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西遊記》啟示錄,有很多收穫。稍作整理,分享大家。
《西遊記》內涵豐富,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從來沒有退出過人們的視線,從最早的戲曲,街頭賣藝,評書,到現在動畫,影視,遊戲,都有《西遊記》的影子。
《西遊記》適合各個年齡段,小時候看《西遊記》圖個熱鬧,裡面的故事天馬行空,腦洞大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長大後再悟《西遊記》,你會發現,這位大的著作會從上方照亮你。
哲學家馮友蘭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真正完滿的人生,它應該是經歷這樣的四個階段:
一 自然境界
二 功利境界
三 道德境界
四 天地境界
孫悟空活出了怎樣的人生境界呢?
一 自然境界
處於自然境界的人無憂無慮,不會想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這就像我們人處於幼兒時期。
我們看看孫悟空剛出生時是什麼樣子的?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孫悟空和一般動物無差別,就像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終日玩耍,並沒有什麼大本事,過著無拘無束,天真自然的生活。
二 功利境界
處於功利境界的人是現實的人,不是自然的人。他一切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自己,他會思考自己是怎樣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做什麼。
孫悟空怎樣從自然境界到功利境界呢?
話說一群猴子閒來無事,順澗爬山,只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這隻猴子正是孫悟空,當一個猴子連呼三聲,“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呼喚出了孫悟空的野心或者雄心。
人的心在很多時候都是偶然因素刺激下完成的。其實歷史中和現實社會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情形。
比如劉邦本來是一個市井小民,整天喝酒,無所事事。有一天秦始皇的車馬儀仗從他面前經過時,他發出“大丈夫應當如此”這樣的感慨,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漢高祖。
另外一個人物李斯年輕時是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有一天他去上廁所發現廁所的老鼠又髒又瘦,一看見他就驚慌失措,四處亂竄。而倉庫裡的老鼠肥肥胖胖,看見他無大畏懼,一點都不怕他。他心中被刺激了下,辭去了倉庫管理員的職位,拜荀子為師,輔助秦始皇,實現了自己得人生價值。
功利境界也有侷限性,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一個慾望緊跟著是一個更大的目標。孫悟空闖龍宮,鬧地府,最後大鬧天宮,最後被如來佛壓倒在五指山下。由此來看想讓慾望來滿足慾望,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推車撞壁,碰的頭破血流。
三 道德境界
處於道德境界的人是有道德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以行義為他的目地。他是以他人以及社會為中心,服從於社會倫理道德的要求。
孫悟空從五指山出來拜唐僧為師,就標誌著他進入了道德境界。因為西天取經是有利於大唐的事情,是普渡眾生的修行。
儘管取經路上磕磕絆絆,剛開始孫悟空看不起他這個膽小,肉眼凡胎的師傅,還被趕走取經隊伍。路上妖魔鬼怪法力高強,法寶威力無比。但最終悟空降妖除魔,也被師傅堅硬的虔誠的靈魂所感化,最終取得了真經。
現在說一個人是有道德的人,那就是對他最高的尊稱。但道德境界也有它的侷限性,就是說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並沒有對宇宙人生對自己有一個更清醒更高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王先生應該是上個世紀中國最了不起的大學者之一。他在中年的時候得到了溥儀那個小朝廷的邀請,得了一個職務。王國維對這個小朝廷感恩戴德,就因為這種感恩戴德,所以他一直到臨死時還留著那一個應該象徵著愚昧和冥頑不化的小辮子,以至於最終活成了悲劇。時代不同,道德的層面就不同。
四 天地境界
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處於這個境界的人幾乎沒有。也就是孔子達到了天地境界,或者無限接近於天地境界。
孫悟空取經後,唐僧向孫悟空道謝,孫悟空回應我們兩不相謝:我幫你取得了真經,我也得到了鬥戰勝佛這個真身。你只要把我頭上的緊箍去掉就可以了。唐僧說:你看看你頭上還有沒有,你已經修的真身,不需要任何人的約束了。
這也象徵著悟空對天地萬物有了透徹的洞見,達到了天地境界,無需任何人的約束和規範。
人生的四大境界就像我們現實中的人,從童年懵懂無知,無拘無束的自然境界,到達叛逆,衝動,被社會撞的頭破血流的青年時期,然後開始頓悟,約束自己,規範自己。人會隨著閱歷的增加,慢慢地感悟人生。孔子云: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歲的孔子才從心所欲不逾矩,達到了天地境界。希望我們也在閱歷中成長,在這苦難多於快樂的人生路上活出一番豁然和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