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是一個有生之年系列的產品了,從2014年的低調登場到2021年的恥辱下播,Intel的14nm工藝在桌面端足足佔據了六年時間
六年啊 都足夠一個小學生變成大學生了
在這個2021年末尾的時候,我們終於等來了Intel 10nm的桌面級產品
這就是12代酷睿Alder Lake
那麼它的表現到底如何呢,一起來看我們今天的評測吧
現在給大家展示的就是12代酷睿的三顆實物,首發序列只有i9 12900K、i712700K和i5 12600K
想要非K序列的型號要等到明年了
我們把它跟11代酷睿放到一起比較一下,可以明顯看到面積大了很多,頂蓋形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當然它們內在的提升並不比外觀的變化小啊
除了一開始說的工藝上換到10nm 並且是目前效能最好的10ESF(Intel 7)之外
架構上可以說也是自從Skylake登場以來最大的變化
最醒目的變化就是採用了效能核心和能效核心混合的大小核架構
效能核心的名字叫Golden Cove
傳說中目前架構最寬 單執行緒效能最好的x86核心
能效核心或者說小核心的名字是Gracemont
4個組成一簇 剛好跟1個Golden Cove佔據差不多的面積
兩簇小核心加上快取之類的正好佔據原來10核Ringbus架構下兩顆大核的位置
雖然Intel官方和我們的認知當中小核心都是為了能效尤其是待機能效
但是很明顯基本上沒人在臺式機上在意這件事情
Gracemont小核簇對於12代桌面產品來說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有限的面積下提供更高的多執行緒效能
同時為了方便大小核簇的排程Intel在核心中集成了專門的執行緒排程單元
周邊配置方面這次12代也堪稱豪華
直接一步到位上了DDR5記憶體標準和PCIe5.0
這兩個標準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高速訊號對於主機板電氣效能要求的全面提高
看一下這代的Z690主機板,PCIe插槽和記憶體插槽採用的都是全貼片工藝
本來露出來的針腳現在沒有了 機械強度肉眼可見的降低
弄不好過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到什麼大力出奇跡的新聞了
新標準本身對於電氣效能的高要求使得第一批Z690主機板註定不可能便宜
既然便宜不了那就做到各方面拉滿 比貴更貴
這也是現在各家高階主機板產品線的設計思路
比如華碩這次的MZ690E
看一眼供電堆了足足24相
然而最誇張的不是24相本身
而是每一相都有105A的供電能力
算下來極限承載能力接近三千瓦
除此之外在功能 介面 乃至於燈效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創新設計
燈效從之前的小螢幕變成了大的點陣LED
介面方面也是該給的都給到了 算是把Z690晶片組帶的PCIe鏈路給用乾淨
不過這代華碩主機板最讓我感覺實用性的還是這個顯示卡插槽鎖釦按鈕
以往想拆卸大型顯示卡尤其是有背板的必然要過PCIe卡扣這一關
現在只需要按一下就可以了啊 算是個福利折騰黨的設計
除了主機板之外這次其它的測試配件我們採用了金泰克的DDR5記憶體
這個記憶體標的是4800但是在主機板BIOS裡可以直接一鍵開啟5200頻率
從記憶體效能測試的結果來看DDR5 5200的頻寬的確是很矚目
差不多趕上DDR4剛開始時候DDR43000四通道的水平了
但是延遲方面確實也是大了一些
顯示卡方面採用英偉達的3080Ti公版
這個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我就不多作介紹了
電源是華碩的雷神1200W
散熱則分別是華碩的龍神2代360一體水冷和貓頭鷹的NH-U12A黑色版風冷
這兩款產品現在你買到的都自帶了LGA1700扣具可以直接使用
壓制12900K烤FPU的話
旗艦360水冷的表現確實會優異一些
200多瓦的功耗下溫度可以控制在70度左右
但也肯定不至於像之前說的那樣風冷沒法用
考慮到10ESF的密度並沒有那麼誇張
外加Intel這一代再次改善了傳熱設計
風冷散熱器在這代產品上的表現還是可以的
壓制200多瓦的12代旗艦溫度稍微高一些達到80度以上
如果換雙塔風冷的話溫度應該還能再低一點
總之絕對不至於風冷不能用
當然要超頻玩的話能配水冷還是配水冷散熱的餘量會大一些
雖然說標題是i5評測
但是i9這個流量密碼怎麼可以放過呢
12900K的測試資料我也做了一遍 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拿去跟網友吵架什麼的使用了
這個8+0的意思是關掉所有的Gracemont能效核心
只保留8個Golden Cove
擔心大小核在Windows下排程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參考下8+0模式下的成績
好的 關於i9我們就到這裡 12900K的生產力和遊戲測試肯定有茫茫多的人去做
我們就不多把目光聚焦在這裡了
來看今天真正的主角 i5-12600K
12600K相比12900K來說仍然是傳統藝能的核心數量、頻率和快取方面區別
但由於本次架構多了一個小核 能施展刀法的地方又多了一些
12600K的基礎配置是6個Golden Cove加4個Gracemont
三級快取方面砍到了20M
睿頻方面全核4.5G單核4.9G
要嚐鮮12代的話很明顯12600K應該是大多數人會考慮的選擇
而且還是搭配DDR4記憶體的主機板
這樣下來一套的預算也在比較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但是很遺憾這次首發沒有借到DDR4的Z690主機板
只能用DDR5記憶體進行測試
後面有了DDR4記憶體的Z690之後我會專門出一個記憶體篇
來討論一下記憶體的選擇和頻率之類的對12代效能究竟有什麼影響
競品選擇方面自然不能少了上一代同級的11600K
至於AMD這邊的六核心Zen3實際上有兩顆,5600X和5600G
就讓它們一起上場湊夠四顆好了
所有DDR4記憶體的平臺都採用32GB雙通道3600C18
開啟各自記憶體控制器的1:1同步模式
首先是我最喜歡的Super Pi測試
這個測試裡很意外的12600K比11600K還要略微慢一點
但是相比5600G和5600X來說Intel這邊仍然有一點優勢
CPU-Z跑分
12600K雖然頻率低了一些但是GoldenCove的單執行緒效能依然強大
單核跑分達到了750 多執行緒跑分也在小核的助力下達到了7089分
這個成績再稍微超一超都足夠超越10代的i910900K了
接下來是喜聞樂見的Cinebench R20和R23的跑分
12600K在R20當中單核也能跑到解禁700分 多核則是6500+
在這個測試裡的多執行緒效能相比上代產品來說都快翻倍了
相比AMD競品的提升也非常可觀
R23的表現也差不多
單執行緒可以跑出1820分的成績
多執行緒方面則是17000+
藉助強力大核和高面積效率的小核
同時在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兩項跑分裡都佔據優勢那還是很輕鬆的
然後是WinRAR測試
這個曾經是Intel的傳統強項
在Zen3之後就是AMD的天下了
12600K在壓縮測試當中仍然沒能勝過5600X
但是相比自家的上一代產品仍然是有明顯進步的
接下來是Adobe軟體測試環節
在Lightroom測試當中擁有強力大核和高記憶體頻寬的12600K跟預想的一樣取得了優勢
我們來看一下子專案
在最佔據時間影響使用體驗的RAW轉換環節
12600K相比11600K快了大概有一半以上
相比5600X也有20%以上的效能優勢
另一個非常耗時間的RAW圖片預覽建立操作裡
12代的領先幅度就更驚人了
相比11600K快了一倍
相比AMD這邊領先幅度也是差不多20%
如果你平時需要經常使用Lightroom的話
12代酷睿應該是一個值得你考慮的選擇
接下來是Premiere影片剪輯測試
總分方面12代相比11代和Zen3都領先不少
我們繼續來看一下子專案
回放測試當中大家相差不大
而在匯出和特效生成這兩塊效能上12600K相比對手都領先不少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Photoshop
這個主要是給在PS裡畫圖的設計師做參考的啊
攝影修圖使用者還是參照前面的Lightroom測試為主
這個測試當中12600K的領先優勢就沒有那麼大了
實際上現在PS裡的濾鏡選區之類的操作除非圖特別的大
否則硬體的效能基本上是溢位的
所以這一項測試的意義不如前兩個來得大
大家稍作參考就好了
然後是各位臭打遊戲選手最期待的遊戲測試
由於CPU測試不像GPU測試
CPU測試場景稍微不一樣幀數都有可能波動
GPU的話你站那不動渲染壓力基本一致不會有太大誤差
所以我們只選擇了幾個有自帶Benchmark的3A
所有遊戲的解析度為1080p 特效均為內建的最高
總體來看遊戲效能的勝負跟遊戲本身的選擇關係還是挺大的
GTA5、全戰三國、孤島驚魂6和殺手3當中12600K取得全面領先
但是古墓麗影暗影當中四幀惜敗於5600X
具體的大家可以看這個彙總表格
另外有人肯定會擔心第一代大小核架構的小核影響遊戲效能
所以這裡也做了一個關閉小核只採用6+0的遊戲測試
結果是關閉小核未必能對遊戲效能起到正面效果
在部分遊戲當中反而會帶來一些效能損失
可能跟快取設計有關係
也可能是因為小核可以分流掉遊戲一些低負載執行緒的效能需求
總之至少在Win11下沒有關閉小核的必要
至於Win10有沒有必要手動處理排程問題
這個首發時間太緊來不及做測試
後續也會做相關的針對測試
最後就是功耗散熱和超頻
12600K預設頻率下烤全核心AVX的功耗大概是120瓦左右
隨便用個什麼百元風冷散熱器都可以壓制
超頻的話我手上這顆可以超到大核心4.9G,小核心3.8G
此時烤AVX的全核功耗在160~180瓦左右
百元風冷散熱器應該比較吃力
建議還是用雙塔或者240水冷往上的產品來壓
跟上一代不太一樣的是這代的Ring頻率預設就已經有4.5G以上
基本沒什麼超頻空間
跟同樣超頻到5.0G核心 4.5G Ring的11600K再比一下游戲效能結果如圖
超頻之後的遊戲效能仍然可以有一定提升
但是沒有11代超頻的提升幅度那麼大
11代的Ring頻率實在是低得有些離譜有點限制遊戲效能發揮
12代順便也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最後總結時間
12代雖好但是目前第一批嚐鮮的代價也是不菲
12900K一套光主機板CPU記憶體加起來就得八千乃至上萬元
相比之下12600K+入門主機板+DDR4記憶體應該會是大多數人嚐鮮的選擇
大概4000元就可以解決三大件
而現在DDR4記憶體很多便宜的產品也可以輕鬆超到4000往上的頻率
相比DDR5 4800這種初代產品估計效能也差不了太多
而回到CPU本身
12600K得益於架構設計無論是生產力還是遊戲當中都有出色的效能
功耗方面隨著工藝的進步在大幅度提升多執行緒效能的同時功耗相比11代也降低了不少
只要有合適的扣具
百元風冷散熱器完全可以繼續服役
這一套下來體驗拉滿
價格相比11代平臺來說也不會貴特別多
喜歡嚐鮮的使用者或者對於某些效能提升有剛需的使用者可以考慮入手
這次測試時間比較緊促
很多地方都來不及安排
像Win10下的大小核效能表現
DDR4記憶體的效能表現
DDR4+Gear1+收時序能不能反殺DDR5+Gear2
核顯效能
關注二品熊,瞭解更多臺式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