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新手--趙梓永
自太極拳廣為流傳以來,由於其核心精髓多是內在的、無形相的、各自體悟感知的、違反日常認知的、抽象的,難以言傳。所以,太極拳的基本東西,未得明白人引導扶持的話,都常常會被錯誤領會、理解和實踐,使得許多人甚至追求一生,都搞不到點子上。這種現象今天依然普遍存在,不是減少了,而是尤甚。
棚,被做成了推、頂,以為推住了、頂住了就是棚住了。棚是太極勁的支撐,是膨,是支,是撐,內裡外漲的勢,不沾絲毫力之氣味。有人形容似彈簧,有人形容似氣球,有勁以後理解這種比喻很容易,有勁之前多數人則仍然一頭霧水。而且,真要照那形象理解下去,體會下去,練習下去,大都會出偏差。因為彈簧、氣球都無法脫離有力的印象和感受,極易誘導人們產生錯誤的心念,特別是還沒有太極勁的人。所以,如果非要有一個比喻模型,鄙以為一個只有無形邊界,沒有外皮的氣球可能更為貼切。當然,這仍然只是一個比喻,幫助理解或者印證而已,不可過於執著。
捋,最常見把拽、拖、拉,扯當做捋。現今推手比賽和交流,絕大多數是這樣做和這樣認為的。捋要用太極勁棚住、粘住,順勢把控,完全不是拽、拖、拉。但是,多數人根本分辨不清楚其中的區別,還一個勁地重複錯誤。
擠,以為推、頂就是擠,以為擺好架勢,推出去、頂出去就是擠了。擠要先棚住了(不是頂住了),(虛)拿住了,自己膨開,壓縮外部,與推、頂相差甚遠。
按,常被做成推、壓,以推、壓為按,以為把人推出去、壓下去就是按了。按要先用勁掌控形勢,勁已經在,如槍上膛,而後扳機擊發,也要膨開。勁做驅動,非推、非壓。
採,常被做成拉、壓、拽,以為能夠拉、拽得動,就是採了。採要用勁拿住了,上下撐開去,不是拉、壓、拽。
挒,常以撥、挑為挒,以為撥開、挑出就是挒。挒要用勁棚、粘、拿住了,伸展斜出,不是簡單地撥開、挑開就完了。
靠,常以碰、撞為靠,以為用體重、用慣性把人撞、碰出去就是靠。靠也是要勁粘住了、棚住了,自己膨開。不是碰,也不是撞。與身體質量有關,但絕不是簡單地去利用身體質量和慣性。
空,常見以誑為空,以丟為空,以為誑了下對手就是空了對手,以為丟卻了對手就是空了對手,有相當多的人是這樣認為,這樣做。空是勁的變化,是對方捉摸不到、琢磨不出來的變化,不是無,不是沒有。是對方觸之不得,逃之不開,為勁所掌控。
粘,常被做成拖、拉、拽、抓、抱、纏,簡單以為與對方不分離就是粘住了。粘是用勁拿住了,對方進不來,逃不掉,發不出,不是糾纏拉扯。還有一種常見的糾纏,肉肉的膠黏在一起,雙方無法分離,看上去的確粘粘的,摘不開,但此粘斷非太極之粘。太極之粘是對方不得脫,自己要脫要粘,隨意控制,可以隨時“摘開”來,如果不能“脆脆”地摘開,就不是太極之粘。
連,常被做成掛、拖、抓、抱,以為只要在一起就是連上了,只要還接觸就是連。沒有勁的控拿,再緊的接觸都不是連。勁透過去,與自己的勁路一體,以自己的勁路掌控。
隨,常被作為跟、拖、拉、拽、抓、抱、纏,以為別人到了哪裡自己也到哪裡,就隨上了,以為別被發出,別被落下就是隨。隨是調整自己,是自己的勁被自己把控著,去適應變化之需要,己順他背,不是隨波逐流。
定,以為保持中線或者中心為中定。定與上下左右沒有必然關係,定只是一種狀態,只是一種隨時保持平衡、維持松活、勁路通達的狀態。定,不是去刻意保持的,是松到家以後的自然狀態呈現。
雙重,常被認為雙腿雙手同時用力就是雙重,常被認為左右一樣就是雙重,只要左右不同時、同樣用(發)力了,就沒有雙重了。此大謬也!雙重與如何用力、如何左右沒有必然關聯。雙重就是死住了、僵住了、卡住了,就是活不了了,就是被人掌控了,就是變不了了,就是喪失反制能力了。與雙手雙腿如何沒有必然關係。哪怕單腿單手與人接觸,只要發生了以上那些情況,都是雙重。雙重,顧名思義,就是左右好像同時被重物壓迫著,均不能自由發揮、變化而任人宰割了。只要松活如意,外在結構如何呈現都不是雙重。
化,常以為撥、拉、丟、逃、退、躲為化,以為只要延對方方向,不讓逮住,就是化。化的核心是勁能透過去,靠勁的變化相應,隨行就市,把握局面,尋求機會。化的時候拿、發、打,都已經就緒,只待隨時擊發。
拿,常見抓、抱、擰、摟、反關節,純粹肢體結構層面,斷不是太極拳之拿。拿,顧名思義就是拿,沒有其它多餘的東西,是接觸之後,勁透過去,靠勁隨對方變化來控制對方。對方進,進不得,退,退不得,是拿。是拿僵對方,不是機械控制。
發,常見推、撞、別、按、壓、搡,以為只要對方物理上出去了就是發,這個太常見了。發是勁的膨、展,彈、抖而使之出。有形容如放箭,有形容幣投鼓。均是描述效果和狀態,不是真實情形。這些形容其實容易給人造成誤解,讓人去滿身找弓,到處尋鼓。又去找弓弦,又去尋鼓皮。真實情況,一點延線而已,沒有皮,也沒有弦。狀如對方被彈射出,如鼓幣,如弦箭,沒有弓、鼓之形象在。
頂,以為抗住、支住、拱住,才會頂,才是頂。不知頂乃強出之意,死扛必頂。意堅持不退、意拒被推、意備抗禦,肢體尚未接觸,已經是頂上了。對方此時發難,已無路可逃。僵而拒敵,必頂,與肢體接觸與否沒有必然關係。不能松,堅守不退,頂路一條。頂根於意頂,有以上些意念,就已經頂了。
丟,常以為脫開、斷開為丟,實不然也。意逃、意退、意跑、意怯,雖肢體仍接觸,已經丟了。意不在,勁必斷,勁斷必丟,無論肢體接觸著與否。
鬆柔,常以軟為鬆柔,以滑為鬆柔,以風擺楊柳為鬆柔,以無力為鬆柔,非也!肢體柔韌非太極之鬆柔,無力亦非鬆柔。常說松而不懈,實不容易理解。鬆柔為自然膨開之狀態,活而有(剛)彈性,轉換自如,不癟塌。
剛,常以緊、硬為剛,以大力為剛,以發人出為剛,以為威猛堅強就是剛,是不對的。真剛有脆性,真剛有韌性,發者脆,撐者韌。發如箭咋離弦,撐如弓彎滿月。剛非緊反松,剛非僵反活。
凡此種種,皆不得勁也。不得太極勁,一切無從談起。太極勁獨立於任何的具體的技術、招法、動作之外,但可以與任何招法結合,包括任何他門招法,發揮出威力。太極勁不是產生於技術招式,而是驅動技術招式去發揮作用。所以,具體招式不會或者說很難培養出太極勁,太極勁卻可以驅動任何技術招式。有網友雲:“太極勁(拳)可以與任何搏擊相結合來提升戰鬥力,但是,如果把其它搏擊摻雜進太極拳就會毀了太極拳”。太極勁產生於松,鬆開了,稍加調教實踐,就會得到太極勁。
以上種種,都是自己觀察、學習、實踐所能夠領會到的一些觀點看法,只是我這個層次所能夠認識到的,不足的地方、不對的地方,希望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