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清代趙之謙是在學顏真卿的筆法基礎上,將魏碑漢隸中偏重於方筆類的風格融於飄逸灑脫的行書之中。
顏真卿劉中使帖
他的行楷被譽為是“顏骨魏形”,行書的體勢多取橫勢,寫得異常穩重厚實而極富立體感。明顯地來自於顏真卿筆法韻味。
趙之謙書法
近代還有康有為書法,也是胎息於顏真卿楷書行草積累的功底。
其行書多取橫勢,開張大氣,他也是在學顏的基礎上,尤其是轉折處的外拓筆法則完全來於顏真卿,熔鑄北朝碑刻,自成一家。
康有為書法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說論述自己的老師:“他(康有為)雖然遍寫各碑,但也有偏重的處所。……他對於《石門銘》得力最深,其次是《經石峪》、《六十人造像》及雲峰山各種。他善作擘窠大字,固然由於他的意量寬博,但其姿態,則純從王遠得來(也有幾成顏字),眾目可看也。”
沙孟海主要論述說的是康有為的楷書,但是他行書的結構也具有深厚的顏真卿行書意味,格外寬博圓勁,只不過在體勢上較顏放的更開更昂揚恣意罷了。
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的行書,厚重而圓融,轉折處方圓兼備,字的豐潤勁健,完全植根於顏真卿行草,加之他一生遍臨北朝碑版刻石,素有"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完美地實現了碑帖融合 除了其爐火純清的草書造詣外,他的行書更是帶有非常顯著的碑帖結合的意味 。
當代草聖林散之。一生臨摹了許多碑版法書,人們只知道他對王鐸,懷素,張旭等草書大家推崇備至,實際上在他那蒼勁絕俗的老辣筆法之中,我們仔細欣賞林老的行書墨跡便會明瞭,他的行書體勢和筆法不時流露出顏真卿行書風範。他自己所感言“《爭座位帖》百學不厭”。
林散之書法
此外,當代碑帖結合的領軍人物歐陽中石,胡抗美,王鏞、沃興華等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顏真卿的行書的筆法特點,而創造出了屬於自身的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