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孫秀德前輩是志願軍38軍老戰士,原國防大學後勤教研室主任,少將軍銜。】
《七十一年前的今天》
作者 孫秀德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打響的一天,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其實最早出國的部隊是在10月19日。我是10月22日從輯安(集安)跨過鴨綠江的。25日我們已經到到了別河裡。我還清楚地記得。過江那天晚上心情很緊張,走到江心,回頭看到祖國農村燈光閃閃,小聲說:“祖國再見了!” “媽媽再見了!”
過了江到與輯安對面的滿浦,朝鮮人驚奇地看著志願軍。再往前走,到了江界,遠遠的就看到火光沖天,孩子哭,大人叫。都在忙忙碌碌救傷員,慘不忍睹。可恨的美國鬼子,你們等著,血債要用血來還!
天拂曉,前邊傳過來命令,就地露營。北風吹,雪花飄,按劃分的區域,各自或幾個人找個背風的山窪,頭枕著石頭,上面蓋著藍天,鼾聲四起!不一會凍醒了,起來活動活動。幾個戰友在一起,有的拿出大生牌香菸,點燃,剛放到嘴邊,有人喊”掐死”!怕暴露目標,美國”黑寡婦”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煙癮大的罵幾句,解解氣。
炊事班在附近老百姓家做了一鍋粥,大家拿出糧袋裡裝的餅乾。吃了到朝鮮戰場的第一頓早餐。我的一位戰友張憲邦看到山坡上有一個獨立家屋,他拉著我和老欒。爬到山上輕輕地敲了一下門。屋裡出來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媽媽。抬手把我們讓到屋子裡,朝鮮進門就上炕。把鞋都要脫到屋外的木臺階上。老媽媽比劃著讓我們睡覺。我們枕著自己的揹包躺下呼呼地睡起來。消除了一夜行軍的疲勞,感到非常暖和。醒來一看,身上都蓋著一個厚厚的棉被。實在令人感動。
老媽媽拿著牆上掛的穿人民軍軍裝兒子的照片,看著我們每個人,摸摸張憲邦的臉蛋兒,指著照片。意思是說他和他的兒子長得差不多。老人流下了眼淚。我們幾個人也都流下了眼淚。媽媽想兒子了。我們的媽媽也一定會想我們的。大家都各自擦擦眼淚,我去給老媽媽擦掉她臉上的淚水,老人緊緊地抱住了我,我已經淚流滿面,差一點沒哭出聲來。老欒說:我們該走了!老媽媽走到她家廚房掀開鍋蓋。一鍋冒著熱氣的水。指著我們的水壺,意思讓我裝上熱水。這再一次的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灌滿水壺。我們想怎麼樣感謝老媽媽呢?我們有一位同志提議,把我們糧袋的餅乾倒給老媽媽。老媽媽擺手說什麼也不要。我們倒下
來,把鞋穿上就上路了。老媽媽站到門外向我揮手,我們回過頭向老媽媽揮手。
這是入朝後上的第一次課。中朝人民是一家親,到今天我也沒有忘。
今天是10月22日。夜深了,怎麼也睡不著。想起了出國作戰的第一個晚上!
孫秀德出國作戰前和媽媽合影
作者孫秀德將軍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