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捍衛國家主權是頭等大事,1955年全國根據兵力部署劃定了十二大軍區,昆明軍區就是其中之一。
昆明軍區建立後,一直負責為我國戍守邊疆,後來這裡還成為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主要的戰場。
1985年,隨著時代的發展,精兵簡政已經迫在眉睫,百萬大裁軍的政策也逐步落地。
此時全國範圍內都開始裁軍,減少軍隊人員,西藏軍區與內蒙古軍區被降級為省級軍區,全國只剩下十一大軍區,後來又裁撤恆冰了四大軍區,剩下了七大軍區。
在被裁撤的四大軍區中,昆明軍區也在其中之一。
當時的昆明軍區的裁撤是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前前後後也經歷很多的波折。
畢竟昆明軍區是二野的老班底,當時還承擔得越戰的任務,可惜歷史的大潮之下,昆明軍區也只能無奈裁撤,併入成都軍區。
1、首任政委
1955年成立到1985年撤銷,昆明軍區存在了30年,這其中軍區政委就更換了八位,他們分別是什麼軍銜呢?
昆明軍區的首任政委是謝富治,他也是我黨的元老人物之一,年紀輕輕就已經加入了當地的農協會,並開始打土豪、分田地。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這是謝富治的代名詞,也是他在共產黨初創時的優秀表現。
在雲南主政一方時,他也是愛民如子的地方官,他參與了雲南地區的土地改革,並剿滅了當時多地的土匪武裝,為雲南的社會安定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謝富治在共和國授勳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
當時的昆明軍區初創,謝富治作為雲南地區的政治一把手,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雲南軍區的首任政委與司令員。
2、雲南百姓的父母官
謝富治的繼任者是閻紅彥,他也是謝富治工作上的副手。
因為跟隨著謝富治在雲南治理地方,有著一定的工作經驗,在謝富治走後,閻紅彥成為了昆明軍區政委的繼任者。
閻紅彥雖然也是上將的軍銜,但他這個上將卻比較特殊。
首先,閻紅彥本人的資歷不夠老,其次,當時地方官不得授予軍銜是主席預設的規定。
我國的軍銜制度本來設有一個大元帥的軍銜,作為共和國的奠基人,毛主席任這個軍銜毫無疑問。然而當相關人員告訴毛主席這件事以後,毛主席卻發表了一番的自己的意見:
“依我看這個大元帥軍銜就不要了,我穿個元帥制服也不方便到群眾中去,高高在上不利於接近群眾,以後地方工作的同志也不要評軍銜。”
這樣一來,很多軍職轉地方工作的將軍都沒有授銜。
當時的閻紅彥已經在四川當上了副省長,已無軍職,算是地方上工作的人。
當毛主席得知後,特意為閻紅彥說話:“閻紅彥要麼不授銜,要麼就直接授上將。”
所以最後閻紅彥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沒有大將稱號。
閻紅彥在昆明地區的工作非常努力,因為常常從群眾的角度出發思考地方的治理,也被百姓們稱之為雲南的父母官。
當時為了統籌全國的發展,各地都興建了國營農場跟人民公社。
閻紅彥就很好地處理了其中的關係,比如國營農場要求所有權收歸國家。
但這關係到少數民族的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民族問題。
閻紅彥大膽的提出,讓國營農場不利於邊疆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採取統銷統購的手段來控制作物收歸國家。
這樣,不一定需要將農民的土地收歸國有,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農作物。
在閻紅彥的悉心治理下,雲南很快由最初的貧困省,一躍成為糧食與資源輸出省。
3、遺憾就任
1967年,閻紅彥去世,接替他工作的是譚甫仁。
說起譚甫仁,他參與革命時還有著一段曲折的經歷。
在南昌起義中,譚甫仁跟部隊走散,在江西時他剛好看到“葉挺賀龍招兵處”的告示牌,於是欣喜地想要加入。
不曾想,譚甫仁加入了以後才發現這裡是當地軍閥掛羊頭賣狗肉,假借賀葉將軍的名義招兵買馬。
譚甫仁非常氣憤,但是無奈軍閥手下對於新兵的管理極其嚴格,而且實行聯保制度,一人逃跑,全隊受罰,譚甫仁也只能忍耐下來。
後來他們的部隊在一場戰鬥中剛好被紅軍俘虜,譚甫仁剛好在其中。
在俘虜營中,譚甫仁為了讓紅軍戰友認出自己,特意高聲唱響《國際歌》,並終於被自己的戰友認出,就這樣,譚甫仁得以回到了革命的紅軍隊伍之中。
作為開國功臣之一,譚甫仁相比於前兩位上將將軍,他的軍銜較低,僅僅只是中將軍銜。
建國後,譚甫仁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中將軍銜,先後在廣西軍區擔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武漢軍區任政治委員,最後在昆明軍區擔任政治委員。
閻紅彥去世後,譚甫仁就接替了他的工作,但是卻因為遭遇刺殺,於1970年不幸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4、兼任職務
譚甫仁將軍被刺殺後,昆明軍區政委的職務就一直空著,由當時的雲南省委書記兼任昆明軍區的職務,這位書記,就是老革命周興。
周興是也是老革命家,但是因為主要負責政治保衛工作與敵後戰線的工作,所以並沒有參加1955年的授銜儀式,也沒有軍銜。
在長征時期,周興一直擔任西北保衛局局長。
從1936到1948年,周興一直執掌著這個部門,成為我黨特工戰線的上的優秀領導人。
建國後,周興一直負責安保方面的工作,後來被調入雲南省參與文職類工作。
1970年譚甫仁將軍身亡,就由他這位雲南省委書記兼任昆明軍區政委的職務,後來他於1975年因病去世。
5、能文能武
鄧小平的一生經歷多次起起伏伏,1975年後擔任雲南政委的劉志堅也是這樣的人物。
他不僅有著堅韌的內心,也是一個大膽的人,更是有一段從日軍法場之下逃出生天的傳奇經歷。
1937年某一天,劉志堅在一場與日軍的戰鬥中不幸被俘。
但當時的日軍並不知道劉志堅的身份,但不管日軍如何審問劉志堅,他都不肯說出真實情況。
而劉志堅與一同被俘的戰友趙鼎新,趁打飯的空隙時間悄悄傳遞出去訊息,並與八路軍取得聯絡後,主動引誘鬼子進入包圍圈。
裡應外合之下,八路軍不僅無一人傷亡,而且劉志堅等人也成功脫困,這也被當時引為一段佳話。
除了戰場上過人的膽識與出色的表現外,劉志堅在政治文化工作方面卻也是一把好手
可以說,這才是他的主業,他為全軍的教育文化事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劉志堅曾經任職政治部與宣傳部部長,在1955年授銜成為開國中將之一。
1988年,劉志堅還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勳章。
這位老將軍一直在自己的職位上發光發熱,直到2006年為我國燃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因病離世。
6、過渡階段
到了1975年後,昆明軍區的政委人選更迭的速度也變得更快,剩下的將軍或者領導基本上都是兼任這個職務。
劉志堅被調入京後,賈啟允兼任了昆明軍區的政委,他當時也是雲南的省委書記。
賈啟允黨內的資歷比較淺,1937年才參與了革命,建國後就一直負責地方治理的工作。
因為在地方上擔任工作,加上資歷較淺、沒有在軍中深耕的原因,所以他未能在1955年參與授銜。
但在晚年,賈啟允因為個人的能力等各方面原因,職位很高,有一定的政治成就。
在劉志堅之後兼任昆明軍區政委的是安平生,安平生自己本身就是陝西西安人,受到延安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非常的深。
他自己主動參加了延安抗大的學習,因為畢業於抗大,他屬於知識分子,參與的都是地方上治理的工作,所以安平生也沒有參與1955年的授銜儀式,沒有軍銜。
安平生在地方治理上頗有心得,建國後先後在廣東、廣西兩省擔任多個職位,有著很深的地方治理經驗。
1979年,安平生任職昆明軍委的工作。
安平生在1982年後也被調入北京,他的工作由謝振華接替,這也是昆明軍區最後一任政委。
謝振華在加入共產黨的時候年紀較輕,很多老革命在紅軍時期已經是中層領導,而他還是作為一個新兵加入到隊伍中。
但他卻展現了出色政治天賦,在紅軍政治學習班中表現出色。
1934年就成為主力部隊中最為年輕的團政治委員,隨後他一直南征北戰,成為了優秀的將領。
但因為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的建制幾乎完全被滅,而謝振華擔任新四軍第八旅第二十四團團長,兼任政治委員。
他的部隊一直沒有人數上的大規模增長,謝振華的職位也在抗戰時期也沒有變動。
從抗戰初期的團政治委員,到抗戰結束後仍舊是政治委員,這在開國將帥中非常少見。
所以在1955年謝振華沒有被授予中將軍銜,僅僅只有少將軍銜。
後來謝振華分別在北京、瀋陽軍區任職司令員,最後任職昆明軍區的政委。
1985年到1986年,謝振華協助成都軍區做好了昆明軍區精簡收編合併的工作,站好了昆明軍區的最後一班崗位,自此昆明軍區徹底變為歷史。
縱觀軍區的政委們的變動,可以見得,我黨對於人才方面的任免還是有著自己的一套流程。
每一位優秀的將領或者地方官員都能儘量與自己的職位適配,堅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這也是我們國家能夠越來越強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