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中印邊界線全長約2000公里,可分為3部分:東段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中段沿著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沿著喀喇崑崙山脈走向。雖然如今兩國按照雙方的行政管轄範圍,早已形成一條傳統習慣線,但是,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過。為什麼呢?有這樣三個原因非常現實。
一是環境問題。
中印邊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基本均屬於不宜人類居住的高海拔地區。在古代歷史上,如今的東段與中段均屬於中國藏族遊牧與生活的區域,西段屬於維吾爾族與藏族共同生活的區域。而印度是南亞眾多的小國,南亞是指位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所以,在英國殖民主義者來到東方之前,中印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邊界爭執。
原因是,在英國殖民主義者來到印度之前,印度的勢力範圍從來沒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北地區,中國的藏族與維吾爾族等民族一直在如今形成的傳統習慣線及其以外地區進行著遊牧的生活,並在中國內地與印度的文化交流與商品貿易之間承擔著傳承作用的同時,自身也與印度各民族進行著文化和貿易交流。在這一過程中,生活在南亞溫熱氣候地帶的印度各民族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將自己的觸角伸入這一地區。同樣,因為這裡生活條件艱苦,中國內地在如今的傳統習慣線及其以遠地區,很難形成相當規模的邊防駐軍。
這樣一來,當地的邊防事務大多數時間只能由中國的藏族與維吾爾族等民族自己解決,而等到近現代,也就是18世紀以後,印度作為一個國家,有能力向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北地區擴張時,便有了所謂的“爭議空間”,乃至形成了今日的傳統習慣線,但卻無法依據歷史劃出兩國真正的邊界。
二是地理問題。
地理問題與歷史問題其實上是相生相伴的。在今天的學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就是:中印邊界糾紛是英帝國主義侵略的遺產。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其後,為了做鴉片與茶葉的生意,英帝國主義開始向中國的西藏和新疆地區逐步擴張,一點點地侵略與佔據了中國的藏族與維吾爾族等民族故有草場與牧場以及生活區域。
從地圖上人們可以看到,在喀喇崑崙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空檔”地帶,這個“空檔”正處在中國西藏與新疆的接壤地帶,成了英帝國主義在完全統治了印度以後,利用印度人民的無權狀態,以印度為基地,將其的侵略和擴張的矛頭轉向中國的邊疆。也就是說,這個“空檔”地帶成了英帝國主義入侵中國邊疆的最佳通道。這個通道基本處在傳統習慣線中段。所以,在中印邊界爭議中,中段爭議出現時間是最早的。爭議起源於作為藏印混血民族的菩提亞人冬夏在西藏與印度之間的遷居。19世紀初葉,英國殖民者已經牢牢確立了在南亞次大陸北部的統治,菩提亞人在印度境內時向英國殖民者納稅,英國殖民者遂認為菩提亞人行跡所至皆應劃入印度。中印中段爭議由此而起。
入侵這一地理“空檔”地帶後,英國殖民者又逐步向東、向西,從兩個方向開始不斷蠶食中國領土,在進行勘測活動的同時,故意篡改傳統習慣線,以使邊界的變動有利於其自身的所謂的主張。因此,地理問題實際上不是問題,而是英國殖民者藉助地理“通道”進行侵略與佔據中國領土的見證和事實,這也是今天中印邊境未正式劃定的最重要的原因。
三是意識問題。
意識問題來自於現代印度人的心理,準確地說應該是認知問題。主要也表現在3個方面,即:1.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衣缽,不願意承認歷史,還想蠶食中國領土;2.總認為傳統習慣線距首都新德里太近,不是非常安全,總想以破壞傳統習慣線和平狀態的方式獲得安全感;3.認為喜馬拉雅山脈和傳統習慣線所在區域是印度的“水龍頭”,有著太多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被中國真正控制後,會影響印度的發展。而這也是今天中印邊境未正式劃定的最大的障礙。
(本文配圖為美麗的班公湖,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