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修練的目的
拳術修煉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真正的武士精神。武士並非只在過去存在,在現在乃至未來依然會存在,因為只要有人存在,人的尚武精神就會存在,只要尚武精神在,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們群起實踐。
我們說“拳禪一如”,就是承認拳術與禪修有著天生的一體性,無論對於人與世界的認識,還是表達實踐的方法,以及相互印證的精神實質,都存在著相連一體的默契。但是,拋開一切有形有質的東西之後,拳與禪所面臨的只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如何超越生與死的介面,去把握生命的真實與現實的人生?所不同的是,拳更加關注生,而禪更加關注死。所以一位日本劍聖曾告訴他的弟子:“你在我已經學會了如何求生,現在你應該去修禪,因為那有助於你理解死。”是的,死的問題是需要理解的,死決不是一個簡單的生理問題,理解了死,才能更好地生。
所謂“拳術”的實質,正是幫助你在體認恐懼的同時感受恐懼的來源,只有在不斷地體證、反思以及痛苦、彷徨之後,你一接觸禪,就會立即感受到它那寂然不動的力量,立即明白原來你恐懼的來源就是對於生命的掛礙。解決了掛礙便解決了恐懼,解決了恐懼便解決了得失,因為人類的得失也是基於生命的掛礙,無掛礙亦無得失。超越了生死得失的人是什麼樣的人?是純粹的人;是可怕的人;是一前、難以竭制的人;是不計名利、敢做敢為的人……而所謂“拳術的戰鬥力”(即世俗的“能打不能打”的問題),不過是這種人身上強大自信的必然衍生而已,是完全不需要討論的問題。
實際上,讓人真正佩服的,大多來自於人格的魅力與力量,暴力從來就沒有真正征服過人性。一個超越生死、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人所具備的清逸大勇,那種超然脫俗的力量讓你一接觸便難以產生戰勝他的信心,更多的是發自心底的親切、寧靜以及惺惺相惜、斷頭可交的英雄情懷。
這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武士,一個過去、現在、未來都生活在人們中間的別具一格的人。真正的武士以其超然的情懷投入熱切的生活,以自身的實踐感召著人們——
理解了死才能更好地生;
死亡不過是我們另一個家園,視死如歸的人才能獲得真正寧靜、平和、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武士是不怕死的,不怕死的人還會怕生活的艱難、險阻嗎?一個“死猶不懼豈辭生”的人,必然會擔負起一種責任——為人群謀福祉,為親人謀幸福。
無論哪個時代,自信都來源於對於自身智慧的感受,而不是暴力的增強,只有魯夫莽漢、殺手屠夫才會津津樂道於他們的殘忍和暴虐,但他們不是真正的武士。
武士的自省、自律以及“拳禪一如”的長期修行,使他們時常能夠感受到來自自身的智慧的震撼。所以,他們總是沉著而自信地生活,不怕困難,不避挑戰,默默無聞地鍛造自己的能力,有準備地應對與解決問題。
他們快樂、他們幸福;他們智慧、他們自信;他們理解世界、他們理解生活、他們理解生命;所以他們充滿活力、他們充滿愛心;他們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他們不光成就他們自己,而且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成就別人,成就世界。
——這就是武士,拳術的主宰!
——這就是武士精神,拳術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