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黨建網
91歲的老戰士楊振國最愛唱的軍歌之一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令他自豪的是在1951年10月,在朝鮮停戰談判的板門店地區,他曾帶領戰友高唱過這首歌。他們唱得雄赳赳、氣昂昂,唱得揚眉吐氣……
一
戰火紛飛,戰歌激揚。1951年,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二十二團二營教導員的楊振國,突然接到團長何立斌的電話,讓他和營長王慶文立刻到團部受領任務。
“看來我們又有硬仗打了!”營長興奮地說。
“是啊,咱們工兵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專啃戰場硬骨頭!”楊振國也非常振奮。他們趕到團部後,團長告訴他們:“敵人在戰場上打不贏,提出停戰談判,地點選在板門店地區。為準備談判工作,雙方軍事談判代表團商定,在板門店地區修築一條寬10米、長5公里的砂石路,我軍和美軍各承擔2.5公里。志願軍總部將修路任務賦予我團。團裡決定由你們二營五連來完成,時間20天。”
政委郭軍接著說:“這段路意義重大,這是一條通向和平的路。我們中國軍人是熱愛和平的,不過走向和平之路可不平坦!5公里路兩軍各修一半,這又是一次戰鬥意志和作風的較量!美軍修路有先進的工程機械,而我們只有簡陋的工具。我們既要爭速度,更要保質量,用我們手中的鍬和鎬打敗美軍的機械化!”
經過動員部署後,楊振國率五連官兵於10月3日晚由駐地向任務區進發,次日凌晨到達目的地。楊振國帶連長、指導員隨我軍事談判代表團一位參謀到施工現場勘察。
這時天已大亮,只見計劃築路的場地凹凸不平,雜草灌木叢生,到處是炸彈坑和殘留的彈片。場地上空高懸著一個紅色氣球,表明這裡是“中立區”,地上有一條石灰線,是兩軍施工任務的分界線。
遠處可見一片片廢墟,一陣陣槍炮聲不斷傳來。楊振國對連長、指導員說:“上午拿出施工方案,下午全體官兵進場作業!我們要始終繃緊一根弦: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二
中午過後,楊振國帶領五連官兵身著綠色作訓服、脖系白毛巾,肩扛圓鍬、十字鎬,邁著整齊步伐、唱著嘹亮軍歌,進入施工現場。
施工的美軍也進場了,也是100多人的兵力。他們在任務區一側搭起一溜帳篷,前面耀武揚威地擺著推土機、壓路機等大型機械。
走在隊伍前的楊振國一看到這些美軍,心中便升起滿腔怒火。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整一年了,有戰鬥勝利的喜悅,也有失去戰友的悲傷。讓他最不能忘懷的是,8月的一天上午,團組織兩個營兵力在清川江上架橋,突然三批敵機飛來,輪番對我架橋官兵進行兇猛的低空轟炸,官兵傷亡50多人,楊振國也差點獻出生命。橋在戰火中架通了,可官兵的鮮血也染紅了江水……想到這些,楊振國恨不得衝上前揮起鍬鎬,向敵人頭上砍去!但上級有明確的紀律:“施工不越界,與美軍不接觸。”楊振國平靜下來,這裡不是操戈的戰場,應該是把對敵人的仇恨化作高標準施工的動力。
五連官兵把雜草剷除,將樹根挖掉,把一個個炮彈坑用石塊填平砸實。經過一天半的工作,場地被整理得平平整整。
美軍也開始作業,靠的是機械,推土機被開得隆隆作響。
這是另一個陣地的博弈!
第三天,我施工部隊開始修築路基,路基要求高度30釐米。在這一環節,五連採取分段推進、分層上土、統一軋實的方法。三個排各負責一段路基,每層上土10釐米,統一用築頭夯實。由此,班與班、排與排之間展開了勞動競賽。官兵挑著土籃子在兩側高坡上取土,運到路基上,來回都是一溜小跑。工地上鍬鎬飛舞、人流穿梭,一片熱騰景象。楊振國和連長、指導員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還兼質量監督員。
最壯觀的場面是將新鋪的虛土夯實,一溜擺開10個築頭,每個築頭4人,他們將這些“鐵墩子”高高提起,用力砸下。這些同志大都在農村打過夯,來朝鮮戰場後又多次搶修道路,幹這活是行家裡手。他們喊著口令、唱著號子:“一二、一二”“同志們呀,加油幹呀”“修好路呀,流大汗呀”……高亢的號子聲和有力的築頭落地聲匯成壯美的旋律。在這雄渾的勞動樂章裡,官兵把大滴汗水灑進泥土。
晚上收工,各班排在駐地召開民主生活會,小結一天的工作。官兵白天憋了一肚子的話,這時點燃了導火索:“我一看那幫美國鬼子氣就不打一處來,你瞧他們趾高氣揚的樣子,但經過這幾天較量,癟茄子了吧?”“我們連美軍轟炸機都不怕,還怕推土機?”“我們要長志氣、不洩氣、一鼓作氣修好路,打敗美帝野心狼”……連長和指導員深入班排聽取意見,指出施工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交待炊事班,官兵體力消耗大,要儘量調劑好伙食。
楊振國看到官兵在工地上幹勁高漲,收工後情緒高昂,非常欣慰。他對連長、指導員說:“我們仇視敵人,但不蔑視機械,機械作業效率還是高的。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工兵也會有先進裝備。裝備重要,但人的精神更重要。要進一步抓好施工作業中的良好作風養成,我們既要做威武之師,也要做文明之師!”
一層一層鋪土,一遍一遍夯實,參加築路的指戰員兩天磨爛一副手套,每件作訓服都“傷痕累累”。鎬把、鍬把上塗的黃漆,也被官兵磨白了……
三
在遠方傳來的隆隆炮聲中,每天早晨7點,楊振國帶著五連官兵準時進入工地,而對方的機械和人員還在睡大覺。
我方從營教導員到排長都甩開膀子加油幹,與戰士一起流大汗;而在另一邊,因為依賴機械,士兵上工地的很少,更難見到軍官的影子。
午飯,我軍官兵是送到工地吃的。餐後,大家把場地收拾得乾乾淨淨;而分界線那面,罐頭盒子、啤酒瓶子扔得到處都是。
因是“中立區”,施工現場經常出現成群的西方媒體記者。他們拿著“長槍短炮”圍著美軍機械又拍又照,可能後來感到確實也沒啥值得炫耀的“新聞”,紛紛把鏡頭對準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軍指戰員休息時,便圍坐在一起唱歌、講故事。一天下午,官兵看到我方工程進展又快又好,對方被落下一大截子,那歌聲唱得更加響亮。在美方工地上的十多位記者端著照相機、扛著攝影機一通拍攝,旁邊還有七八個美軍士兵站在外圍觀看。
楊振國和五連官兵充滿自信地繼續唱歌,他們詠唱《我是一個兵》《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時,連隊文化教員李晗出場了。李晗是全團有名的文化工作骨幹,他蠻有指揮範兒地抬起雙手,說:“讓我們唱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官兵無數次唱過的歌曲,今天唱起來更加親切和驕傲。第一遍是齊唱,隨著李晗一個手勢變成了三部輪唱:“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李晗的指揮動作鏗鏘有力,官兵唱得熱血沸騰,強勁的旋律如疾風浩蕩、海浪奔湧……
或許是被中國軍人的勇猛精神和創造的勞動成果所折服,或許是被歌曲演繹的氣勢所感染,記者們手舞足蹈地歡呼起來,連那些美國士兵也豎起大拇指。
工程進入收尾階段,二排李排長在取土現場發現一片風化石。他組織戰士把石頭砸碎試著鋪了一段路面,效果很好。全連推廣二排的做法,做到路面既結實又美觀。為提高質量,官兵又在兩側修好了排水溝。
10月19日,我軍負責修築的路段勝利竣工,比上級規定時間提前5天,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通令嘉獎。而分界線那邊,還有三分之一的任務沒有完成……
我軍事談判代表團領導到現場檢查驗收,帶車進行了試執行,稱讚官兵說:“這段路修得非常好,你們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增光了!”
楊振國望著腳下新開闢的路,耳畔響徹的依然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我軍事談判代表團很快將從這條寬闊的路上奔向談判桌,與敵人進行新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