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的王朝更替興衰,自然免不少有亡國之君,後世史學家對亡國之君,通常關於"某某後主"一詞,成王敗寇,一般作為亡國之君,其結局往往令人唏噓不已的,他們不但國破家亡,自己也要忍受煎熬與奚落,有的雖然能夠善終也不免在世人的唾棄中了卻殘生,有的活成歷史的笑柄,落得個為天下笑。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啊,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有名的"後主"
蜀漢劉後主劉
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的安樂公,這些民諺皆出自這位仁兄。劉後主在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任用宦官黃皓管理朝政,導致國力衰微,在司馬昭任用大將鄧艾揮師南下,攻入成都,劉禪出城投降,蜀漢滅亡,劉後主也被押解到洛陽,被封為“安樂公”,後得善終。
南朝陳後主
他是背景南北朝南朝陳朝最後一個皇帝,“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玉樹後庭花》就是他寫的,這位末代皇帝在位期間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自以為有長江天塹,固若金湯,然隋文帝次子楊廣南下攻入當時的國都建康,他卻和愛妃躲在枯井當中而被活捉,被押解當時的隋朝國都長安,被隋文帝封長城縣公,後得善終。
南唐後主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次詞帝南唐後主李煜,他工於繪畫,通曉音律,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然而在治國方面還是乏善可陳,在北宋的鐵蹄之下,為了保境安民,向北宋投降,稱為亡國之君,宋太祖禮遇他,他的日子過得還比較安穩,但當宋太宗即位後,因為寫出很懷念故國的詩詞,被毒殺,一代詞帝就此隕落。
回顧這3位“後主”,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他們在歷史大趨勢面前都無法力挽狂瀾,都無奈地選擇投降歸順。
第二,陳後主和李後主都在藝術有挺高的造詣,尤其 是李後主,無奈生在帝王家,必須挑起國家的重擔,奈何能力有限,被歷史淘汰。
第三,作為亡國之君他們都要忍受不堪的待遇,苟活於世,李後主是被毒死的,不然也是一樣的。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對於以上三位“後主”,你會同情他們嗎?他們的結局是咎由自取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也歡迎評論區討論,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點贊收藏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歡迎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