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健康’小程式已連線全國超過3000家公立醫院,為居民提供便捷個性的醫療服務。疫苗服務已入駐全國70個城市,覆蓋接種機構7200多家。在微信的連線下,電子健康卡覆蓋21個省級行政區、2400多家醫院,實現‘通行、就醫、健康管理’一碼通……”
武漢光谷,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髮布了一攬子資料,對騰訊醫療健康業務最新進展進行了披露。一年一度的騰訊數字生態大會醫療之行,就此開啟。
距離去年1月騰訊正式在微信支付頁面上線醫療健康模組疫情專區,向超10億微信使用者提供醫療服務,僅不到兩年。
今年會上,騰訊便再給出“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3.0”、“醫保微信”等解決方案,併發布《醫學影像雲應用及網路安全能力評估白皮書》,為數字醫學影像行業提供安全保障和規範。
往前,我們可以看到騰訊在底層技術上的優勢,以及天然的使用者連結能力。往後,我們則能看到一個已照進現實的騰訊醫療理想。
數實融合:騰訊的醫療業務版圖
縱覽大會上騰訊所釋出的產品,無論是“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3.0”,還是“醫保微信”,都透露著騰訊醫療戰略版圖中的關鍵一環——“數實融合”。
騰訊當前要做的,是透過“C2B雙輪驅動”戰略推動行業深度融合,構建醫療健康數字化“兩面四橋”,最終完成其醫療征程中這一目標。
“兩面四橋”看似抽象,但拆分來看即是以使用者與行業為兩面,以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就醫輔助工具、醫學科普資訊為四座橋樑。
面向使用者,騰訊以“騰訊健康”小程式為載體,透過連線實體公立醫院、疫苗接種等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權威醫學科普,為個人使用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
面向行業,則以其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能力,賦能醫療機構、醫聯體的數字化升級,以及城市級居民健康資訊平臺建設、公共衛生管理與預警、智慧醫保管理與決策,提升行業服務與科學治理能力。
在“兩面”之上,即是連線醫療健康的四座“橋樑”:
其一,以電子健康卡,連通服務場景創新與健康檔案管理;
其二,以醫保電子憑證,連通結算場景與醫保智慧決策;
其三,以多元化的就醫輔助工具,提高就醫效率;
其四,以權威的醫學科普資訊,連通醫患之間的資訊橋樑。
基於這一套戰略思路,騰訊於此次大會拿出的解決方案則更易理解。即以電子健康卡、智慧醫保、影像雲等創新應用為入口,構築數字化醫療體系的新基建。以資料為抓手,向行業提供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的能力支援,構築行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以其“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3.0”為例。
2018年12月,為破解“一院一卡、重複髮卡、互不通用”就醫堵點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意見》,號召建立網際網路時代居民健康統一身份憑證——跨機構、跨區域健康服務“一卡通”。
騰訊為響應這一需求,所推出的電子健康卡發放與應用創新平臺,並在此次生態大會全新升級為“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3.0”,實現從底層技術到場景應用的全面開放。
該平臺以騰訊網際網路技術,以及其在微信生態中的使用者觸達能力為底座,將電子就診卡升級為電子健康卡,向各地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以微信為渠道的電子健康卡髮卡等服務,助力推動醫療機構之間互聯互通,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的智慧融合。同時,提高各地區電子健康卡普及效率和居民的應用服務體驗和獲得感。
具體而言,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將實現三重升級。
一是“基礎安裝包”,如身份認證、對接卡管、一鍵關聯、批次升級等基本元件,以低成本、快接入的形式實現電子健康卡的基礎功能;
二是“自定義安裝包”,透過騰訊健康自研服務、聯合生態共建服務、服務商自研服務等方式,將技術性和創新性應用工具進行模組化,並以倉儲的方式開放使用,實現電子健康卡的創新應用升級;
第三則是基於騰訊的使用者觸達和使用者服務能力,為合作伙伴提供線上線下運營能力。
從莎草紙到網際網路,在數千年的歷程中,人類從未離開通訊與社交。以通訊和社交服務起家的騰訊,似乎也正迎合了這一規律,與使用者建立起了“天然”的連結。手握這一優勢,打通使用者群體,於騰訊而言似乎更顯輕巧。
如今,騰訊以其使用者連結與技術能力為基礎,建立起公眾號、小程式、自助終端、視窗等使用者服務觸點,並打通醫療、健康、公衛三大場景。
截止2021年7月,騰訊已與湖南、山東等21個省級行政區展開合作。未來,企業還將以電子健康卡的核心應用與其技術底座,推動更多服務場景創新。
不僅如此,基於微信這一“聯結器”,騰訊依靠其技術、資源、生態連線構建能力,積極推進智慧醫保建設,推出智慧醫保改革服務平臺——醫保微信平臺。
這一解決方案一方面,將依託微信生態普及和豐富移動醫保支付場景。另一方面,則能夠以AI、大資料、網路安全能力為基礎,助力智慧醫保平臺建設。
於使用者而言,只需透過微信渠道即可啟用醫保電子憑證。於行業機構而言,則能夠享有區域醫療一體化建設“連線”與“觸達”支援,以及醫保從業人員的專屬工作臺。
面對線下就醫環境,使用者只需進入醫院公眾號便可享有門診掛號、門診繳費、醫保混合支付、支付成功就醫指引、醫保賬戶變動提醒就醫全流程服務。同時,透過醫院視窗、醫院終端機、醫院處方單、公立醫院網際網路醫院、藥店等場景均可實現醫保碼快捷支付。
目前,該平臺已在濟南市醫保局試執行。
下沉至更廣泛的醫療場景
會上,騰訊健康副總裁吳文達用三個關鍵詞概括了其醫療健康業務的發展定位,並對騰訊四大引擎及發展目標進行了總結。他談到:
第一個關鍵詞是“專業”,站在行業實際需求的角度看機會,不炫耀技術的先進性,而是解決實際的問題。
第二個關鍵詞是“長期”,抱著長期發展的態度,看待行業價值,而不是追求短期商業利益。
第三個關鍵詞是“開放”,用豐富多元、去中心化的數字化工具,助力行業自主創新。
基於這三大定位,以及使用者、技術、安全和生態四大引擎,騰訊以其底層技術與能力為底座,解決醫療、醫保的實際問題。
一方面,著眼醫療健康行業,幫助行業解決自身發展的問題,包括服務更可及、管理更高效、資源配置更科學等面向。另一方面,則與醫療健康行業一起持續創新,服務社會大眾,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在吳文達的闡釋下,騰訊的醫療之路顯得更為明晰。
總的來說,微信支付將成為騰訊健康覆蓋廣泛人群的入口,而企業將面向使用者提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管理、權威專業內容等服務。同時,發揮平臺作用,與醫院公眾號形成互補,讓醫院能夠透過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自身觸達能力之內的使用者。
一方面,輔助醫院運營,為醫院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病患提供連貫縱深能力。另一方面,則聯合生態合作伙伴、醫院等機構開放健康管理、康復,醫療服務包、延續醫療等服務產品,提升醫院服務能力。
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騰訊健康將從認知傳播、健康管理與計劃匹配、定期檢查與精準收治三個階段實現從“服務患者”到“服務使用者”的變化,覆蓋更廣泛人群。
醫療的數字化程序行至當下,我們可以看到,網際網路醫院成就了線上線下打通的新興醫療模式,並將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
在此趨勢下,線上醫療場景由過去的專注疾病診療,延展到關注大健康和公共衛生預防;行業的發力點由過去的以機構為核心,延展到以患者為核心;醫療的關注點由連結患者,延展到連結使用者,或將成為行業答案。
而騰訊要做的,正是透過其連結使用者的能力,以個人健康和家庭健康為切入點,使意識薄弱、缺少參與途徑和認知的泛健康人群,開始從健康篩查、知識學習,進入到更為廣泛的健康管理場景。
變革永不停止
此次大會落址武漢,別有意義。正是在這裡,曾上演科技與醫療深度交融的實踐。
一年前,騰訊與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共同應對疫情難題,從城市整體公共衛生資訊化體系建設的宏觀規劃、區域大中型醫療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構建,到個人健康管理工具升級全方位解決醫療需求。
疫情中,騰訊還聯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緊急研發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秒級識別新冠肺炎病灶。兩個月內,依靠其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完成了24000多名患者肺部CT診斷工作,並透過車載移動方艙馳援河北等地,提高醫生效率。
騰訊探索出了智慧健康城市建設的“武漢模式”,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數字化實踐。智慧健康城市的“武漢模式”,為騰訊進一步發力醫療,打造智慧健康城市提供了藍本。也是騰訊“C2B雙輪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全面滲透醫療行業的一個縮影。
如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物聯網、雲計算等數字科技正下沉到智慧醫療的方方面面,一張數字醫療的生態大網正在鋪開。未來,騰訊亦將聯合合作伙伴走向深生態。依靠其“數實融合”戰略,其醫療征程必將走向越來越寬闊的創新空間。
夕陽之下,東湖湖畔,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再次劃上了句號。但可見的是,醫療的數字化轉型之路與騰訊的醫療征程永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