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理解一個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取象,如親身經歷下,或者用想像與其掛鉤,邏輯反而只是起一個驗證與促進的作用。我想,記憶與學習也是如此。
五行相生相剋
先來討論下,什麼是生,什麼是克,為什麼會生。
什麼是生?事物的增益變化,增多變大。
又要問,為什麼會生?五行相生,母雞生蛋,媽媽生崽,這一過程有什麼共同機制?
答案是:“壓力”,或者說是壓力差。
相生,即該因素的消退會促進另一因素的增長。此伏彼起。
一顆石子掉進水裡,水面泛起波紋,就是相生。
相剋,即該因素的增長會壓制促使另一因素出現弱化。此起彼伏。
還要強調一點,五行是指處於同一系統的五個平行要素,五者之間無有高下,無有尊卑。並沒有強調這是一個封閉系統。開放系統,會改變原有的平衡狀態,但不改變要素的性質及相互的作用。
試舉一例,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
木生火是講什麼?木材能燒火嗎?不完全是,木能燃燒,也能生長聚能。
春天萬物復甦,樹木生出新牙。長出新葉,這個過程其實是死與生:消耗過去儲存的有機質,轉化分化成新的細胞。
到了夏天,樹葉吸收光能,製造有機質與氧氣。光,這種能量形式並不屬於樹木本身,所以這個火是指樹木新造的有機質。
有機生命,木生火的過程,木代表一種高負壓,火是填滿這個負壓的填充元素。
此時的有機片斷,是一種能隨時分解的中間態,如同人吃飯,把食物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因為高濃度的原因,其向穩定結構態流動,即火生土。
木克土,前面講到,木是分為生和長兩個階段的,生是消耗,長是獲得(木生火的過程)。生和長是兩碼事,但我們的語境把這兩者有點混用。
木要生當然就會消耗土。那為何不講“土生木”?因為“此消彼長”才叫克。土是從活躍能量那裡獲得生長,就是說,木這個有機物質,不能直接生成土。
如果單獨考察一棵樹,那麼真實的土壤就屬於系統之外。木克土又該怎樣述其理?
土代表樹的穩定結構,木代表生命力,要生長,當然要保持柔軟度,那些老古董就得讓位。春天的樹木肯定要比秋天的樹木柔軟。所以老子說“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如果某個系統只有這三個元素在執行,會出現什麼結果?這是癌細胞。如果外環境的資源無限,那會長到無限大!事實上,植物受光照週期的影響很大。
《陰符經》講: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天地,萬物,人,三者的關係並不是平行的,而是一個大圈裡面,兩個有相交的大小圈。
人與萬物有著相生相剋的關係,人類總的發展趨勢是,相生變少,克萬物增加,人類的那個圈越來越大。
人與天地,一直是人在向天地索取。
順著談下,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人人都蘊含五賊的屬性,萬物都有五賊的屬性。我暫時代入五行,尚未發現衝突的地方。
人心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人與萬物及天地生克的時機。但是,人本身也是一個五賊系統,眼睛、耳朵的錯覺,加上人心的動盪,判斷就會出現問題。心主火,肝主木,腎主水,水不足則木不生,木不生則心外洩(木不生,木就是廢柴)。另外,過於追求平靜,水就會克火,則心火內焚。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饋。
火生於木,不同於“木生火”。
打個比方,一座水庫,入水的河道穿了一個洞。本來是從這條河道引水入庫,現在這個洞會把河道毀掉。源頭上出問題。
然後水庫的壩上也穿了一個洞,本來水流進來就存著,現在相當於時時有人在偷水庫的水。這個小偷就是“奸”。
可見,相生關係同時伴隨相剋關係。系統之內,木生火,火生土。但如果這個過程啟動了與外界的生克,那麼原來的相生就會變成相剋。
有人說,《陰符經》裡的“天有五賊”是指:命、物、時、功、神。我沒有看到這五者的平行生克關係。
況且,日月有數,小大有定,明顯指向:天地的統攝,及小大之理。理,力也。
聖功生焉,神明出焉。這是指向果位。人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不神之處在於五賊之盜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