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退70年,回到解放前後,牛x的大戶人家門前多數都是這樣的。
從這樣一座門內走出的孩子,現在都已過古稀之年。
時間再往後倒退15年。
1966年,上了點歲數的人都知道,有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叫“破四舊、立四新“。
所謂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
像上圖中的配置,闕、門、石獅子(石鼓),都是典型的舊文化載體,屬於該破的四舊,拆除了很多。
讓我們分開來,再欣賞一下這些物件。
除了這上述物件之外,老宅裡還有這個。
上馬墩,以前有古讖說“家裡毀了上馬墩和栓馬樁,族內就不會再出武將了”。
而拆了闕門,那後代將與官無緣。
除了上馬墩、拴馬樁,還有這個。
四條屏風,小編認為,它可能並非漢族文化的產物,極有可能在清代開始發揚光大,滿語管這個叫“達裡當嘎“,立於屋內門後或者床前,遮擋北方寒涼。
那麼,問題來了?
這些東西現在都哪裡去了,即便毀了一部分,那剩下的呢?
公佈答案:都被玩家門收藏起來了,下鄉收貨的鏟地幫早就將這些老物件搜刮殆盡,說明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很多,他們不吝惜錢和場地。
慢慢的,這些藏品強勢入駐各地交易市場,和其它雜項類藏品一樣,有時候交易量還挺火爆。
小編認為,這無可厚非,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溯源和保護,只是如能做到多給賣家點銀子,少掙點昧良心錢就更好啦。
本文就到這裡,感謝閱讀,如感覺還行的話,高抬貴手,給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