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忽裡臺大會制度
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國的建立就是忽裡臺大會實踐的結果。此後,忽裡臺大會一直在太后亂政時起到及時匡正的作用,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則完全依靠武力,自此忽裡臺大會成為一個空殼子。儘管忽裡臺大會在之後基本上都是按照先皇遺囑在辦事,但是在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遇弒後,忽裡臺大會就成為篡權者用來證明自己合法的工具,更使得這些篡位者踴躍的奪取政權,成為元朝皇位傳承混亂無序的原因之一。跟清朝入主中原的成功性相比,蒙古統治者並沒有滿洲統治者聰明,可他們又比滿洲統治者聰明。他們知道利用這一制度為自己的合法性鋪路,但又作為失敗典型告訴滿清統治者,如果不放棄自己舊有的制度,無法統治中原。而忽必烈居然沒有廢除忽裡臺大會制度,讓它與動用兵權奪權並存,實在是糊塗。
02
兀魯思制度
忽必烈動用軍隊自立,本身不符合忽裡臺大會程式。之後的元武宗多走阿難答皇位、泰定帝趁英宗遇害自立、元明宗、元文宗兄弟奪走天順帝皇位,哪一個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支撐。如果說忽裡臺大會制度幫助他們解決了合法性問題,那麼軍隊就是保障他們奪取政權的槍桿子。兀魯思制度為蒙古諸王提供了擁有軍隊的合法性,而這一制度是成吉思汗設立。它的起先,幫助蒙古帝國有效西征,但同樣也造成了蒙古帝國的分裂,和元帝國的滅亡。
天順帝
03
理財政策的一連串重大失誤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複雜,涉及到經濟史、社會史多個層面,我們就簡單說一說。首先忽必烈的理財失誤在於無節制的收稅。這固然幫助他開疆拓土,但事實上他的開疆拓土也基本沒有多大效用。元成宗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課稅,但是卻大規模賞賜,導致財政枯竭,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期間,因為改變了原有思路,大規模印鈔票,固然提供了大量經濟來源,但也使得物價飛漲。泰定帝透過減少印鈔等手段,將物價恢復到原來水平,卻也開始縱容貪官自己弄錢,以減少財政支出,從而導致財政問題解決的同時,貪汙腐敗和民生問題越發嚴重。此後的皇帝基本沿用泰定帝的做法,除了元惠宗使用了不同手段,也就是脫脫更化。但是脫脫雖然是賢相,對百姓也是非常的好,而且嚴厲整頓腐敗,但是他的解決問題思路卻存在問題,比如黃河水災氾濫,他卻大力動用民眾修建工事自救,這固然減輕了財政支出,卻大大加重了民眾的負擔。脫脫罷相後,元惠宗意志消沉,從此官場日益混亂。可以說,元朝滅亡,很大程度與此相關,而這些問題,事實上並非史學界主流認為的漢化不完全,即使是漢人王朝,只要皇統失序(如東漢)和財政出現問題(如北宋、明朝),都會引起朝代滅亡。而滿清之所以解決皇統失序問題也並非因為漢化,相反,他們發明了新的制度——秘密立儲制度,而非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這些內容同漢化與否並無多大關係,而在於制度本身是否能夠維持王朝統治,與漢化與否並不直接相關。
特別宣告:圖片侵刪。本文系東南野老(也叫南石山人、辵矱山人)原創,其他不經過本人同意轉載的行為將受到作者本人的追究,也希望廣大讀者閱讀到不同賬號名稱所發表的文章時踴躍檢舉。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尤其是喜歡隋唐宋元歷史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波。凡是覺得我一派胡言而又說不出歷史文獻的,請你自己去看你的營銷號去,本號專門打擊營銷號,戳穿歷史謊言,打擊歷史謠言,不喜歡請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