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因印方縷縷妄圖蠶食我國邊境領土,以至中印邊境衝突與摩擦頻頻發生,由此亦數度造成了中印雙方或大或小的傷亡。
如2020年6月15日晚,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衝突爆發,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四位衛國戍邊英雄為國捐軀,而團長祁發寶亦身負重傷。
他們的名字將永遠被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而沿著時間長河溯洄而上,前仆後繼的先行者比比皆是。
85年反蠶食鬥爭之中,直升機吊運邊防團長遺體,牧民含淚:看,他在飛。
一、設點旺東,守衛國土——1985反蠶食鬥爭
自1983年夏季開始,印軍每年都會派出情報小組滲透到桑多洛河谷地區進行偵察和試探。而在1985年4月,印軍更是非法深入中方實控線內松多地區的旺東,設立起了季節性的觀察點,企圖蠶食我國領土。
始終對印軍一切動向有所關注的中國軍民迅速發現了這一狀況,由此層層上報之後上級向某邊防二團下達命令:派遣邊防部隊對該地區進行偵察性巡邏。
由此,1985年的這場反蠶食鬥爭漸而拉開了帷幕。
同年5月,時任團長的高明誠在接到命令之後,當即召集有關人員根據已知的地形、路況、敵情等關鍵資訊,羅列出了偵察計劃以及處突預案。
有鑑於本次任務的重要性,作為團長的高明誠在計劃出臺之後,更是主動請纓親自帶領小分隊深入旺東地區,克服了山路崎嶇、密林高茂等一應艱難險阻,完成了一次偵察巡邏收穫了大量的相關情報。
而在6月中旬,高明誠再次帶隊冒著暴雨深入旺東地區,不僅豐富了此前獲取的地形、路況的相關資料,更透過冒險抵近觀察洞悉了印軍的兵力部署、守備狀況等。
經過高明誠團長兩度帶隊偵察後,我方針對旺東地區的相應情況已然悉數掌握,因而上級於6月28日再次下達命令:當即在旺東地區設點並立即進點。
這一命令下達之後高明誠復又率部出發,從行軍沿途當中互相攙扶,到抵達目的地後的搭帳篷、築工事、開墾荒地,在高明誠的部署下一切有條不紊的開展。
說來容易做來難,臨走之前實質上高明誠已然充分考慮了多種突發狀況的可能,其間甚至是這一去再也回不來,因而他不僅將1000元的存摺留在了駐地,更交代後勤同志每個月往家中年邁母親那裡寄去30元錢。
這一任務的過程看似平淡但背後卻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其間不僅僅是因旺東地區的戰略意義突出,更在於其處於我國領土的範圍之內,怎容外敵繼續向前蠶食侵佔?
與此同時,高明誠等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必然的,無論是行軍過程中稍有不慎便會殃及生命,又或與印軍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危險狀況不言而喻。
或許關於高明誠等所面臨的危險依舊不夠立體,但此後發生的事情無疑將這些邊防將士們的苦與難悉數表述。
用生命維繫補給線——高明誠團長為國捐軀
6月下旬暴雨席捲部隊駐地與設點位置沿線一帶,令山洪積聚河水洶湧,以至於邊防團駐地與旺東駐點之間唯一補給線上的一座橋樑,隨時面臨著坍塌的風險。
如果橋樑一旦坍塌,那麼邊防團向旺東駐點提供的一應物資供應將瞬間中斷,同時一旦印軍與我駐點之間發生摩擦或衝突,在我方無法迅速予以支援的狀況下,後果可想而知。
種種可能令團長高明誠坐立不安,為此6月30日他果斷帶領參謀張建剛、七連連長蔣久華、通訊員楊樹文等組成四人偵察小組,決定再尋覓一條新的補給路線,以確保旺東駐點的安全與物資保障。
行軍沿途,高明誠團長始終秉持著此前身先士卒的開拓作風,一直行走在隊伍的最前端,數度以身試險為同行者開闢最安全的道路。
從兩度親自帶隊偵察、親臨旺東駐點部署,以及此情此景當中的身先士卒,高明誠團長愛兵如子、無畏艱險的輪廓已然足以見得。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國家與人民的好團長,最終卻沒能走完這一段艱難的路程。
長達14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過後,高明誠等人不僅體力消耗殆盡,更是沉重的發現他們迷路了。
其間他們所攜帶的地圖乃是多年以前留下的,時過境遷許多地圖上刻畫的座標與實際狀況對不上號,如圖上在某處位置標出一個湖,然而實際上卻是七個湖組成的湖泊群。
夜雨傾盆淋溼了四人單薄的衣衫,寒風之中他們相互依偎瑟瑟發抖,而瞻前顧後無論前路又或來路,皆被望不見盡頭的黑暗所隔絕。
不僅於此,原以為當天下午便能夠返回的四人並未攜帶過多的乾糧,僅有通訊員楊樹文隨身攜帶了五個油餅、兩斤水果罐頭以備不時之需,然而此時明眼可見是捉襟見肘的。
早在中午四個油餅、兩斤水果罐頭便已下了肚,而被雨水泡溼的唯一一個油餅,也在黃昏時分被分成四份聊以果腹。
而此時素來身有胃寒的高明誠團長取出了隨身攜帶的一小節人參,將之一點一點掰成了四份,說用來裹腹顯然勉強,不過終歸是吃了點什麼。
如此在飢寒交迫的狀況下,眼前這個深夜特別的難熬,雖然疲倦之意數度席捲而來,但是四人卻不敢真的沉睡過去,其間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雨夜空氣稀薄,一旦睡死或許就真的醒不過來了。
時間一分一毫的流逝著,死寂一般的沉默擁堵在每個人的心頭。
“團長,我們吃的苦會有人知道嗎?”張建剛突然沒來由的說了這麼句話,而在片刻沉默之後高明誠方才開了口。
“是啊,除了團裡估計發現我們失蹤了,沒人會知道我們在這裡的狀況,不過為什麼要讓人知道呢?祖國知道,我們知道,也就行了。”
一句令人潸然淚下的話之後,四人各有所思再度陷入沉默之中,為了儘可能避免眾人睡死,高明誠忽然提議唱個歌,並選擇了《小草》這首歌。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隨著張建剛起頭,山林裡響起了高明誠四人並不嘹亮的歌喉,疲憊不堪的他們已無法令歌聲高昂激情,取而代之的則是低沉、沙啞。
就這樣艱難的熬著,他們終歸盼來了翌日的黎明,天色矇矇亮高明誠團長便強拉著他們活動一下身子。
與此同時,他復又在附近石縫之中拔出許多草,甩掉草上沾染的泥土,拔去枝葉上的毛刺,青草被分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中。
“這種草能吃,大家都吃一點吧,不能空著肚子。”
大家艱難吞嚥青草過後,高明誠團長復又帶領眾人繼續前進,然而在趟過一條小河之時,高明誠突然一頭倒在了河灘上昏死過去。
張建剛見狀慌忙跑了過去將高明誠背出了河灘,而後摟在懷裡,早在昨夜他便發現團長似乎發燒感冒了,而此時高明誠急促的呼吸更令他察覺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高寒地區,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會導致呼吸道堵塞,繼續惡化之後便會誘發肺水腫、腦水腫等重症,其嚴重程度即便送去醫院也非常難以處理。
有鑑於此,參謀張建剛當即作出命令讓七連連長蔣久華火速下山,趕往距離最近的連隊駐地請求支援。
時間一分一毫的繼續流逝,即便留下照看高明誠的張建剛、楊樹文兩人萬分焦急,高明誠的狀況遲遲未見好轉,直到下午五點多高明誠方才緩緩甦醒。
然而此時的高明誠即便傾盡全力卻也無法睜開眼睛,一片漆黑之下的他瞬間便意識到了自己此時的狀況,因而他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
“你們也走吧,不要管我,這一關我過不去了。”
“團長,你別瞎說……”張建剛一邊勸慰著高明誠,另一邊慌忙用望遠鏡的盒子裝上一些河水,輕輕抹在高明誠的眼圈。
“我對不起你們,對不起家裡的母女倆,把大家都給耽誤了……”高明誠斷斷續續的用虛弱的聲音闡述著內心的愧意,張楊二人亦淚目在不覺之間。
日落日升又是一個清晨,高明誠早已再次沉睡過去,而尋求支援的蔣久華遲遲不見歸來,因此深知情況已然再度惡化的張建剛果斷將自己的衣服脫下蓋在高明誠身上,而後迅速下山尋求支援。
如此山上便僅留下楊樹文獨自守著高明誠,待到7月2日中午之際,高明誠團長在他的懷中停止了呼吸。
而在去世之前,他亦如數家珍的交代著一定要把這次偵察所獲取的情況上報,其中包括巡邏路線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沿途70多處危險路段、21處斷崖、11條冰河……
高明誠團長去世之後,楊樹文強忍著悲痛用蔣久華、張建剛二人離去之前留下的衣服,包住了高明誠的頭部、腳部,復又從附近採來大捧杜鵑花覆蓋在他的身上……
那火紅的杜鵑花再如何爛漫似火,卻也紅不過高明誠團長的生命、火不過他滿腔愛國熱情。
漫山遍野的火把——各族人民送別高明誠團長
高明誠團長等人失蹤的訊息,從團部所在的縣城向外擴散至各連隊的駐地,不僅邊防團的戰士們拉開了搜救隊伍一頭扎進深山之中,三百多位藏族、門巴族、珞巴族同胞們亦自發組成隊伍加入到了搜救的行列之中。
高明誠團長主持邊防團工作期間,與當地各族同胞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深知戰士們戍守邊疆乃是為了大家安全的同胞們,早已將這一位位可愛的人視若親人。
他們紛紛扛上獵槍、別上號角,手中舉著熾熱的火把沿著崎嶇山路,苦苦尋覓著高明誠團長等人,一時之間山上山下漫山遍野皆是火把。
然而不僅山地遼闊難以尋覓,早已虛弱不堪的張建剛曾數度眼見火把從眼前而過,卻因無力呼喊而只能與之失之交臂。
幸運的是,搜救隊伍終於找到了高明誠團長以及奄奄一息的張建剛。
然而由於高明誠團長所處的位置較為特殊,難以人力將之抬起,另外沿途道路狀況險峻遺體運輸困難,因此邊防團最終出動直升機以運輸高明誠團長的遺體。
7月6日,當高明誠團長的遺體在直升機懸吊之下徐徐飛向縣城之際,整個縣城周邊鳴槍不斷,那是邊區同胞們向高明誠團長致以的崇高敬意。
望著空中高明誠團長的遺體,牧民同胞們紛紛潸然淚下,更有人沉重開口道“看,他在飛。”
高空之中的不僅僅是高明誠團長的遺體,騰飛而起的亦有他高昂不滅的大無畏精神,更有薪火永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
直升機尚未降落,機場上沉重的將士們便紛紛脫下了軍帽,而奔波幾天幾夜的各族同胞們也前仆後繼的來到了機場,守候著他們的親人,他們的英雄。
至此,高明誠團長用他的生命留下了一段故事,一首始終激勵著後世人步步向前的愛國主義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