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場猛烈襲擊的暴雨為固原帶來了刺骨寒意,同時也讓農田中一座古墓發生了塌陷。
風收雨住,考古專家們正式忙碌起來。
這是一座1500年前唐代時期的典型的土洞墓。墓室西高東低,西寬東窄。墓室上方有券拱,形似小土窯洞。長坡墓道和帶天井的券頂,無一不露出濃郁的唐風。
斜坡土洞墓乃黃土地區特有的墓葬建造形式,地下一條斜角為20度的墓道向漆黑的地底延伸。在禮制森嚴的古代社會,墓葬的形制往往與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密切相關,隨著發掘的繼續,三孔天井赫然呈現在人們眼前。
天井是唐代墓葬的典型特徵,它象徵著墓主人靈魂的飛昇,同時也能有效地防止墓道的坍塌。天井的數量也可以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與地位。很顯然深溝村大墓的墓主人異乎常人,他的身份尊貴無比。很快,墓道中殘存的彩繪點燃了人們的興奮神經。這在固原地區的考古史上是極為罕見且珍貴的
這座大墓中共有武士圖20幅,其中一幅繪製於天井之上,最是鮮明生動。
畫中人物,面貌方圓端正,眉目威武,雙眼直視前方,口腮略微鼓起,嘴邊留有三撮稀疏的鬍鬚。他們齊耳垂肩,長頸擴肩,身姿挺拔,突出了人物的別樣神韻。
此外墓室中還有20幅女性壁畫,這些女性體態修長,神色端莊,雙髮髻,長圓臉。她們與男子一般大耳垂肩,身著寬袖衫,手中物品各不相同。這是服侍墓主人的侍女無疑。有一幅畫中的女性,形象與侍女截然不同。她雖身著寬袖衫,腰間束帶。
但其身體右側是一面長鼓,女子手持木槌用力擊打鼓面,似乎正在音樂中暢然起舞。整個墓室內的壁畫結構嚴謹佈局有度,畫面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章法,繪製了一支規模龐大的侍從隊伍。而這一隊伍絕非常人可以享用,看來要弄清楚墓主人的具體身份,還得繼續挖掘,此時過洞口上方繪製的門樓圖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黑色的粗線條勾勒著巨大的屋脊瓦楞,硃砂繪製而成的立柱斗拱使得門樓顯得極為醒目。高大的門樓為後人展示了墓主人生前奢靡宏偉的居所。
這些儲存完好的壁畫人物生動有趣,活靈活現,墓主人生活的時代彷彿穿越千年時光重現於後人眼前。雖說壁畫的出現令人振奮,但令人沮喪的是仍舊發生了,這座大墓毫無例外地遭到了盜墓賊的覬覦。這意味著這座古墓極有可能已是一具空墓。專家們似乎是被此潑了一盆冷水,由於盜洞早已塌陷,又經歷雨水倒灌,年代無所探查。看來想要解開心結,必須要接著再次發掘。在凝重的氣氛中,專家們終於找到了墓門,小心翼翼去掉封閉墓門的磚塊,映入眼簾的卻是堆積如山的淤泥
無奈之下專家決定採用大揭頂的方式開啟墓葬,所謂大揭頂,便是將墓葬從上到下層層揭開,使其形成一個完美的漏斗。
經歷數月發掘時光,不覺已進入寒冬,無奈發掘時機已逝,墓葬的後續工作只能延期。
固原黃土高原的西北邊緣,關中盆地的大門,熬過寒冬,時氣和暖。
後續發掘工作終於在萬眾矚目下開始了。手鏟翻動,泥土漸消。
一件色彩鮮豔的陶俑出現了,陶俑是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之一。不足為奇,陶俑獨角匍匐於地上,昂首仰視著眾人。它鬃毛闊口,鼻柱塗有鮮紅的硃砂,形象猙獰可怖。
不久,另一件陶俑接著出現了,它小巧玲瓏,但唯一不同的是鬃毛並不濃密,但通身充斥著神秘的色彩。這是一對兒鎮墓獸,這是古代墓葬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明器,目的是為了震懾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
接著出土的兩件武士人俑頗具異域特色,他們頭戴兜鍪,但形狀卻各不相同。1陶俑通體塗白,身軀高大,大幅突出來身形歪曲,呈現出一種扭曲的姿態。人物面部質樸,大眼,闊口方鼻,嘴角留有鬍鬚,身著鎧甲,右臂置於胸前,拳頭有一小孔,因此曾握有某種木質武器。但令人不解的是,體格健壯的武士為何大腹便便?
陶俑雖體型嬌小,卻古樸蒼勁。也許工匠們是為了突出武士的威武與雄壯,這才為他們配上了向外突出的腹部的吧
隨著泥土漸漸消失,六隻騎著馬的人俑赫然出現,這些武士無一例外頭戴尖頂兜鍪,身著華麗的鎧甲,外披黑色風衣,雙手交叉。
但令專家們更為驚詫的是,陶俑中的馬匹居然也身著鎧甲 歷史上唯有北朝時期的特殊兵種,具裝甲騎才有此裝扮。北朝時期由於五胡亂華,大量少數民族南遷,內地社會動盪,百姓流離失所。頻繁的戰爭從客觀上促進了騎兵兵種的發展與演化。提升戰鬥力與保護力的重灌甲騎兵由此應運而生。
唐朝初年由於重甲騎兵過於笨重,靈活性較差,這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六隻重灌甲騎兵俑儼然是一隻正欲出征,整裝待發的威武騎兵方隊。這樣一隻嗜血雄獅的主人必定是一方豪強或鐵血將軍。誰知,又一隻陶俑的出現,更讓專家興奮異常。
這是一件僅高13.2釐米的風帽俑,通體黑褐色,面部塗粉,頭戴官帽,身著內衫圓領,外披風衣,足蹬長靴,十分乾練。而風帽又名突騎帽,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服飾。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後,鮮卑服飾逐漸為漢服替代,但仍有部分鮮卑族人仍未完全漢化。
越來越多風帽俑的出土讓專家們興奮不已,40多隻風帽俑雖體型嬌小,但卻出人意料的排列規整,儼然一隻受過嚴苛訓練的龐大儀仗隊。
如此眾多的風帽俑卻為專家們帶來了另一個未解之謎。
上百個形象各異卻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人俑與大量的動物俑、器物俑,在進行復原後,變成了一隻浩浩蕩蕩的陶俑方隊。
方隊中,一小部分人頭戴小冠,披風在肩部以帶扣相連。他們雙手集於胸前,是典型的武官形象,而與他們相對的,則是身著寬袍廣袖的文官。
文武官員和隨行侍女一應俱全,看來墓主人生前十分有排場。
在這支儀仗隊的後排有30個人與眾不同,他們高鼻深目,眼窩深邃,頭髮微屈,帶有明顯的西方風情。自漢代絲綢之路開闢以來,大量胡人進入中原,他們為中原地區帶來了富有異域風情的服飾與舞蹈。而這批異國人俑恰恰是文化交流的實物例證
在經歷漫長等待後,大揭頂終於完成了,墓葬帶給人們的第一個驚喜便是一方墓誌。
墓誌是記載墓主人姓名及生卒年月生平事蹟的石碑,也是解開墓主人身份之謎的關鍵。
透過墓誌專家這才知道墓主是西魏時期一位高貴的吳姓貴婦。西魏是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一個地方性政權,這個結果推翻了專家們之前關於古墓為隋唐時期的推測。墓主人的夫君名為李賢。巧合的是,他與唐章懷太子正好同名。不知是否是天命弄人。這位李賢出生於公元502年,比章懷太子早生107年,死於569年。人生歷經六十七載。這短短六十七年中,他卻經歷了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西魏與北周三大政權的更迭。
他曾任北魏原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官拜河西郡公。後為為北周柱國大將軍。但實際上這位李賢的真實地位遠遠高過其擔任的實際官職。李賢作為北周武帝宇文泰幼年時期的養父,在武帝朝可謂說一不二,權傾朝野。這座大墓是由李賢夫婦的合葬墓,作為宇文泰的父母,他們完全有資格享受皇室葬禮。遺憾的是卻對顯赫的夫婦二人的屍骨棺槨早已朽爛不存。
就在眾人扼腕嘆息之際,轉機出現了。一件神秘的金屬器物,在淤泥的掩護下,幸運地逃過了盜墓賊的魔爪。這隻金屬壺高37.5釐米,重1.5千克,細頸闊腹,銀質壺身上遍佈鎏金。壺腹部雕刻著精美的人物形象,而這些人物無一例外透露著極為明顯的古羅馬人的特徵。
它們的確來自遙遠的地中海沿岸,是東西方文化及貿易的重要見證。
而人像表現的正是古希臘著名的神話傳說,相傳古希臘三位女神為爭奪最美女神的稱號,打的不可開交,擅長判決的帕里斯將代表最美的金蘋果給了愛神。
只因愛神答應給他人世間最美的女子海倫。在海倫被帕里斯拐走後,斯巴達國王便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不惜耗費10年光陰攻下特洛伊城。他本想殺死背叛他的海倫,可最終心軟放棄,二人重歸於好。這個冗長又波折的傳說跨越千里之遙,來到神秘古老的東方古國,併成為墓主人的心愛之物。
這支鎏金銀壺的壺身上奇異的凹槽,不禁讓人聯想起古希臘建築中的樑柱。它們威嚴典雅,富有韻律之美。
連珠紋均勻地將壺身分為三段。這種經典的波斯薩珊造型的風格帶有有別樣的熱帶風情。除此而外,壺把上的人頭像同樣出自古希臘悠久的傳說故事,這是為了保證壺中的水不受惡靈的玷汙,永葆純潔。
但仔細觀察,專家卻發現壺身上的人物服飾帶有明顯的印度風采,諸多東西文明相融交匯於一只銀壺之上,這是多麼神奇與美妙的事情啊?
北周時期,粟特人攜帶金銀器物由遙遠的西方進入中原,而他們所攜帶的貨物通常是皇室貴胄標榜身份的絕佳物品。
但驚喜與罕見的金銀器卻遠不及另外一件近乎透明的器物珍貴。這件器物外的乳釘再次重新整理了專家們的認知。這件器物口徑9.5釐米,腹深6.8釐米,重245.6克,通體淡綠色,突釘上下交錯而行,富有美感。
這亦是一件薩珊產的玻璃碗,而中國古代玻璃器物出現較晚,隋唐之前我國出現的玻璃器物幾乎全由外國傳入。傍晚將至,現場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 這是一枚環形金戒圈,它正中圓形部分嵌刻著一枚圓形青金石。
青金石原產於阿富汗地區,以其為飾,自古流傳於蔥嶺以西地區,而這個地區為歷來為西域所佔。這枚青金石上雕刻著一個裸體的人物形象,他手持弧狀花環,這個圖案與美國博物館中珍藏的薩珊銀盤上舞動花環的裸體女神,十分近似。
早在千年之前,中國與世界的聯絡便無處不在。當年的原州便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這些來自西方的獨特器物,也成為絲綢之路繁榮的最好見證。當然,李賢墓中不僅只有把玩之物,還有一把身長86釐米,刀柄略有殘損的刀,而這把刀極有可能長達一米,它造型獨特,迥異於中原刀劍風格。
它是公元五世紀西土耳其斯坦帝國軍隊的佩刀形式。經由絲綢之路廣為傳播。墓中這把刀可是李賢生前的珍愛之物。《周書》對李賢一生有如下評價,"德高望重,光國榮家"。李賢墓中那些讓人陌生又驚歎的器物,彷彿一道時光之門串聯東西方文明。
如今,古道雖逝,但東方帝國寬廣的胸懷仍舊未曾改變。好了,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 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