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女兒在ipad裡翻到她小時候的影片,不到1歲還站不穩,扶著學步車摔倒的樣子,逗得她哈哈大笑。
我問她,你知道這是誰嗎?
她說,我。
但我仍覺得她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的眼神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她在看另一個小朋友,一個不會走路,有點笨笨的小朋友,跟她自身是沒有聯絡的。
不僅是她,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想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回顧曾經的自己,要不是幼稚的,要不是搞笑的,自我如同流水一般,時時刻刻都在流變。
只是人們往往喜歡揪住這點,認為前後不一致,是自我矛盾,自我否定。可問題是,如果前後始終一致,那不就一直是個嬰兒嗎?連3歲的孩童尚不認同過去的自己,我們又怎能做到自始至終沒有任何改變?如果前後始終一致且沒有錯誤,那這個人得是個神仙,因為他言出法隨,說的都是真理。
我10歲第一次去縣城遊樂場,覺得裡面好大啊,怎麼走都走不完,等到我三十歲時,去過迪士尼,去過長隆,想法自然改變了,原來我們縣城遊樂場是那麼小。
10歲的我認知有限,經歷有限,彼時的我不知道天下之大,一切觀點和想法都是來源生活。等我成長起來,走過祖國大好河山,學會閱讀,開始從資料裡獲取知識,眼界也變得開闊起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也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觀點和想法,一點點接受現實的校驗和修正。
按理說,正常人都是這個路數,可人群中總有這麼一部分人,對“我們是正確的”這種想法有著無比堅定的執念,強度遠甚一切。他們就像是明朝的言官,錦衣衛,拿著手電筒去照射每一個人,把他人自我的前後變化當作是一種罪行加以討伐。
可真的有必要為曾經的愚昧感到羞愧嗎?自我成長本像是一條長河,你很難說出其中有什麼是完全不變的東西。一個十歲的孩子認為當地的遊樂場是最大的,根據他當時的生活環境和自我成長,得出這個結論並不奇怪,不必為此感到抱歉。
真正需要感到抱歉的是執著。執著於過去的自我,或者執著於現在的自我,固執的認為某個階段一定且天然就是正確的,這才需要抱歉。
執著於過去的自我,否定人會發生改變,那就會強行給自己搭一個“看不見的柵欄”,扭曲現在的事實來符合過去。執著於現在的自我,就會抹殺過去,否定曾經存在的根源,那麼翻開之前的相簿和日記就會面紅耳赤,陷入自我折磨之中。
如果把自我視作固體,下樑不正上樑歪,就一定會陷入必須要否定一段,或者想要抹去一段的尷尬。
而關於自我的真正危險,並不是不同時段的自我相互否定,而是把真實的自我展現在大眾面前。從來,功成名就不是什麼大事兒,把每一天紮紮實實過好才是大事兒,工作也不是大事兒,把工作的經驗和收穫用於更好地生活才是大事兒。學習、工作、成家、立業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為了能在此生,度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而太多人被世俗的、理所應當的條條框框限制,不曾走進過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的進境。想必也許是一生都未全然明白,這只是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
--------------------
特別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