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網際網路醫療賽道上亦不缺乏玩家,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愈發關注,以及慢病患者規模可能愈發加大,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平臺也成為醫療賽道玩家們的聚焦點之一。那麼該行業的玩家們都有什麼樣的發展?後續該行業可以擁有更好的發展機遇嗎?
從最初的醫藥電商,到一步步向著網際網路醫療深水區進發,醫藥健康玩家們的打法演變似乎成為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一部縮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進博會上,百度健康、平安健康這些國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均與阿斯利康宣佈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主要將針對慢病管理展開深度合作。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京東健康、百度健康、阿里健康等也曾針對慢病管理推出了相應服務。
在經歷了2020年新冠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後,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從站在風口等著起飛到如今的快速發展,似乎已逐漸在風口中尋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約而同的瞄準慢病管理領域,這背後又在說明什麼?
一、網際網路醫療賽道上,3億使用者築成行業新風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隨之提升,但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在內的慢性病卻處於一個高發狀態。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國內已有超3億慢病患者,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死亡的人數佔比高達88.5%,比1991年的73.8%上升了近15%,慢性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未來,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序的進一步加快,慢病患者規模可能還將增加。資料顯示,預計到2050年,慢性病死亡佔比將達到90%以上。
不過,傳統慢病管理具有難持續、難預防以及專業性差等痛點,從長期患者治療效果來看,並不是很理想。相比傳統方式,網際網路慢病管理提供的線上複診隨診、用藥指導、健康科普等各項服務,彌補了傳統慢病管理的不足。
特別是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慢病數字化管理的市場被進一步教育,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平臺或將成為患者解決常見病、慢性病的優先選擇之一。
今年初,億歐智庫推出的《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慢病管理白皮書》就指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但市場潛在規模巨大,2020年,國內網際網路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到268億元,滲透率為1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就將超過2300億元,滲透率增長至37%。
此外,在政策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援下,推動著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打通線上慢病管理全流程。從2019年開始,國家醫保局就釋出檔案,明確規定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的原則,之後幾年,又連續釋出數項公告和規定,扶持線上慢病管理行業的發展。
站在市場的角度,國內網際網路醫院及線上線下醫療一體化體系的爆發,為慢病管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國內建成9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遠端醫療協作網已覆蓋所有地級市的2.4萬餘家醫療機構,有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服務。
不僅是慢病患者,使用者在獲得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途徑也在逐步完善,包括送藥上門、指標監測、不良反應干預等等,在多方勢力的資源加持下,線上慢病管理迎來新風口。
但對於網際網路醫療賽道來說,行業尚處早期階段,更何況線上慢病管理這個新型風口,還需要不斷探索,當然也給予了這些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玩家更多的發展機會。
二、群雄逐鹿,優勢各異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已經形成兩種派系,一批源起同行業的初創公司;另一批則是背靠網際網路大廠崛起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
微醫、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健康等算是憑著此前積累及資源,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知名玩家。
如今,線上慢病管理被髮掘,對於此,各家打法各有優勢。
說到慢病管理,就不得不提到微醫。微醫成立至今已有十一年,在數字慢病管理領域,早有建樹。
2019年,微醫便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展“網際網路+醫保+醫療+醫藥”慢病管理創新服務。這是微醫依託網際網路醫院打造網際網路慢病醫聯體的首次落地實踐,也是全國首個城市醫保部門直接購買數字慢病管理的模式創新。
這一模式涉及慢病管理線上線下全流程,形成慢病“防、診、治、管、健”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閉環,為患者提供慢病複診、購藥、報銷、資料管理以及數字化干預處置等服務,並透過數字化、規範化的全流程管理,強化了醫保監管和控費。
僅1年時間,當地慢病患者單次人均就診時間就從2-3小時減至30分鐘,單次處方金額同比下降12.7%。與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這些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不同的是,微醫一直在堅守醫療行業“慢”節奏的屬性。在筆者看來,未來在慢病管理這一領域,微醫的發展空間依然有著不低的天花板。
早期的阿里健康是以醫藥電商業務為主,透過天貓平臺為患者提供藥品零售等服務,隨著業務的成熟以及版圖的不斷完善,逐漸向網際網路醫療深水區出發,試圖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網際網路分級診療體系以及佈局數字醫療領域。
2020年,阿里健康從戰略、組織架構到業務邏輯做出全面調整,把業務重心從“藥”轉向“醫”,為此還把名字從“阿里健康”改為“醫鹿”。2021財年報披露,醫藥電商平臺年度活躍使用者超過2.8億,平臺年度GMV超千億元,可以說阿里健康轉型調整後,是取得一定成效的。
隨著慢病管理佈局的加速,阿里健康也已經先與科倫藥業、歐佳隆、拜耳達等實力藥企達成合作,進一步拓寬自己在慢病管理的版圖。
作為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快速崛起的另一玩家,京東健康自拆分以來,只用近一年半的時間,就在港交所上市,市值高峰時突破6000億港元,超過當時的百度。作為擁有線上銷售渠道的平臺,與阿里健康相同的是,京東健康的主營業務也是醫藥電商。
憑藉著京東帶來的先發優勢,京東健康組建了一支超過11萬名全職醫生和外部合作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加上既有的供應鏈優勢,造就了京東健康的核心競爭力。如今,京東健康向著網際網路醫療深水區出發,佈局線上線下醫療體系,2020年,搭建網際網路醫院,成立中醫學中心、呼吸中心、全科中心,推出家庭醫生服務,深入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可以說,憑藉著細分醫藥電商賽道,為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帶來了超百億的收入及過億的活躍使用者,加之二者分別背靠京東、阿里,深入慢病管理行業,後期仍然有值得期待的點。
而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健康也已擁有了海量的保險資源和企業客戶資源,在慢病管理行業同樣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且,平安健康的核心打法是“健康險+健康管理“的模式,也剛好契合當下慢病管理的需求,能為慢病患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及服務。
近年來,平安健康不斷透過自身積累的優勢,發力網際網路醫療體系的佈局。2020年,透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以家庭醫生為切入口,有效補充院外服務缺口,融合線上隨訪、慢病管理、藥效跟蹤等健康管理服務,而在慢病管理領域,除了與阿斯利康達成合作外,宣佈深化戰略2.0,推出“1分鐘診所”,為慢病患者提供更優質服務。
百度健康名聲雖然相對較弱,但目前已聯合頂級醫療資源,構建健康知識服務、線上醫療諮詢服務、健康商城服務、慢病管理服務及網際網路醫院服務五大體系。截至今年7月,日均使用者已經超過1億,能夠滿足超過日均2億次精準醫療健康相關搜尋。
同時,背靠百度,能夠為其帶來一定流量資源,2020年,百度健康就推出線上問診服務平臺、糖尿病中心、百度健康醫典等產品,打造網際網路醫療新生態。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這些平臺在不斷完善自身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業態,但要在慢病健康領域去做到很深的造化,這不是一個容易的課題。畢竟,醫療本身是一個具備“重”屬性的行業,需要長期的線上線下的資源積累。
況且,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了《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對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實對整個網際網路醫療的規範化發展肅清了道路,對微醫這些專注於嚴肅醫療的平臺帶來了利好。
事實上,除了文中我們提到的這些平臺,騰訊健康、位元組、美團健康、丁香園、好大夫等也在都緊鑼密鼓地向慢病管理靠攏。
但不論任何一家醫療平臺,對於整個網際網路醫療領域而言,在慢病管理成為行業新風口的背景下,都是一次新的發展時機。
本文由 @港股研究社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