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公元265年,司馬炎(晉武帝)取代曹魏,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是為西晉。西晉結束了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面,中原得以重新統一。公元313年,晉愍帝司馬鄴遷都長安。公元316年,長安被匈奴攻陷,西晉滅亡。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西晉雖然統一了中國,但只歷經四帝,短短51年就滅亡了。在中國的統一王朝裡,西晉在糜爛腐化程度上,可以說是國史之最。西晉的腐化混亂,導致了八王之亂,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中原文明墮入至暗時期。
一、“五胡十六國”與“五代十國”的區分
“五胡十六國”(也稱“東晉十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也往往稱為“五胡亂華”時期;而“五代十國”,是在唐代滅亡後的一段時期。
西晉末年,北方的匈奴、羯、鮮卑、羌、氐少數民族在八王之亂後,中原混亂虛弱之時,趁機南下,在中國的中部、東部、西南部、西部建國稱王。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前秦、後秦、西秦、前趙、後趙、成漢、夏國十六個政權,(“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北魏史學家崔鴻撰寫了《十六國春秋》,故而後世將這一段歷史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時期,也即“五胡亂華”時期。
五胡十六國從304年劉淵建立前趙、李雄建立成漢開始,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統一北方結束。這一段時期,非常混亂,大大小小的政權互相征戰,文明被踐踏,生靈被塗炭,以致出現人相食的慘劇。
“五胡亂華”時期,連年戰爭,民不聊生,人口銳減,經濟荒蕪,大量人口南遷。導致華北地區漢族人口銳減了600萬左右,到後趙滅亡時,華北地區漢人僅300萬左右,幾近滅族,因此史學家把這一歷史時期稱為“中原淪陷”或“中原陸沉”。
“五胡亂華”時期,極大地破壞了中原的經濟和政治結構,但也帶來了一個好的副作用,那就是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使得後來的隋唐王朝呈現多元、包容、大氣的文化繁榮盛況。
二、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皇族內部,司馬氏宗室子弟各諸侯王,為爭奪中央政權而進行的戰亂。這場戰亂歷時16年之久,主要參與者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其實,參與這場動亂的不止這八個王,但這八王為主要參與者,《晉書》將他們合為一列傳,故稱“八王之亂”。
公元307年,晉懷帝司馬熾改元永嘉,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在八王之亂中,東海王司馬越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八王之亂”是一場內部爭權的混戰,這場窩裡鬥使得西晉統治集團的重要力量幾乎耗盡,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潛伏已久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發。北方少數民族趁亂南下,“永嘉之亂”禍根由此埋下,並使得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時期。西晉不僅亡國,而且致使中國又進入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動亂時期。
“八王之亂”表露了不良的社會統治所產生的惡果,政治風氣的畸形變異,造成了社會秩序的崩潰,並裹挾著把所有人都推向黑暗的深淵,給社會文明帶來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三、“永嘉之亂”,西晉滅亡,衣冠南渡
“八王之亂”是皇族內部爭權的戰亂,而“永嘉之亂”是西晉與匈奴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
(一)“永嘉之亂”
“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破,民生凋敝。《晉書》記載:“及惠帝之後,政教陵夷,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矛盾尖銳,胡人趁機發動侵略戰爭。
公元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建立漢趙。公元309年,漢趙進攻西晉都城洛陽,兩次被擊退。公元311年,劉淵之子劉聰命令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再次攻晉,殲滅晉軍主力,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司馬熾,殺王公、士族、民眾十萬餘人。公元313年,晉懷帝被殺死,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是為晉愍帝。公元316年,劉曜攻陷長安,俘獲晉愍帝司馬鄴,西晉滅亡。318年,晉愍帝被殺。
(二)“衣冠南渡”
“永嘉之亂”致使中國北部陷入戰亂不休的“五胡十六國”泥沼,再次走向分裂。為了躲避戰亂,大量士族、百姓南遷,史稱“衣冠南渡”。
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人士族民眾從洛陽南遷,渡江後,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稱東晉。這是中原漢人、中原政權和中原文明首次大規模南遷。大量士族從華北南下至江南落地生根,稱僑姓。還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的傳說。“衣冠”代指中原文明。
(三)南北對立
南方建立東晉,下開宋、齊、梁、陳。北方自劉淵稱號建國,到鮮卑拓跋氏統一北方,一百多年間先後興起多個政權,陷入混亂狀態,即“五胡十六國”,下開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此後,南北分裂長達270餘年。南北的長期對立分裂,導致互相仇視,“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文化也日益分裂,導致了南北文化審美的不同,“南方簡約,得其精華;北方深蕪,窮其枝葉”,這種現象直到唐統一後才逐漸彌合。
四、五胡亂華,中原文明墜入黑暗時刻
晉室南渡後,北方便成為少數民族活躍的大舞臺。自匈奴劉氏興起,五胡(匈奴、羯、鮮卑、羌、氐)民族相繼建國,彼此混戰不休,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生靈塗炭,中原淪為荒蕪蕭索、白骨蔽野之地。
匈奴劉淵及劉聰建立漢國,後來劉曜滅了西晉,在長安建立前趙;羯人石勒佔據山西、山東一帶,建立後趙;鮮卑慕容氏與拓跋氏入主中原,分別建立前燕及代國(北魏);氐人李雄於惠帝末年建立成國,後改國號“漢”;氐人苻健建立前秦,定都長安;羌人建國較後,主要是淝水之戰後的後秦。
歷史中的民族得以交融,有時不是溫情脈脈的,而多是伴隨著殘酷的征戰。文明其實很脆弱,中原文明經歷過一次次的危機,而“五胡亂華”時期,文明的火種差點被湮滅。
五胡十六國的各個政權,互相征伐,燒殺搶掠,屠城滅族,甚至劫掠百姓食之,慘無人道,不忍聽聞。
鮮卑擄掠數萬名漢人女子,回師途中,竟以這些俘虜為軍糧,宰殺食之,到河北易水時,只剩下八千名少女。鮮卑又將這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致易水都斷流。
據記載,這一時期,動輒屠殺數十萬人。羯族行軍作戰時候,擄掠百姓為軍糧,把俘虜的漢族女子稱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宰殺烹食。
這一時期,由於常年屠戮殺伐,瘟疫饑荒,再加上漢人南遷,漢族幾乎到了被滅族的危險境地。到了五胡十六國後期,中原漢人只剩下不足400萬人。史書稱:“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屠殺殆盡。”
冉閔建立冉魏政權,頒佈殺胡令,號召漢人殺胡人復仇。胡漢本為中華民族一家,怎奈結下血海深仇,互相屠殺滅族報復。羯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慘被滅族。羌族和氐族大部分也被屠殺,少數人融入了漢族。
這一時期,不僅屠戮殺伐,血腥報復,而且出現人相食的人間慘劇。史書上關於“人相食”的記載,數不勝數,列舉一些:
“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資治通鑑·晉紀七》);
“時關中饑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癘,盜賊公行。”(《晉書·列傳第七》);
“縱兵寇抄,茹食居人,交屍塞路,暴骨盈野。”(《晉書·列傳第三十一》);
“既而洛陽飢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資治通鑑·晉紀九》);
“時大飢,賊帥候都等每略人而食之,藩部曲多為所啖。”(《晉書·列傳第三十三》);
“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焚其餘眾,並食之。”(《晉書·列傳第二十九》);
“勒所過路次,皆堅壁清野,採掠無所獲,軍中大飢,士眾相食。”(《晉書·載記第四》);
“王彌既死,漢安北將軍趙固、平北將軍王桑恐為石勒所並,欲引兵歸平陽,軍中乏糧,士卒相食,乃自磽津西渡。”(《資治通鑑·晉紀十》);
“北地飢甚,人相食啖。”(《晉書·載記第二》);
“曜攻陷長安外城,曲允、索琳退保小城以自固。內外斷絕,城中飢甚。鬥米值金二兩,人相食,死者大半,亡逃不可制。”(《資治通鑑·晉紀十二》);
“是歲,大旱,會稽餘姚尤甚,米鬥五百價,人相賣。”(《晉書·帝紀第七》)
“邃自總百揆之後,荒酒淫色,驕恣無道,或盤遊于田,懸管而入,或夜出於宮臣家,淫其妻妾。妝飾宮人美淑者,斬首洗血,置於盤上,傳共視之。又內諸比丘尼有姿色者,與其交褻而殺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賜左右,欲以識其味也。”(《晉書·載記第六》);
“初,閔之為趙相也,悉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趙所徙青、雍、幽、荊四州之民及氐、羌、胡、蠻數百萬口,以趙法禁不行,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其能達者十有二、三。中原大亂,因以飢疫,人相食,無復耕者。”(《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一》);
“五月,鄴中大飢,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一》);
“賊盜蜂起,司、冀大飢,人相食。”(《晉書·載記第七》);
“龕嬰城自守,樵採路絕,城中人相食。”(《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二》);
“登既代衛平,遂專統征伐。是時歲旱眾飢,道殣相望,登每戰殺賊,名為熟食,謂軍人曰:‘汝等朝戰,幕便飽肉,何憂於飢!’士眾從之,啖死人肉,輒飽健能鬥。姚萇聞之,急召碩德曰:‘汝不來,必為苻登所食盡。’”(《晉書·載記第十五》);
“左將軍竇衝、前禁將軍李辯等擊敗之,斬首千八百級,分其屍而食之。”(《晉書·載記第十四》);
“前秦苻堅朝饗群臣,時長安飢,人相食,諸將歸,吐肉以飼妻子。”(《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八》);
“燕、秦相持經年,幽、冀大飢,人相食。”(《資治通鑑·晉紀二十八》)
“姑臧谷價踴貴,鬥直錢五千文,人相食,飢死者十餘萬口。”(《晉書·載記第二十二》);
…………
“五胡亂華”,無論是胡人,還是漢人,都遭受了殘酷的迫害和殺戮,造成漢人銳減,羯被滅族,匈奴大部分被趕往了歐洲,鮮卑、羌、氐逐漸融入漢族。
後來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進行漢化改革,移風易俗。最終中國在胡漢混血的楊堅手中,結束了近300年的戰爭,再次完成統一,歷史重新走回正軌,文明得以重振,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
“五胡亂華”是中原文明的黑暗時刻,造成了太多的破壞,釀成了太多的人道慘劇,但也有其正面的影響,就是促進了胡人漢化,民族大融合,使得經濟和文化南移,南方經濟文化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