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主被動運動康復訓練器,能大大縮短手部功能障礙患者的恢復週期。本報記者 於忠寧 攝
導盲六足機器人可以透過精確導航定位進行路徑規劃,引導視障人士走路。本報記者 於忠寧 攝
15萬噸/年CCS示範專案能將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集中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本報記者 於忠寧 攝
閱讀提示
智慧科技賦能生活,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城市建設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智慧科技元素也越來越多。隨著未來產業朝著智慧化、綠色低碳、增進人類健康方向發展,我們未來的城市也將更加智慧、綠色、健康、友好,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幸福感。
智慧科技賦能生活,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城市建設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智慧科技元素也越來越多。
手語數字人及時播報論壇新聞資訊,消殺機器人、導引機器人等在會場裡提供新穎有趣的服務,展覽現場琳琅滿目的科技產品,專家學者、技術大咖在論壇上相互交鋒、碰撞火花……2021中關村論壇向參觀者傳遞著“未來訊號”,描繪出未來生活願景,讓人們提前看到美好的未來“智慧”生活。
一個模組能讓銀髮族遠離詐騙困擾
長得像狗,卻有六條腿,走路不徐不疾,遇到障礙物就自動避開……這隻聰明的六足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據介紹,這是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針對視障人士參與冬奧賽事活動的導盲需求而研發的導盲六足機器人。作為2021中關村論壇展覽板塊,科博會向公眾展示了琳琅滿目的“酷科技”。這其中,六足機器人無疑是整個場館閃亮的明星。
該團隊成員王澤霖向記者介紹,六足機器人可透過語音、操控裝置輸入等方式獲取目的地資訊,透過精確導航定位進行路徑規劃,引導視障人士順利出行。待北京冬奧會亮相後,團隊下一步要致力於該機器人量產,儘量降低成本,讓更多盲人不再為出行發愁。
智慧科技賦能生活,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導盲機器人這樣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智慧科技元素將會越來越多,“智慧”生活落地正在成為現實。
在桔米書包的展區,很多參觀者被一個“懸浮”著的粉色小書包吸引。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書包是利用獨特的運動懸浮系統,能夠減小揹包在行進過程中上下起伏,尤其能減輕跑跳等劇烈運動帶來的額外負擔,避免由於背部負重過大造成脊柱變形等身體傷害,“現在的小朋友動不動書包就是5斤10斤的,所以希望找到一種方法來幫他們減輕負擔”。
在中關村論壇上,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清華大學教授唐傑公佈了我國首個超大規模資訊智慧模型悟道2.0產業應用的最新進展,其中一項是與OPPO合作推出的實現大模型群聊的對話模型EVA,能夠借鑑心理諮詢助人理論,實現深度情緒安撫,讓人機聊天更有溫度。
生活中不少人受詐騙電話困擾。對此,OPPO數智工程系統總裁劉海峰表示,將和智慧研究院合作,研發模組將更精準地識別騷擾、詐騙電話,防止人們尤其是銀髮族上當受騙。
從“醫聯體”到
“健聯體”的智慧翅膀
居民人人有個人健康檔案,人工智慧輔助下家庭醫生可開展上門服務,機器人幫助精準定位讓先進的醫療技術資源下沉到社群,5G智慧應急系統可實現現場救治、全科救治和專科救治的三級遠端救援服務……這樣全面、系統的智慧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不久的將來會在智慧健康醫療聯合體的實踐中實現。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慢病患者發病率增長,醫療需求和疾病負擔攀升。今年,北京實施健康北京行動計劃,啟動“健聯體”試點。“健聯體”即健康管理聯合體,是指以健康為中心,實現面向社群“防大病、管慢病、治急症”的目標。
9月25日,在中關村論壇智慧醫療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介紹,目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與北京昌平區政府合作展開天通苑健康醫療聯合體建設,這也是北京市首個智慧健聯體試點專案,即將為社群居民提供集預防、診斷、康復、慢病管理、高齡照護等為一體的系統健康醫療服務。
董家鴻介紹,與僅對應醫療機構的“醫聯體”不同,“健聯體”以社群居民健康為中心,以區域醫療衛生為主體,提供整合式的健康管理和醫療照護,這是為維護全民健康精準化服務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
針對基層居民的智慧健康服務,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也有類似的探索。在論壇上,京東健康CEO金恩林介紹,“京東家醫”的推出,即希望在線上給家庭成員提供兜底式的健康管理服務,目前已在兩個城市的社群試點。“京東家醫”大量應用了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和物聯網技術,使慢病管理有資料追蹤可能,針對個人能形成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並且與本地的基層等級醫院形成多項轉診機制。
智慧化創新呵護
人們的感受和需求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楊斌發現,現在有的醫生覺得聽診器過時了,認為依靠B超、CT等先進技術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實際上,我們將傳統技術結合一些智慧化的手段,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讓老樹發新芽。”
在2021中關村平行論壇智慧醫療創新論壇上,楊斌分享了去年支援武漢抗疫時,一個令他難忘的場景。
那時,隔離區的病人在床上躺著,有專家想要對其聽診,但傳統的聽診方式會帶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病人也因隔離無法做CT。“我們提供了一個智慧防護聽診系統,利用醫療級數字聽診器,透過藍芽將心肺音訊號傳出去,前端人員可分享給後端專家獲得支援,從而減少醫務人員感染風險,便於遠端診斷會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伊龍表示,“我們做智慧醫療應該有溫度,解決實際問題。”王伊龍認為,真正的智慧醫療應該以人為本,應該緊密結合臨床和一線醫護人員以及患者真實的感受和需求。
科學無國界,健康也無國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改善提高人類健康環境,更加需要國際合作創新。
楊斌介紹,2020年,由中國智慧醫院聯盟發起的DH400工作組成立,旨在透過組織100家國內外重點醫院、100家生物醫藥企業、100家科技企業、100家金融投資機構,整合院內臨床需求,並透過技術、資金整合變成產品,回到醫院臨床發揮其效用。“新冠病毒肆虐,人類命運共同體正處於威脅中。智慧醫療的發展需要構建創新的生態體系,離不開醫院、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密切合作與有效協同。”
在醫療健康領域,從可穿戴裝置助力家庭健康管理,到“智慧醫院”改變患者就醫體驗,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深刻改變了醫療模式,極大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一個有創新活力的“智慧醫療”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智慧城市將給人們帶來滿滿的幸福
什麼樣的城市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不少與會專家認為,智慧、綠色、健康的城市,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感。
在科博會上,與炫酷的AI技術應用展示、種類繁多的機器人相比,銀白色的高大方正的環保氣體絕緣環網櫃“面孔”有些平淡無奇,不過它的身手卻是不凡。
許多電力裝置都需要使用六氟化硫氣體,1千克六氟化硫排放於大氣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相當於22.8噸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在高溫高壓電弧的作用下,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一旦發生洩露,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施耐德電氣公司工程師路楊亮告訴記者,這款由施耐德電氣公司製造的氣體絕緣環網櫃,其無六氟化硫中壓創新技術能將乾燥空氣絕緣,杜絕了有害氣體的排放。目前在不少城市小區的配電室、室外箱得到應用。
“社群中把屋頂的太陽能、屋頂的風能,以及電梯的下降能和生物質的發電進行串聯,到了半夜的時候給電動車充電,峰值的時候電動車可以返回電,電少的時候向電網供電,每一輛電動車可以有50度電儲存。只要能分散式儲存,輸配電分離,幾千輛電動車就能像北京一座大型儲存電廠。”在平行論壇全球未來城市發展論壇上,談到未來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
隨著技術的融合發展,AI不斷落地應用,正在賦能千行百業。應用場景是AI技術落地的關鍵因素,我國不少城市正在大力推動應用場景建設,聚焦醫療健康、城市治理、交通、教育、通訊等重點領域,推動AI新技術新產品迭代升級、示範應用,致力於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科博會展覽現場,北京地鐵公司向公眾展示了“信用+地鐵智慧安檢”的全新安檢模式。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套系統是以乘客實名註冊和信用承諾為基礎,透過裝備安檢票務一體化裝備以及智慧判圖技術,藉助人工智慧以及大資料技術,真正實現智慧化快速檢人和精準檢物。目前,包括5號線天通苑站、13號線霍營站、2號線阜成門站等站點已經率先採用了該新型智慧安檢。
這正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在論壇上講到的,未來產業將朝著智慧化、綠色低碳,增進人類健康方向發展。
人們期待這樣一幅生活願景:未來的城市更加智慧、綠色、健康、友好,“智慧”給人們生活帶來滿滿的幸福。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