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是唐宋兩大帝國之間的短暫混亂期,北方的中原也就是黃河流域,唐末鎮壓黃巢的力量加上北方入侵的沙陀武裝,先後組成五個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小朝廷走馬燈似的,總共五十三年。
南方多個割據小政權並存,連同北漢號為“十國”。因為南方政權大多數都是淮南高駢的部下或者北方武裝的分支,都臣服於中原政權,所以這個時期,北方五個王朝主導了歷史程序。
和其他歷史時代不同,五代沒有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統一中國,也沒有做出任何推動中華文明進步的成績。歸根結底,這是唐代藩鎮割據的延續。朱溫的後梁,乃宣武節度使。李克用的後唐,乃河東節度使。
其他的也都是藩鎮上位,就是武裝集團而已。另外,後梁因為是黃巢餘孽朱溫,以下克上,篡唐而立,弒君殺後,屠滅清流,罪大惡極,當時就被各國不承認,稱為“偽梁”。後唐成立時,李存勖直接上承唐朝,也不算是新王朝。所以,五代根本不應稱之為五代。
但是,五代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傑作。趙匡胤本是後周世宗郭榮麾下大將,殿前司都點檢,也就是禁軍的一把手。世宗對其寵愛有加,多次提拔,委以腹心重任。一方面,是趙匡胤武力出眾。另一方面,郭榮也是為了平衡外戚和藩鎮的實力。
世宗郭榮,乃五代第一明君,曾豪言:若能當三十年天子,當以十年平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是,上天只給了他六年時間。世宗死後不到半年,趙匡胤欺負恩公留下的孤兒寡母,悍然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趙匡胤以下篡上,忘恩負義,不忠不孝,得位不正。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丟擲了四個煙霧彈:
第一,承認後梁是正統王朝,與後面四朝,稱為“五代”。
後梁篡唐,大逆不道,歷來被稱為偽梁。趙匡胤正式提出“五代”的概念,把水一舉攪渾,將篡位者作為正常的朝代更替,從而巧妙地掩蓋了自己黃袍加身的不合法性。
第二,將後周世宗郭榮,改名為“柴榮”。
周恭帝郭宗訓,改名為“柴宗訓”。從此,郭榮便成了柴榮。郭榮原本是柴姓不假,但早已做了郭威的養子,成了郭榮。郭威沒有親生兒子,所以郭榮是唯一正宗的接班人,沒有任何疑問。
五代時期,盛行收養子。養子和親生兒子,具有一樣的繼承權。後梁朱溫就想把皇位傳給養子。後唐明宗李嗣源,本名“貌吉烈”,就是李克用養子。後唐末帝李從珂,本名“王二十三”,又是李嗣源養子。兩位皇帝,均沒有改為本姓,趙匡胤也沒給改。
為什麼偏偏改郭榮為柴榮呢?就是想暗示世人,柴榮是外姓人,繼承了郭家的江山。我趙匡胤,當然也可以繼承柴家的梁山。真正無恥之尤!
第三,趙匡胤為了尋找黃袍加身的合法性,把後周太祖郭威又抬了出來。
大力宣揚,當年郭威也是黃袍加身,俺趙匡胤是有樣學樣,不是首創。既然你郭威能黃袍加身,奪了後漢江山。俺趙匡胤也可以,奪了你後周梁山。
當年,郭威為後漢劉知遠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隱帝的顧命大臣。這個上半程,和趙匡胤的經歷真的差不多,可是後面就不同了。隱帝作死,殺死了四大顧命大臣全家,只有郭威在外孤身得免。
郭威為了報國恩家仇,揮軍南下入京,整頓朝綱,定下迎來新君,再次出鎮地方。部下軍士都認為已經得罪劉家,新皇帝上臺後肯定秋後算賬,所以發動兵變,扯下一塊黃色旗幟,硬逼著郭威做了皇帝。
一句話,郭威是全家被殺,真正被部下逼得,黃袍也是臨時扯的旗子。而趙匡胤前期一直在積蓄力量,大造什麼“點檢做天子”的謠言,進而假造情報,大軍出征,然後穿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黃袍,硬逼著孤兒寡母讓出了梁山。
第四,趙匡胤做了皇帝,怕人詬病,立下誓言:善待柴宗訓母子,優待柴氏子孫。
《水滸傳》中,柴進還有什麼誓書鐵劵。可是,柴宗訓,實為郭宗訓,不到二十就暴病死在流放地,死因大家都知道。世宗另外兩子,都不知所終。後來,為了面子,朝廷找來柴榮的遠宗,封了個小官,充當大宋的面子。這就是善待柴家的真相!
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趙大如此,趙二趙光義有樣學樣。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得了現世報,燭影斧聲中,糊里糊塗丟了性命,幾個兒子和柴宗訓一樣都在年輕力壯時暴亡。
北宋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鑑》時,寫到後晉出帝石重貴被契丹耶律德光滅國,一行人倉皇北去,天潢貴胄在冰天雪地中命如螻蟻,不禁嘆道:從來滅國,沒有這麼慘的!
可是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司馬光這話說的太早了!靖康恥,趙光義一族幾乎被團滅!慘之又慘!
公元1276年,元軍圍困南宋都城臨安,太后謝道清和四歲的宋恭帝無奈出降。謝太后投降前苦苦哀求元軍統帥脫脫,讓留下趙家一片土。脫脫雖然是蒙古人,也熟知歷史,義正言辭道:汝國得天下於小兒,亦失於小兒,其道如此,尚何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