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開始,我軍從開國將帥中評定了36位軍事家,這些人都是我軍大將以上級別的將領、烈士還有國家領導人。除此之外,有16位上將也在訃告、生平簡歷和紀念活動中,被追認為軍事家。
1、王震
湖南瀏陽人。他是我軍“長征”次數最多的將領,不同時期有過三次單獨長途行軍。
第一次,1934年7月,與任弼時、肖克一起率領紅6軍團西征,擔任軍團政委。這次西征歷經80多天,5000多里,最終到達紅2軍團根據地。
第二次,1944年下半年,率領359旅等部隊組建的八路軍南下支隊,跨越半個中國到廣東建立根據地。1945年到達廣東後,因抗戰勝利被迫撤回,停留在中原軍區,1946年中原突圍後返回延安。這一次行軍跋涉兩萬餘里,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第二次長征”。
第三次,1949年3月,主動請纓進軍新疆,在9月解放西寧後,沿西(寧)張(掖)公路北上,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最終帶領第2軍、第6軍駐紮在新疆。
2、陳錫聯
湖北黃安(現在紅安)縣人。14歲就參加了紅軍,在四方面軍成長很快,1933年已經擔任紅4軍11師政委,此時才18歲。抗戰中,22歲的年輕團長夜襲日軍機場,炸燬戰機24架,一戰成名。
解放戰爭時,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3縱司令員,是劉鄧手下的一員虎將,參加了歷次主要戰役,擔當主力。
他是首批16個兵團司令中最年輕的一位,帶領3兵團,迂迴大西南,殲滅宋希濂集團,攻佔國民黨的陪都重慶。
3、張愛萍
四川達縣人,紅軍時期在三軍團第4師任政治部主任,後來又擔任中央軍委騎兵團政委兼代團長。
抗戰後,他奉命到上海工作,組織滬杭寧地區游擊戰爭。1942年起,擔任新四軍第3師副師長、師長等職務,率部轉戰在徐州以南、津浦路東西的廣大戰場。
1949年初,受命組建華東海軍部隊,這是我軍最早成立的海軍部隊。
4、楊成武
福建省長汀縣人,紅軍時期擔任紅1師政委,與師長陳賡搭檔。
抗日戰爭中,所部115師獨立團溯源,是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師,我軍最嫡系部隊。抗戰後不久,就由1700人發展為7000多人,擴編為八路軍獨立第1師。這支部隊是晉察冀根據地的骨幹部隊,走出了大量的軍事人才。1939年11月,在黃土嶺戰鬥中包圍日軍混成第2旅團,擊斃日軍統帥阿部規秀,令他名揚天下。
解放戰爭中,擔任冀中縱隊司令員,該縱隊是晉察冀根據地的主力部隊。後來擔任20兵團司令、天津警備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5、洪學智
安徽金寨人。紅軍時期,擔任紅4軍政治部主任。抗戰中擔任新四軍3師參謀長,副師長,是黃克誠大將的副手。
解放戰爭中,擔任東野6縱司令、43軍軍長,是林總麾下的猛將。抗美援朝中,擔任後勤司令部司令,成為彭總的副手。
6、肖克
湖南嘉禾人。這位排名第一的上將,1932年10月,就擔任了紅8軍軍長。1934年7月,他率領紅6軍團先遣西征,在敵人近40個正規團的圍追堵截中,穿越敵境2500餘公里。在長征時期,擔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
抗戰中,擔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開闢平北根據地。1942年2月,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
7、呂正操
遼寧海城人。全面抗戰初期,多數國軍不戰而逃,他率部逆流而進,在華北地區與日軍激戰。隨後,帶領本團脫離東北軍,部隊成為一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他領導建立了冀中軍區,部隊發展到約10萬人。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並在全軍最早建立了鐵道兵團,負責鐵路執行保障工作。
8、韓先楚
湖北紅安人。紅25軍走出的名將,跟隨徐海東大將打了很多硬仗。長征前是營長,到1936年紅軍西征甘肅、寧夏時,他已經升任紅78師師長,不到2年時間。
抗戰時,主要在冀魯豫邊區作戰,1936年、1941年兩次到抗大學習,理論功底日漸紮實。
解放戰爭時大顯身手,先後擔任4縱副司令和3縱司令,成為林總麾下的著名將領。1949年,出任12兵團副司令員,率部解放武漢、長沙。1950年,親率40軍,43軍的4個師跨海進擊海南島,為海南解放立下首功。
9、董其武
山西河津人。早年在閻錫山創辦的學兵團(後為斌業學校)學習,1928年起跟隨傅作義,成為傅作義的得力干將。
他跟隨傅作義參加了整個抗戰過程,歷經長城抗戰和綏遠多次抗戰血戰,從35軍218旅旅長升任騎兵第4軍軍長,後來又接任35軍軍長。
1946年以後,任綏遠(今屬內蒙古)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為傅作義鎮守後方。
1949年9月19日,率綏遠省傅作義部4萬餘人起義。
10、陳再道
湖北麻城人。紅軍時期,任紅4軍副軍長、軍長。抗戰中,率領八路軍東進縱隊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中,任冀南縱隊司令員,不久該縱隊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2縱。在劉帥麾下,轉戰中原戰場,參加所有主要戰鬥。
11、李達
陝西眉縣人。寧都起義走出的紅軍將領,後來調到紅6軍團,在紅二方面軍任參謀長。
1937年初,任援西軍參謀長,他從此在劉帥麾下工作。抗戰中歷任第129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職務,經常深入前沿觀察地形、瞭解敵情並作出準確判斷,擬定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參加了129師的所有軍事行動。
解放戰爭中,繼續擔任參謀長,協助劉鄧指揮戰役,制定行動計劃,參與組織指揮渡江戰役和進軍西南。
12、楊得志
湖南醴陵人。紅軍時期,是有名的猛將,率領第1師1團在長征中擔負前衛和先遣任務。長征後,擔任紅2師師長,率部參加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1939年,任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建立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中,擔任晉冀魯豫1縱司令員、不久調任晉察冀軍區1縱司令員,成為華北我軍的第一戰將。1948年起,帶領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19兵團)參加平津戰役,後又率軍進軍參加解放西北地區戰鬥。
13、李聚奎
湖南安化人。1928年,跟隨彭德懷起義,在紅5軍歷任排長、中隊長(連長)到大隊長(營長),不久在紅6軍跟隨黃公略戰鬥。後來,在紅一軍團擔任紅1師師長。
抗戰時,他最初是陳賡大將的參謀長,後來調到決死縱隊,配合薄一波工作。為了克服經濟困難,他承擔起太嶽軍區後勤工作,組織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
1946年遠赴東北工作,在西滿軍區擔任參謀長,協助司令員黃克誠、政委李富春工作。1948年開始,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14、王平
湖北陽新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副主任,紅27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共晉察冀軍事部部長,冀中軍區政委。1944年,他率部進軍雁北、挺進綏東,打開了延安到東北的通道。
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大同的戰鬥中發起強大的政治攻勢,迫使守敵1.7萬多人繳械投降。
15、葉飛
福建南安人。1933年開始,參與建立閩東根據地,後來成立閩東獨立師,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
抗戰後,跟隨陳粟在江南地區作戰,曾經突襲上海虹橋日軍機場,燒燬敵機4架。此後,任第1師第1旅旅長、副師長、師長,是粟裕的副手。
解放戰爭中,1縱(原1師)跟隨陳毅到山東,一直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參與了華東野戰軍的所有重要戰役。1949年,率領第10兵團參加渡江戰役,解放江浙之後,進軍福建,任福建軍區司令員。
16、楊勇
湖南瀏陽人。紅軍時期,擔任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1師政委。抗戰時,擔任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魯西軍區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抗戰後,先後擔任7縱、1縱司令員,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干將,縱橫於晉、魯、豫戰場。
1949年,率領第5兵團參加渡江戰役,直出浙贛線,隨後進軍西南,解放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