在背”的感覺。
更尷尬的是,李誠儒老師還總結髮言:這是暢銷書是吧?之後的郭敬明就直接搶過陳凱歌的話語權,替自己的作品辯解,我想,他再不表達那就真的是“如鯁在喉”了。
郭敬明的還擊,當然是精彩的。
他說: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的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你允許別人對他的喜歡。
這話很在理對不對?對。
但是仔細想想是不是在此場景下不完全適用。
李誠儒的意思是演員表演浮誇,劇本沒有營養。郭敬明用了他最擅長的“文字遊戲”丟擲大觀點。但是,對演員和劇本本身,沒有任何幫助。表演浮誇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就是演員演技的問題,說白了,是演員業務能力的問題;劇本沒有營養,是價值觀輸出和價值觀導向的問題,也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
換句話說,難道錯誤的價值觀,和爛演技真的可以因為有人喜歡就一直存在嗎?那如今,國家“清朗”是為了什麼?整頓娛樂圈是為了什麼?再往後了說,《晴雅集》被下架,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
可或許節目組不CARE,要的不就是衝突感和話題嗎?
2020年,《演員請就位》第二季
時間來到了2020年,新一季的《演員請就位》“話題點”就更多了。
首先,賽制上有了很大改動,一開場就將演員分為了S、A、B三個級別。
這就是個巨大的“炸彈”,誰該在哪兒?製片人和大眾心理都有個“陣”,問題是,這種“陣”永遠達不到平衡。比如張月這樣的年輕又沒有大多作品,演技不算太出彩的演員分在了S級;而馬蘇、倪虹潔、黃奕這樣有代表作,演技也出色的演員都在B級。這種分法直接的結果就是,上熱搜。
這一季,不見了李少紅,換上了爾冬升。爾冬升身上的點可太多了,可以說前幾期節目的熱搜很大一部分是爾冬升貢獻的。
他評價陳宥維:你連五官都不知道怎麼控制,哭戲很尷尬,你沒有表演天分,再回去男團也不行了,年紀大了沒人看你了……
他評價張大大:看起來像小偷。
評價李溪芮:堅持不下去不如別幹演員。
他坦言:在現實的市場上,導演並沒有多少話語權,還要看投資方的臉色。
他甚至直接開撕郭敬明沒有“武德”,明明在後臺請自己最後一期手下留情,臺上卻滔滔不絕,公開DISS自己組的戲。
當然,只有爾冬升是不夠的,節目組似乎完全掌握了郭敬明這個“財富密碼”,有他的地方必有“故事”。
這些故事中,最著名的還是何昶希的那張“S卡”。給一個一劍當胸都毫無反應的人發“S卡”,這是一個無論臺上的導演和臺下的演員都無法理解的事。
所以,郭敬明理所當然的被導演們“圍攻”,也被演員們質疑。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郭敬明的“詭辯”能力,他能旁徵博引,用鼓勵“後進生”的論調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他也能自成一派,用他的“3S理論”,解釋他對“S卡”的理解;他還能不急不慢地告訴你,導演組說了,規則就是這樣,我沒犯規,是吧。此處應有掌聲,郭敬明果然是個好寫手。
當然,有郭敬明的地方就有人會CUE李誠儒,這次還是陳凱歌、爾冬升聯手拉上李誠儒。李誠儒一出現,郭敬明就急了,急了的結果就是李誠儒被逼說出了:“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這種話。事件的結果反正並不重要,其實也沒什麼結果,反正,後來李誠儒參加《萌探探探案》時還用了這個“典故”:“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各種做法,一會兒說……”這大概就是綜藝的魅力。
這次李誠儒老師的作用不僅僅用於郭敬明,還和陳凱歌玩兒了一出互懟。
李誠儒稱讚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過於出彩,導致他看了七八遍,不願意再看陳凱歌之後的作品,比如:《無極》。陳凱歌導演稱讚李誠儒老師出身梨園世家,思想比較古樸,喜歡留在舊時代,不怎麼接受新事物。兩人一來二去把爾冬升逗樂了,爾冬升一邊建議陳凱歌送新碟給李誠儒,一邊拉上李誠儒去自己房裡看《小時代》。忽然覺得,這個事情彷彿完成的閉環,導演們真的很精彩。
很多評論說,《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不如改成“導演請表演”。其實,我覺得對了一半,畢竟演員也是精彩的。
比如,唐一菲的“自我滿足式”演技以及後來“機緣巧合”下的退賽;比如,李溪芮把該在臺上的演技發揮到了臺下;又比如,孟子義的老毛病又犯了,私自改妝改上了癮。
2021年,《我是女演員》
要說演藝類綜藝尷尬之最,那還得是今年推出的《我是女演員》。
這綜藝在豆瓣掛著2.6的評分,真是“槽多無口”,我隨便看了幾期,完全不忍直視。
首先,這綜藝的宣傳就很可笑,熱搜點居然不是演員,也不是導師,甚至都不是理念,而是龔俊和另一位男演員。而這兩位只是來了2期,讓姑娘們圍著他們團團轉、打圈圈、提問題,負責說兩句,稍微串個戲。很想問龔俊,你要是被綁架的請眨眨眼,節目組確定不是拿他們做“引流工具人”?
而這些所謂“挑選”出來的,朝古裝大女主方向培養的,據說還是三大院校出來的科班生。被要求表演的時候,有人說:“我啥都不會的”,有人要表演“吞拳頭”的。好吧,這請問是怎麼選出來的,隨便大街上拉一個小姑娘還能唱個歌,跳個舞呢?
然而,當你看到“導師陣容”的時候,似乎突然能理解為啥這種水平的新人算是優質了。
節目組請來的導師陣容:劉濤、張曉龍、嚴屹寬、鄭元暢、李治廷。這些人中,除去做禮儀指導的張曉龍,演技可以夠得上“導師水平”的估計只有劉濤和嚴屹寬。而這二位,說有多好吧,其實也不算太好,勉勉強強可以算是個有經驗的資深前輩,教教新人還是可以的。而劉濤居然還只是個負責考核的,不實際帶班,突然心疼嚴屹寬。
再看看鄭元暢和李治廷。哎,鄭元暢讓人帶感的只有江直樹,還是N年前的江直樹。李治廷就更不用說了,他自己選人的時候都說了:這個我教不了,還是請寬哥吧。那請問,你來是幹嘛呢?
到了導師和演員們的同臺競演環節,鄭元暢演“真假格格”片段的時候,看得我尷尬症要犯了,你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嗎?李治廷演“紫薇瞎了”那段,確定是想安撫紫薇,而不是想綁架她?我感覺他力氣再大點,能把紫薇掐死。我甚至覺得,高容方能對著鄭元暢表演都不笑場,這姑娘的演技著實不錯。
其實,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鄭元暢和李治廷去參加《我就是演員》或者《演員請就位》,以這樣的表演水平會不會被導師罵。
除了節目設定拉胯,人員配置拉胯,連劇情選擇都拉胯。從沒想過,在這個年代,在堂而皇之播出的綜藝節目中,居然還能出現“強暴戲”。我不明白節目組選這個劇本的意圖是什麼?我更不明白稽核是怎麼過的?這個節目的種種跡象,嚴重懷疑就是迎合某些觀眾“惡趣味”的。或者說白了,為了博關注度,為了流量,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實在不想寫了,寫多了覺得噁心。
2021年,《導演請指教》
這部綜藝是我現在在追的,也是寫這篇文的“導火線”。
《導演請指教》和《演員請就位》同樣出自“鵝廠”,或許是“演員類”節目已經被消耗殆盡,節目組開始打起了導演的主意。
但是,幾期看來下,說到底是一回事。無論是你演員還是導演,就是給你一個平臺表演,然後有人評價你。對於一個綜藝來說,要的就是看點;可對普羅大眾來說,看的更是話題了。因為導演離我們觀眾更遠了。
之前看“演員類”綜藝,我們還能發現藍盈瑩、潘斌龍、牛駿峰、任敏的演技,之後碰到他們的戲還願意多看兩眼。那導演呢?有多少觀眾會因為導演去看戲,甚至,有多少觀眾會在乎這部戲的導演是誰?當然,如果你做到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周星馳這種級別除外。
就拿已播出的幾期節目來說,當畢志飛出現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話題點來了?
畢竟,畢志飛是誰,他創造過什麼,很多人都知道。果然,畢志飛一出現就是無數的尷尬迎面而來。選演員時,屢次被拒絕的尷尬;導戲時,他自己都搞不懂劇本,被演員DISS的尷尬;回答製片人問題時,答非所問,被李誠儒說“讀書讀傻了”的尷尬。一個讀了11年大學,拿著博士學歷的人,展現給大眾的是滿屏的尷尬,這本身就是最大的諷刺,最大的尷尬。
而更為尷尬的是,他還把自己比作“王語嫣”。看過金庸的朋友都懂,王語嫣雖然不會武,但她的能力抵得上千軍萬馬。不知道畢志飛哪兒來的自信自比“王語嫣”,弱而不自知,以為只是沒有機會,並不是的。我不知道畢志飛最後拿的是什麼“劇本”,如果不是有“逆襲人設”,我想,他應該會很快走人。
當然,尷尬的不僅僅是畢志飛,還有相國強。一個“學院派”,選擇表達自己還是迎合觀眾,這是一個難題,也是一種自我認知。如果不出意外,之後的話題點很有可能會是王文也,一個背景強大,但實操基本為零的新人;一個本身就自帶話題的“小公主”。嗯,你猜對了,我莫名想到了姚安娜。
結束語
好吧,綜藝就是綜藝,綜藝就是個節目,看綜藝怎麼說呢,或許,只看你想看的就可以了。對了,千萬不要太認真哦,看綜藝,不就是一種大眾娛樂方式嘛?認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