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來是人的教育,但是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質,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的教育被強化了。而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嚴格說來就不成其為教育。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我家孩子四歲半了,同齡小朋友已經報了好多興趣班,家裡沒有學藝術的人,面對當下眼花繚亂的藝術課程無從下手,如何才能正確培養孩子的藝術志趣呢?
首先,家長在給孩子報班之前可能都會有一個大致的目標。例如十年前的家長,報班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學習一項特長,其可選項也較少。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藝術培養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現在藝術課的選擇範圍越來越廣,家長既希望能夠探索孩子的興趣和潛力,又希望能幫助孩子選擇最適合、對孩子的成長和認知過程最有幫助的藝術課,從而引發選擇焦慮。
科學研究表明,3-6歲兒童的大腦發育水平已經達到成人的85%,這個階段孩子正處於語言、音樂、繪畫等多個敏感期(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發育中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期,能以驚人的方式自然的吸收和學習)。因此,在這個年齡段的藝術啟蒙,最好儘可能廣泛接觸各藝術門類,多維度認識藝術世界,應鼓勵孩子多探索、勇敢嘗試。
“喚醒藝術通識課程”正是順應當下的時代需求而誕生。藝術啟蒙階段課程包括音樂、戲劇、美術三個門類,為孩子提供沉浸式的藝術氛圍,教學設計中引導孩子感知不同藝術門類間共通的內在邏輯。
例如:“時間”這個概念,在音樂,戲劇和美術中,各自都透過什麼形態體現出來。——透過課堂具體的教學安排,在孩子的意識當中建立“時間”概念,從接觸藝術開始,就站在“時間”和“空間”的高度,接受高層次的審美教育,這將為孩子宏觀認知打好強大的思維基礎。
過去,我們更多透過一件樂器、一套水彩筆去摸索藝術世界的大門。現在,物質水平的提升、人文素質的提升,我們能夠給後代創造更豐富的藝術環境,用最直接的方式,引導孩子從自己最本真的視角與藝術世界建立關係,尊重孩子這個天然的學習者、探索者、創造者。
5歲孩子親手製作的小提琴
——老子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孫子兵法》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
——古人說,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
技術是傳遞情感和思想的通道,如果對世界沒有認知,對情感沒有體驗,對我們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沒有審美經驗,僅僅只學一些操作技能,無異於披上藝術這件華麗的外衣,實則做的依舊是苦力活。喚醒藝術通識課程,首先讓孩子與藝術之間建立正確的關係,讓孩子學會和藝術相處,讓孩子透過學會思考藝術,最後在藝術中收穫絢爛的思想果實和高層次的審美品格,這是藝術學習的“道”!更是喚醒藝術通識教育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