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算是跟現代詩槓上了,而我們最頂級、最著名的《詩刊》就難免首當其衝,不然為啥有句俗語叫“槍打出頭鳥”呢?確實,我寫了幾篇《詩刊》負面一些的文章,是對現代詩的一些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近又看到了《詩刊》發表的一首詩《顏料甩到了沙發上》,責任編輯是“《詩刊》編輯部副主任”彭敏。說實話,這首詩,讓不少人“大跌眼鏡”。我一開始也是這樣,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仔細找了找這篇詩的有關資訊。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一找嘛,忽然改變了我的態度,《詩刊》發表這首詩是應該鼓勵的。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是《詩刊》“校園”欄目裡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姓林,關鍵是他是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
小學二年級學生寫的詩,那一切疑問就迎刃而解了。再回過頭去讀讀這首《顏料甩到了沙發上》,就不會再感覺到差勁了。孩子怕媽媽生氣,那就讓爸爸洗吧,這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畢竟只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寫什麼,怎麼寫都是可愛的。
作為頂級刊物《詩刊》,能夠刊登一些小學生的作品,這確實該鼓勵一下。孩子們因為自己的詩登上《詩刊》,很可能就成就了一位未來的詩人,而且可能是著名詩人。這就像種下一顆詩歌的幼苗,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參天大樹。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我們很多的刊物,包括編輯,是不屑於培育幼苗的。他們只想採摘果實,在大樹底下乘涼。但幼苗畢竟是詩壇的未來,其實比果實更加重要。況且現在的刊物,包括《詩刊》,上面發表的“果實”,大都是“酸澀難嚥”的。
與其發表一堆倒胃口的“果實”,還不如培育幾顆幼苗來得實在。當然,幼苗和雜草是很難區分的,這就要靠編輯的眼力了。要能分清哪些是可培育的幼苗,哪些是要剔除的雜草。
其實要區分出來很簡單,那就是以作品說話。挑選小朋友的作品,只看作品,而不能看作品背後的東西。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某某小朋友獲獎,結果卻是他父母的功勞。還有不少曾經名噪一時的“天才作家”,比如蔣方舟、韓寒,最後卻給人以名不副實之感。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為《詩刊》編輯部副主任,也是“校園”欄目的責任編輯彭敏,肩上的擔子就很重了。不要以“哪個著名詩人沒有幾首爛詩”為藉口,要嚴格把好質量關,給幼苗們樹立好榜樣,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詩是好詩。
而不要發表一些“爛詩”出來,讓幼苗們誤以為這就是好詩,那就把辦“校園”的初心給整黃了。不僅無益,反而貽害無窮。打個比方,“爛詩”就像殘留嚴重的農藥,一時可能沒什麼,甚至可能還有點效,但遺毒卻是很難清除乾淨的。
我寫現代詩的文章,包括著名詩人、著名刊物的文章,並沒有針對誰,更沒有私仇。只是希望我們的現代詩越來越好,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斷髮展壯大。我並不是一味地批評,該表揚的時候還是要表揚。
圖片來源於網路
希望以後《詩刊》,能夠在堅持秉公客觀的基礎上,多多挑選一些小朋友的優秀作品發表出來。精心呵護,讓這些詩壇的幼苗茁壯成長。說不定再過幾年,我們的詩壇就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了。而且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驚喜。但願那一天早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