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荀子認為,君主的地位至高無上,沒有人可以和君主相提並論。在《荀子·君子》篇中,荀子告訴我們,天子有腳,想去什麼地方,完全能自己走,但現實中,君主出行,一定會有儀仗先行,前面有開路的禮官引路;天子有嘴,完全能自己發號施令,但現實中,一切的政令必須透過一定的流程才能對外發布。
天子不用自己親自用眼睛去看,不用親自用耳朵去聽,就能掌握天下發生的大事小事;天子不用自己親自去宣揚施政的綱領,就能得到臣民們的信任;天子不用事事自己謀劃,就能獲得治國理政的智慧;天子不用事事自己動手,就能建立偉大的功業。
因為,治理天下憑藉的是一套有效的治理體系、一套完備的官僚系統,一群各盡其職各盡所能的大小官員。君主地位最高,但並不意味著智慧最高。所以,君主雖然地位最高,卻萬萬不能唯我獨尊,否則就會身死國亡。
三家分晉以後,魏國的第一代國君是魏文侯魏斯,師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幹木,文以李悝、翟璜為相,實施變法,武有樂羊、吳起為將,攻城略地,一躍而成中原霸主。魏文侯去世後,兒子魏擊繼位,是為魏武侯,魏武侯雖然沒有父親那樣的雄才大略,也不愧為一代明主。
據說,每當商議國家大事,魏武侯都有自己很好的主張,大臣們往往提不出更好的對策,武侯退朝後就露出得意的神情。吳起看見了,就向前進言道:“楚莊王說過一句話,陛下身邊的人有沒有和你說過啊?”
魏武侯就問:“楚莊王怎麼說的?”
吳起稟報說,楚莊王謀劃政事都很得當,大臣們提不出更好的建議,楚莊王退朝後流露出憂慮之色。申公屈巫臣上前詢問:“大王上朝以後面帶憂色,為什麼呀?”
莊王說:“我謀劃政事都很妥當,大臣們提不出更好的對策建議,因此憂慮。商湯的賢相仲虺說過,諸侯治國有良師才可以王天下,擁有很多盟友才可以霸天下,朝中有不同意見才能保全社稷。如果凡事都是君主自己謀劃,朝中沒有大臣超過自己,國家遲早會滅亡。現在,寡人並沒有什麼大的才能,而大臣們卻提不出更好的意見,我的國家不是要瀕臨滅亡了嗎?因此我憂慮啊。”
吳起接著說,同樣一件事,楚莊王為此而憂慮,而陛下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聽後驚得後退了幾步,連著向吳起拜了兩拜,說:“先生是上天派來挽救我的啊,沒有您我差點釀成大禍!”
現在,我們的不少一把手卻喜歡搞一言堂,喜歡一言九鼎,耍威風,不容他人置疑,他們忘了權力是為民服務的,而不是彰顯他個人地位的工具。以前我們總是批評一句話,“一句頂一萬句”,其實這句話有他的合理性,就是說要少說話,多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不說則罷,言必中的,說多了就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