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翻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四大文明古國,全部在東部或中東地區。
可如今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他三大古國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曾經東方遍地是黃金的光輝時代一去不復返,這時候西方粉墨登場,世界的中心向西轉移。
西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貧困狀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西方突然崛起呢?《人類文明史:什麼撬動了世界的沙盤》(以下簡稱《人類文明史》)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的天平一直向東傾斜。單說中國,漢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唐朝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直到清朝的康乾盛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都蓬勃發展,人們更是將祖國稱之為“天朝上國”,真是滿滿的優越感。
古時候的中國,有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等壯舉,儘管走出國門的時候也有,但大部分情況還是坐在家門口,等著外國商人過來和我們做生意。因為走出去是為了彰顯國威,頻繁走出國門也會有損國家威嚴。
但這種“天朝上國、八方來朝”的優越感被鴉片戰爭打破,看著英國的堅船利炮,這時人們才猛然驚醒,一直被我們看不起的小國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
世界的天平彷彿在一夜之間向西方傾斜。但萬變不離其宗,萬事萬物都有其根源。當抽絲剝繭尋找答案時,卻發現世界天平的傾斜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一、中國四大發明是撬動世界沙盤走向的因素之一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但這些發明在古代中國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反而在西方得到了發展。
比如:火藥。古人發明火藥,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玩。最具代表的就是煙花爆竹。
除了四大發明,還有鍾。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第一臺機械鐘是由中國古代的一個和尚發明的。但古時候的人們對時間觀念不是很強烈,相對於精確的時間,人們更喜歡用“天干地支,十二時辰”來估算時間。
但這檯鐘表來到西方後,西方科學家透過鑽研,發明了用齒輪代替自然之力來轉動,並儘可能地減小它的體積,最終懷錶得以問世。
試問,如果火藥、鐘錶等發明後,古代中國的科學家也努力鑽研,是不是就會打破沙盤傾斜呢?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古代中國,用冷兵器就可以打敗番邦諸國,當然不需要花心思發明火槍、火炮。用二十四節氣、天干地支就可以保證正常生活,當然也不用花心思研究鐘錶。
二、蒙古帝國的鐵騎是造成沙盤傾斜的第二個因素。
中國古代帝王中,文有唐宗宋祖,武有秦皇漢武,成吉思汗是隻識彎弓射大雕。但在西方人眼裡,無論是唐宗宋祖還是秦皇漢武都比不過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蒙古鐵騎橫跨亞歐大陸,但蒙古統治者並不只是一介武夫,他們也懂治理。在所征服的領地內修葺路網,新建道路、驛站和郵遞系統,打破妨礙長途貿易的經濟障礙和行政壁壘,支援發展信貸。
從此,千百年來各自為營的多個地區貿易網絡合成了一個跨越東半球大部分土地的統一而繁榮的流通網路。這個時期,東方的一些發明創造透過商人開始逐漸傳到西方。
三、十字軍東征是造成沙盤傾斜的第三個因素
東方各國忙著改朝換代、重建輝煌,西方各國也沒閒著。西方各國為了以最快、最簡單的方法獲取大量白金,開始尋找新大陸。
在那個時代的西方,發現、創新成了最重要的事。
因為要遠航,所以他們必須要用到指南針;因為國與國力量差句不大,因此他們為了贏進而發明了火炮。
一切發明的出現看似偶然,其實都有一定的必然性。歸根究底就是社會需要它,它才會出現。
在西方忙著發明創造時,東方各國開始走上了下坡路。拿中國明朝和清朝來說,如何重建唐宋時期的輝煌成了他們的重中之重。在明清時期,發明創造那是少得可憐。
一個國家沒有創新,怎麼可能會一直位於世界之巔呢?哪怕在清朝出現的康乾盛世也不過是一時而已,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政府從此一蹶不振,而這期間只過去了短短四十年。這是何其諷刺。
是什麼撬動了世界的沙盤呢?人類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因地域、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可以發明創造,可以在只有信譽的基礎上和陌生人進行交易。
而交易的必然結果是造成智慧的流通與融合。當社會需要新的發明時,這些交匯在一起之後的智慧就會產生足以改變世界的新發明。
《人類文明史》這本書,作者站在世界的視角來寫。國與國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看似屬於不同的星群,但都有其碰撞的時候。這些不經意的碰撞就是使世界天平傾斜的催化劑。
寫在最後:
這本書是在寫歷史,但作者對歷史的考證太少,不夠嚴謹,觀點缺乏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