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由中共雲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
雲南省廣播電視局指導
雲南廣播電視臺出品的
20集系列短影片
《建黨百年·口述雲南》成就篇
今天推出第2集
《古滇國文物出土記——雲南重大考古發現》
(影片 ↑ )
今年10月18日
“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
開幕式上公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北京周口店遺址等100項發現入選
其中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
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秦漢時期類目
系雲南省唯一入選的專案
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掘地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經過各地文物部門推薦報名和兩輪專家投票
最終從321個候選專案中脫穎而出的這100項
是中國百年考古的里程碑
2001年,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因“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在國內外產生過重大的社會影響、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列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石寨山古墓群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石寨村,它是戰國至漢代滇王及其家族臣僕的墓地。
石寨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5年至1996年,石寨山古墓群先後進行了五次發掘,出土了各類器物5000餘件(套),其中包括“滇王之印”“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等珍貴文物,它們鑄造精良、紋飾優美,生動展示了古滇國的社會歷史面貌。
古滇國是雲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主要民族為古代滇人部落。
長期以來,由於考古資料匱乏,外界對古滇國文化的認知極為有限。
司馬遷的《史記》曾提及一個位於雲南昆明滇池邊的古滇國,但該說法長期未能得到文字或實物的印證。古滇國,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
1953年,雲南省博物館在昆明市面上先後購得青銅器十多件。據云南省文史館的方樹梅先生反映,他的老家昆明晉寧的小梁王山曾經出土過一些青銅器。
第二年,雲南省博物館派出熊瑛、蔡佑芬兩人前往晉寧實地調查。他們把從晉寧石寨山徵集到的幾件青銅兵器帶回了省博物館,引起了博物館和相關專家的高度重視。
1955年3月3日至23日,經中央批准,雲南省博物館派出由文物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對晉寧石寨山作了首次發掘。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雲南省考古工作者進行的第一次考古發掘,更是昆明地區極其重要的一次歷史考古發掘,其中發掘出的最為珍貴的兩件貯貝器,令人歎為觀止。
1956年,第二次更大規模的發掘開始了。這次發掘歷時兩個月,清理了20座古墓葬。發掘中,最重要的收穫就是舉世聞名的滇王金印在6號墓出土了。
那天,6號墓坑一個被泥土包裹著的方形小物體,吸引了雲南省博物館考古學者孫太初的目光。據孫太初先生說,他把泥團拾起來,用毛刷清理乾淨外面的泥土,發現是一枚閃著金光的金印。他的心怦怦直跳,捧著金印的手也有些顫抖,小心翼翼地將印上的填土剔除,四個標準的篆書“滇王之印”映入眼底。
“滇王之印”的發現,印證了《史記》中漢武帝授滇王印的史實,也奠定了石寨山作為滇文化中心的重要位置。
此後,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石寨山先後又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數萬件,雲南古滇國曆史之謎漸漸被揭開。
1996年5月至6月,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昆明市博物館、晉寧縣文物管理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對石寨山進行了第五次搶救性清理發掘工作,由蔣志龍任考古發掘領隊,共清理發掘36座墓葬。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蔣志龍
2001年,國務院將石寨山古墓群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2月,考古人員在晉寧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又發現了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眾多遺蹟;出土“滇國相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考古資料。其中,“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再次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
滇國相印泥封
蔣志龍介紹,河泊所遺址位於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僅700餘米。
如今,石寨山出土器物分別藏於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昆明市博物館和晉寧博物館等地。
石寨山古墓群出土器物為研究滇池地區的古代民族史、冶煉技術和宗教習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有著極高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
古滇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雲南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之一,是中華古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近年來陸續的考古發現,古滇國真正走進了大家的認知中。
蔣志龍說,搞清楚、研究好、保護好、展示好古滇國文明,是雲南考古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在國家文物局和雲南各級政府的支援下,能夠儘快申報建設石寨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使燦爛的古滇文明呈現在世介面前。向世界展示古滇文明的特殊魅力,展示雲南的風采。
來源:雲南廣播電視臺
責編:黃璐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