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報道,專注年輕一代無糖飲料的新晉飲料品牌元氣森林即將完成新一輪近2億美元融資,本輪投後估值達150億美元。短短半年內上漲2.5倍,且已超康師傅的估值,元氣森林迅速引發市場熱議。
觀研報告網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無糖飲料市場發展迅猛,其中主要包括無糖茶飲料和無糖碳酸飲料,無糖碳酸飲料發展速度較快,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4.6億元。各大牛奶品牌也紛紛佈局“低糖”“零蔗糖”酸奶品類。
“只要看到年輕人在飲料貨架面前晃悠,就知道他們在找無糖飲料,而且只要推薦哪個飲料不含糖,他們都會直接買。”鄭州市盒馬鮮生(新田360店)飲料區一名售貨員說。
這屆年輕人,似乎格外注重抗糖。
11月9日,鄭州市紫荊山路一家超市內,兩名年輕女性在選購“無糖”飲品 記者 趙墨波 攝
現狀:這屆年輕人不吃糖
每天早飯喝一瓶標註“0糖”的酸奶,吃一塊無糖歐包;飯後溫水吞服幾顆從日本代購的抗糖丸,提前預防全天攝入糖類的吸收;午飯是健身教練推薦的“無糖無油無新增”烹飪的雞胸肉;日常生活中,碳酸飲料只喝“無糖可樂”“無糖芬達”一類;水果絕對不吃西瓜、香蕉。
黎葉(化名)今年29歲,家住鄭東新區,這是她的日常生活,也是她許多朋友的生活縮影。“現在,有沒有在抗糖,好像成了判定一個人是不是自律的訊號。”黎葉說。
和黎葉一樣在進行抗糖生活的還有寧玲玲(化名)。寧玲玲是粉絲九千多的小紅書博主,今年25歲。對於她來說,奶茶點無糖、甜品脫脂無糖是日常的基本操作,同時她也會注意食用蕎麥麵這樣升糖指數低的粗糧。有時候擔心飯店不一定銷售無糖飲料,所以出門吃飯時寧玲玲都會自帶無糖飲料。
黎葉和寧玲玲背後,是許多不同程度進行抗糖生活的年輕人。
健康中國行動估算資料顯示,我國18—29歲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達到20.2%。同時,《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過50%,6至17歲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也達到了10%,肥胖問題已成為影響中國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省級知名專家翟紹忠表示:“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即使不是糖尿病,也是糖尿病前期。從目前臨床經驗上來看,糖尿病的發病率確實有年輕化的趨勢。”
與此同時,抗糖之風悄然興起,在更廣泛的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潮流,而且迅速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要抵抗糖果、飲料、甜品這些顯而易見的含糖物,也要抵抗一般主食尤其是像大米白麵這樣精緻主食裡所含的糖,還要抵抗香蕉、西瓜等糖分高的水果……
同時,抗糖不代表不吃糖。抗糖風潮下,主要型別以低聚糖,可溶性膳食纖維和功能性糖醇為主的功能性糖還有各種甜味劑(即代糖)實現發展。
產業資訊網資料,我國人均年甜食(通常被稱為糖果的各種食品)消費量2014年及2019年分別約為1410克及約1280克,5年間降低130克,整體看相對穩定。但由於近年來國人對健康甜食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我國人均年甜食消費量中所含的功能性甜食比例增加。
真偽:控糖真的好嗎?
黎葉是從去年走上抗糖路的,並且一發不可收。然而,黎葉似乎並沒有迎來她想要的健康,在黎葉的家中,除了抗糖丸等藥物外,還堆了十幾包中藥。嚴格控糖3個月後,黎葉出現月經不調、渾身無力、總是失眠早醒等不良症狀,雖然沒有工作,黎葉也總是每天清晨五點左右就會醒來,因此到中醫院開了調理的中藥。
黎葉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自己的身體不適與抗糖生活有關。她29歲了,還沒有結婚,年齡和衰老的陰影籠罩著她,她常常為此失眠。黎葉表示,控糖可能有危害,但她更害怕衰老。
因此她堅持喝中藥,同時繼續進行抗糖生活。
寧玲玲則認為她為期兩年的控糖頗有成效:“面板不幹燥了,上了底妝不會再出現卡紋的情況;腰圍也減了下去,放了幾年沒穿的裙子又能穿上了。”不過,從今年開始,寧玲玲掉髮嚴重,頭髮厚度減少大概三分之一,也覺得自己容易忘事,反應變慢。“但我覺得應該和控糖沒有關係,可能和不吃主食有關係。我以前吃糖一天吃兩大包,不改的話,不是會得糖尿病嗎?”寧玲玲說。
那麼,抗糖究竟對身體的影響如何?翟紹忠介紹:“‘糖’是人體的基礎營養物質之一,是人體產生能量的最好的來源。”翟紹忠以使用清潔能源無汙染的電動汽車為例,表示糖其實是最乾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提供能量後所產生的附加物沒有任何對人體有害的成分。
“成年人每天主食不應少於200克,即使是糖尿病病人,也需要每天不少於150克的主食攝入,不用刻意規避含糖的食物。正常飲食中的糖分都會被人體正常代謝掉。”除此之外,翟紹忠還表示:“和人體其他器官不同,腦細胞的能量來源只有糖,控糖過度的話會對大腦產生不好的影響。”
同時,針對目前很多人提倡所謂的“生酮”飲食,即以食用大量的‘蛋白質’代替食用其他營養物質的生活方式,翟紹忠表示,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加重人體的腎臟負擔,長此以往有可能會產生“酸中毒”。
鄭州人民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黃玉成則表示:“現在抗糖這個概念還沒有進入醫學層面,在我們的研究中也非常小眾,可見它並不是抗衰的主要元素。過量攝入糖分對面板的影響主要在於,刺激油脂分泌、容易長痘,這種過量指的是和嗜酒一樣嗜糖,不是一般一次兩次吃多了。”
翟紹忠表示:“想控糖可以低溫烹飪食物,多用水煮而非煎烤炸的方法做飯。”
消費:商家的文字遊戲
今年4月10日,元氣森林官方釋出了一則名為“一個遲來的升級”的宣告。在宣告中,元氣森林向喜歡元氣森林乳茶的消費者表達了歉意,稱其產品的標識和宣傳中,沒有說清楚“0蔗糖”和“0糖”的區別,容易引發誤解。因而自2月4日起生產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產的全部乳茶包裝從原來的“0蔗糖 低脂肪”改為“低糖 低脂肪”。元氣森林同時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翟紹忠表示:“‘0蔗糖’是指沒有新增蔗糖,但很有可能加了果糖、麥芽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他糖。”
也有的商品使用各種甜味劑。“如果是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羅漢果甜苷等,控制正常量攝入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糖醇,可以吃,但是也應該適量,有研究顯示長期大量食用這些代糖會在某些情況下引起人體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像人造甜味劑如安賽蜜、阿斯巴甜等,因為較難代謝,所以更應該少吃。”翟紹忠說。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也曾指出,如果單純和含糖飲料相比,0卡0糖飲料確實對防止肥胖有幫助,但如果和水相比,由於甜味劑在大腦中會產生興奮的作用,會引導攝入更多的高熱量食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糖飲料並不是完全健康的飲料。
同時,即便符合標準的0糖宣傳也未必指向絕對意義的0糖。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影片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每100 ml飲料中含糖≤0.5 g,就可以標註為無糖飲料。
“對無糖飲料的追捧可能只是某些廠家藉著健康生活這個概念設下的消費陷阱。抗糖其實是商家營銷的一種文字遊戲,隨著糖尿病發病不斷年輕化,抗糖是對的,但過度抗糖不可取。”翟紹忠說。
根據黃玉成的介紹,糖進入人體後會同時發生有酶糖化反應和無酶糖化反應。前者於身體有益,後者則的確會使人體膠原蛋白流失,使面板泛黃、衰老。但同時,黃玉成表示,控糖和衰老沒有直接關係,人體衰老最主要的型別是光老化,糖在衰老因素裡所佔比例很小,與其透過抗糖防衰,不如注重防曬,沒有必要因此放棄糖對身體的有益價值。“不能只把糖的危害單獨列出來進行放大宣傳。”黃玉成說。
而針對大多自稱能干擾無酶糖化反應、從而對抗面板衰老的抗糖丸,黃玉成表示目前絕大部分抗糖藥品在國內未經批准上市,也並無科學依據證明能否抗糖,不建議擅自食用。
“當下的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不乏一些人藉助甜食釋放壓力,獲得滿足感。可一旦身體出了問題,常常演變成對糖的深惡痛絕,顯得有些矯枉過正。”翟紹忠建議,“如果確實身體出了問題,最好還是要聽從醫囑,而對於普通人想透過控糖改善身體狀況,則應該進行科學控糖,避免掉入跟風消費的商家陷阱,這是對自己身體和錢包負責。”
背後:社交、健康與容貌焦慮
“天哪,你竟然喝有糖的飲料!”黎葉還記得去年夏天參加閨蜜生日聚會期間,發生的這個“小插曲”。
那天,她主動為大家點了奶茶,但閨蜜們卻都因為奶茶含糖而拒絕飲用。也是從那時候起,黎葉發現身邊的朋友們竟然都已經開始抗糖了。黎葉的抗糖之路也正是從這場聚會之後開始,這是黎葉和朋友們之間新的共同語言。
寧玲玲在開始抗糖生活之後,在選擇男朋友時也選擇了一位同樣抗糖的男性。“他有這個意識,說明我們是一類人,三觀起碼會一致。”寧玲玲說。
《國際品牌觀察》2021年11期中南民族大學《大學生零糖飲料購買意願調查報告——以元氣森林為物件》調查顯示,不少同學消費能力並不高,卻對購買高價的無糖飲料樂此不疲。受訪者是透過購買無糖飲料來保持自己“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外在形象,向外界展示自己認同健康飲食這一理念,年輕的他們迫切希望藉助消費特定產品去找到社會歸屬。這是一種“求同”心理。
但黎葉也不只是因為社交的原因才抗糖。“每個失眠的夜晚,我都在思考,29歲了,我還沒有結婚,身邊的人都很自律,我是不是應該更嚴格地對待自己?”站在29歲的門檻,黎葉有一些無法釋懷的焦慮。
“現如今,媒體推崇視覺感官,隨便開啟手機就是各種明星、網紅完美的形象;與此同時,我們發展出了越來越多的指數、標準以及工具,用來衡量外貌形體的完美程度;更有甚者,一個人的外貌在如今已經被和這個人的人格甚至道德聯絡在了一起,我們會把人們對形體外貌的積極管理與正面的人格特質聯絡在一起,反之對於那些形體外貌不太好的人我們會認為他缺乏自制力、懶惰,例如:‘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諸如此類的言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的影響下,人們對自我的認知和自我評判方式就會有所改變,很容易激起我們的向內攻擊——感覺自己不夠好,一定要再去控制自己的飲食,去迎合一個不現實的美麗標準,從而陷入對身體厭惡的消極迴圈當中,從而出現了‘過度抗糖’此類的行為。”鄭州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羅秋敏表示。
羅秋敏分析,對於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而言,無糖飲料雖略比普通飲料貴,但花費不多卻能為自己新增一個“健康”的標籤,並且喝一瓶無糖飲料的同時意味著減少了糖的攝入,相當於實現了對自己自律的期待,這些正向感受令他們不斷購買無糖飲料。“很多年輕人其實也是在自我欺騙,藉此減少罪惡感。”
長期的抗糖中,寧玲玲確實維持著九十斤的身材,但當初因為抗糖而志同道合的男朋友,現在因為沒錢買房結婚,使寧玲玲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她既想在適婚年齡結婚,又擔心與男友結婚後生活沒有保障。
“每當想到這些解決不了的事情,喝一口無糖碳酸飲料,入喉的氣泡能給我一些短暫的刺激,暫時忘了那些不愉快。”寧玲玲說。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記者 楊軍強 李豌
編輯 楊陽
校對 王冰
稽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