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陳紀英
依靠雙11這個支點,以往的每一年,阿里都在撬動奇蹟。
12年過去,如今的雙11,也從阿里一家的孤獨求敗,變成了所有玩家的集體狂歡——主流電商平臺、頭部內容平臺集體入場;甚至連線下商場、便利店也要蹭熱點。最近我去北三環某商場吃飯,看到不少品牌都掛著雙11大促的招貼。
但作為雙11的首創者,阿里似乎不想再繼續“數字傳奇”了。
一方面,是阿里變得佛系,有意遠離了高光地帶,實時顯示GMV的線上大屏沒了,激動人心的階段戰報也沒了,有網友戲稱,“雙11不發戰報,就像過年不放鞭炮,沒那味兒了”。
另一方面,電商增長確實在放緩,今年天貓雙11的總交易額為5403億,同比增速剛剛超過8%,而2020年相比2019年的同比增速則高達26%。
人們總是試圖在數字裡找到所有真相,而變得佛系的阿里,也有點令人“不適”、“不解”。畢竟,雙11高舉增長大旗,一切向GMV看齊,才符合大眾對於阿里的刻板印象。
如今的阿里為何不再痴迷數字了?今年天貓雙11的GMV增長率為何“不如人意”?
其實,單一的數字,只是事實的碎片,難以映照事實全貌,更綿密的真相,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細微之處。
一
去年雙11的猛增,更多也受益於疫情之下,線下零售業態斷斷續續關門停業,居家的人們憋壞了,也買瘋了,不停業的線上零售,也成了大眾購物的必選項、優選項。
此外,2020年,阿里第一次把雙11做成雙11加長版:2020年之前的天貓雙11,活動僅持續一天,但2020年,天貓首次把雙11的戰線拉長。這給了商家更多補貨調整的時間,疊加大促,使得2020年的11月1日至11日同比2019年的該時間段出現了26%的高速增長。
跳出雙11,我們看整個社會零售品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和網上零售額(以下稱網零額)的增長情況也是如此。
由於疫情原因,去年上半年的社零額較低,因此今年上半年的社零額增速迅猛,超過網零額。從6、7月份開始,社零額和網零額的增長迴歸常態,但都保持在個位數增長。今年9月份的單月社零額增速,甚至出現了4.4%的低值。因此,考慮到社零額增速放緩的大環境,網零額增速肯定也不會維持高位。今年8月份,網零額的增速出現了6.1%的低值,9月份則恢復至9.3%的增速。
經濟大盤增速放緩,身在一線的從業者早就敏銳感知到了——今年雙11GMV增速的走低,業內人士早有預料。
半個月前,就有商家告訴《財經故事薈》,“去年大家悶在家裡,買得很瘋,今年雖然疫情好點了,但增長反而趕不上去年了”。
據他所知,很多商家的後臺資料,從Q2開始,增速就陡然下滑,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雙11前夕。
增速的波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去年疫情後的代償性購物過於反常,去年同比多高,今年同比就有多低。
歸根結底,在疫情變數強大的扭曲力場下,今年的“同比增速”和去年的“同比增速”一樣,數字本身參考價值都比較有限。
即便沒有疫情,電商GMV的高增長也不會一直持續——覆盤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可知,由於市場規模基數越來越大,網路零售的同比增速,從2010年後便開始下行,2020年年初的疫情後才小幅上揚。
因此,從高增長切換到穩增長,既有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疫情變數的加速推動,這是所有電商平臺的必修課,畢竟,從來不存在一路飆車的永動機,總要留點時間,慢下來加加油,換換引擎。
二
放下唯GMV的狂熱,從求量到求質,也是電商行業的大勢所趨,作為電商行業的一哥,這是阿里的機會,也是阿里的責任。
新玩家入場,需要壯聲勢,秀肌肉,但老玩家如果還僅僅執著於勝負,就會忘了初心,偏了正道。
過去十一年,GMV年年增高,但使用者和商家抱怨卻沒有反向降低,增長和體驗,孰輕孰重?於阿里,這是必做之題。
從雙11規則的變動也不難看出,今年,阿里其實也有意放棄了唯GMV的心浮氣躁,變得淡定了許多。
比如,今年雙11降低了優惠門檻——去年是“滿300減40”,今年是“滿200減30”;比如,今年雙11,推出了退貨秒退款功能,而在以往,雙11不支援當天退貨,很多使用者吐槽,“賣完想退貨,發現鎖死了退不了,到了第二天再來退,商家已經發貨了”。
訊息一出,就有同行跟我說,“阿里這是不要GMV了嗎?!”
總有比GMV更重要的東西——其一,是為了讓使用者輕鬆購物理性消費,其二,減少資源浪費,以往使用者為了湊滿減,會在下單後瘋狂退單,商家也不得不承擔發貨被退回的成本。
使用者和商戶體驗好了,GMV卻遭殃了——湊單門檻降低,必然會間接導致GMV增速下滑。
種種“反常”之舉,其實對應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副總裁吹雪的表態,這屆雙11,阿里不再高看數字,“我們到底在看什麼?是增長質量,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消費者的體驗,另一個是商家如何參與雙11,以及雙11期間,他有怎樣的體驗。”
於商家端,今年雙11,阿里也收斂了過去作為平臺的強勢,不去影響商家的自主經營權,不去影響商品定價,商家也不用再面臨“二選一”的糾結。
於中小微商家,阿里也變得更包容更友好。過去唯GMV的指揮棒下,阿里必然要緊盯頭部品牌,靠頂流效應去提高聲量,壯大聲勢。
今年,則有更多中小微品牌和商家亮相雙11,商家數達到29萬創了新高,65%是中小商家、產業帶商家和新品牌,達到歷年雙11最高比例,其中7萬中小商家第一次參加雙11。這一次雙11,也真正迴歸了阿里巴巴初創之時,讓中小微商家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
以及技術和效率的最佳化,今年雙11,阿里巴巴大促峰值的計算成本相比去年下降50%;截至11日,小蠻驢無人車在雙11期間累計配送快遞已超過100萬件。
今年的雙11,人間煙火氣也足了許多:98人用半價買到一隻鞋;江蘇商家穆陽在包裹裡放了2萬多張“尋找走失兒童”小卡片;挖人參的黑龍江農民老徐,半月內在直播間賣出了300多萬元的人參;一位乳癌術後內衣設計師,在雙11為99位失去乳房的病友,設計了“溫柔的鎧甲”;藏族小夥貢嘎雙11賣光了村裡的2000套民宿,“老鄉收入有底了”;90歲老人王克義給自己買了一盞人體感應燈,晚上起夜終於不用摸黑兒了——今年雙11,每天有110萬銀髮族光伏淘寶。
以往每年都忙著公佈戰報的天貓官方公眾號,今年秀出的雙11成績單,沒有GMV數字,只有上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兒,沒GMV那麼激動人心,卻比冰冷的GMV更溫暖,某種程度上,也更重要。
阿里一位高管轉發了這份“成績單”,“我喜歡細微之處的人間煙火,勝過舞臺中央的耀眼聚光”。
不再需要GMV自證的阿里,降低了短期的勝負欲,才有更多的心力去體察使用者需求,洞察商家訴求。
畢竟戰爭是手段,而非目的,歸根結底,戰爭只能讓對手輸,卻未必讓自己贏。正如美國政治學家富蘭克林所說,“戰爭是一種人玩的遊戲。然而它是一種奇怪的遊戲,沒有任何一方曾經真正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