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本名單未包含軍校及港澳臺地區高等學校。在普通高校名稱中,科技不等於科學技術,2740所大學名稱中,只有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稱為“科學技術”,其餘的都叫“科技大學”。
在高校改名歷程中,科技一詞大受歡迎,讓很多高校擺脫了過去的傳統行業標籤,一躍成為高大上的校名,連新生的南方科技大學也落於俗套,選擇了“科技大學”這樣的招牌。
國內普通高等學校中一共有29所“科技大學”,如果不去翻看院校的前世今生,你可能真的分不清這麼多的“科技大學”,到底整的是什麼樣的科技。倘若僅僅望名生義,可能一不留神,志願填報時就入錯了行。
同樣都叫科技大學,葫蘆裡賣的不一樣的科技!只有認真研究院校歷史,才能透過這層科技的薄紗,看清楚大學背後的優勢專業,找一個真正喜歡的行業和專業,高考考得好,志願報得更好!
- 我們先來看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這些“科技大學”各自的表現:
29所大學中,除了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其餘的26所都有數量不等的一級學科上榜。
5所雙一流大學學科數量遙遙領先,華中科技大學44個,北京科技大學25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5個,電子科技大學15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1個。
作為雙非院校的武漢科技大學15個,山東科技大學13個學科上榜,數量超過了211院校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可圈可點。
- 我們再來看看在雙一流評選中,進入雙一流的5所“科技大學”各自的表現:
華中科技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一流學科: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北京科技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學科: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一流學科:農學。
電子科技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一流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訊工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學科:資訊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是不是從這些一流學科名稱中,我們也發現了同樣是科技大學,特色專業卻千差萬別呢!
一、和冶金有關的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遼寧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各個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集中在“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北京科技大學: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1952年,學校由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系科組建而成,名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
內蒙古科技大學:坐落在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美麗的草原鋼城——包頭,前身為1956年建校的包頭鋼鐵工業學校和包頭建築工程學校,隸屬原冶金工業部,1958年兩校合併組建包頭工學院,1960年更名為包頭鋼鐵學院,199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2000年內蒙古煤炭工業學校併入,2003年更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所冶金工業學校。1948年始建,1949年組建鞍山工業專門學校,1950年改為東北工學院鞍山分院,1958年成立本科層次的鞍山鋼鐵學院,1998年由冶金工業部劃轉為遼寧省政府,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省管為主的體制。經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為鞍山科技大學,2006年更名為遼寧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1958年組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冶金工業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
二、和煤炭礦業有關的科技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各個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集中在“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黑龍江科技大學:地處美麗的冰城夏都哈爾濱市的松花江畔,經過73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理、工、管、文、經、法等學科協調發展,以工為主、以礦業為學科專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為區域經濟社會和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煤炭工業的脊樑”。
山東科技大學:源起於1951年在淄博洪山設立的山東礦區第二煤礦職業學校和1956年建立的濟南煤礦學校。
湖南科技大學:2003年由湘潭工學院與湘潭師範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國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援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西安科技大學:學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採礦冶金科,1938年遷並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併入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分出成立獨立的西安礦業學院,是當時隸屬原煤炭工業部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9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2003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三、和輕化工有關的大學:天津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各個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集中在“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天津科技大學:學校創建於1958年,時名為河北輕工業學院,是我國首批四所輕工類本科院校之一,曾隸屬原中國輕工業部。1959年,天津大學制漿造紙專業的主要師資和實驗室裝置調入我校,成為學校該專業的主體力量。
陝西科技大學: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十二五”期間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陝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學校創建於1958年,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高等學校;1970年遷至陝西咸陽,改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青島科技大學: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0年的瀋陽輕工業高階職業學校,1956年遷至青島。1958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為山東化工學院,198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青島化工學院,2001年青島工藝美術學校併入,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青島科技大學。被社會讚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河北科技大學:1996年5月由原河北輕化工學院、河北機電學院和河北省紡織職工大學合併組建而成。2002年,河北紡織工業學校併入。
四、和船舶有關的科技大學: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學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職業學校,1953年組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新中國第一所造船中等專業學校,1970年遷至鎮江,1971年更名為鎮江船舶工業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並更名為鎮江船舶學院,1993年更名為華東船舶工業學院。1999年江蘇省江海貿易學校併入,2000年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與學校合併。2004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學校被稱為“造船工程師的搖籃"。
江蘇科技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C,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13 所,本次參評1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8 所。
五、和電子有關的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各個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集中在“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資訊與通訊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建立而成。學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0年由原資訊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是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資訊類學科,以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資訊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專案和“211工程”專案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範性軟體學院、首批9所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首批9所獲批設立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首批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專案的高校之一。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於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建立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1958年學校遷址西安,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1988年定為現名。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一所電子資訊特色突出,經管學科優勢明顯,工、理、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始創於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而後歷經杭州航空工業學校、浙江電機專科學校、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學校等時期,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杭州電子工業學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學校整體併入,2004年更名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資訊產業部等中央部委。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廣西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廣西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60年,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資訊產業部。
六、與機械有關的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資訊科技大學、太原科技大學、河南科技大學。
各個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集中在“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原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華中工學院。華中工學院集中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部分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以及這些院校的部分基礎課教師和裝置,作為建校基礎,開啟高起點建設多科性工業大學之路。1960年10月,華中工學院被批准成為全國重點建設高等學校。1988年1月,國家教委批准華中工學院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
原同濟醫科大學最早起源於1907年德國人埃利希•寶隆在上海建立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1927年,更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考慮中部地區人口眾多,醫療救治條件落後,1950年2月,中央作出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整體內遷武漢的決定。1951年9月,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並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1955年8月,更名為武漢醫學院。1985年7月,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學校逐漸從單一的醫學院發展為一所綜合性的醫科大學。
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的前身是中南建築工程學校。新中國成立伊始,急需一大批城市建設專業人才,1952年8月,中南軍政委員會決定以中南地區六所工程學校的土木市政專業為基礎,選址武昌馬房山,合併組建中南建築工程學校。1960年1月,學校更名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城市建設高等學校。歷經時代變遷,伴隨對城市建設意義的認識迴歸理性,1981年,國家城市建設總局決定新址新建,組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原三所學校既傳承了百年老校的優良辦學傳統,又體現了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與共和國同頻共振的紅色基因,歷經中國高等教育戰線的兩次大調整,見證了中國高教事業的兩次大發展,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由原機械部所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和原電子部所屬北京資訊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法多學科協調發展、北京市重點支援建設的高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
太原科技大學:新中國第一所重型機械本科院校,1952年,學校前身山西省機械製造工業學校建立,近代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中國內燃機研製先驅支秉淵先生出任校長。1953年學校劃歸中央第一機械工業部。1955年長春汽校、漢口機器製造學校鍛衝專業併入。1960年更名為太原重型機械學院。1965年大連工學院、瀋陽機電學院起重輸送機械專業併入。1998年改為省部共建、省管為主。2004年更名為太原科技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國家國防科工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1952年創建於北京。上世紀50年代中期,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佈局的需要遷至洛陽,後更名為洛陽工學院,隸屬於國家機械工業部。2002年,由洛陽工學院、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南科技大學。
不一一列舉,更多科技大學的特色專業,如果你感興趣,不妨深入瞭解專業設定,院校背景,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大學!
更多高考志願填報填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