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贈尋賢相士二首》曾言:“眼法自高人幾看,不尋富貴只尋賢。”封建背景下,部分君王求賢若渴,為得真正賢才,不惜破格錄用,助國家實現更好發展。
縱觀整個清朝社會的發展歷史便會發現,雍正皇帝可謂名副其實的工作狂。無論是在登基前或是登基後,雍正皇帝皆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並能做到勵精圖治,促使國家實現更好的發展與建設。
透過對雍正在位期間的經歷進行了解可知,因內心的多疑與謹慎,雍正皇帝曾處決了許多朝中重臣,這也導致雍正在位期間,朝中人才處於緊缺狀態。一次,在雍正面臨統治危機時,因朝中無人可用,便深陷焦慮情緒。可就在這個時候,大臣張廷玉卻表示:死牢中有個現成的人才。自此,一代清朝名臣就此誕生。這位被關押在死牢內的名臣究竟何許人也?早年間,他又為何會被雍正責罰呢?
這位從死牢中走出的清朝名臣便是阿克敦,作為滿洲正藍旗人士,在清朝康熙年間,阿克敦便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從此走入仕途。
到了雍正在位期間,阿克敦更是憑藉著自己的突出能力不斷升遷,最終成為廣州地區的兩廣總督,負責我國廣西及廣東兩省的軍民政務。
儘管阿克敦一心為國,可在整頓官場風氣的過程中,阿克敦的強硬手段亦得罪了許多人,受此情況影響,當阿克敦轉任廣西巡撫後,便遭到許多廣東大臣的聯名舉報。一時之間,批判阿克敦的奏摺紛紛被送到雍正面前。
在眾多的奏摺中,雍正發現,有人指出阿克敦的家人曾向外國商運船隻索賄,這也使得雍正皇帝非常憤怒。畢竟阿克敦的如此行徑,已然損害到大清的顏面,盛怒之下,阿克敦遭到革職處罰,並被押入死牢。
在對阿克敦進行審問後,雍正皇帝決定對其處以絞刑,可就在這時,阿克敦的另一個死對頭狀告他包庇貪贓下屬,這也使得阿克敦數罪併罰,被加重判處,最終被判以“斬監侯”的罪名。古代社會中,斬監侯便是指斬首刑罰,但需等待秋審時決定是否執行斬首決定。
在這段時間內,江南水患頻發,可朝中卻面臨無人可用的情況,這也使得雍正皇帝為此頭痛不已。古代社會中,人民的生活來源大多依靠農業生產,若水患不除,則會導致百姓的生活無法得到保障,當民間發生動亂情況後,中央統治亦會遭到威脅。
為解決水患問題,雍正皇帝想出許多辦法,可江南水患卻並未得到有效緩解,這也使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朝中官員亦束手無措。
見雍正皇帝如此焦慮,朝中重臣張廷玉便希望能夠為皇帝分憂解難,結合此前雍正皇帝對阿克敦“斬監侯”的處罰,張廷玉認定雍正皇帝並不想將阿克敦直接處死。此後,他便上書雍正皇帝,並表示:死牢中有一人,可以很好地完成治理水患的任務。
因水患形勢緊急,且此前的雍正皇帝便有著原諒阿克敦的打算,所以,阿克敦便被雍正皇帝從死牢中接出,並派往江南地區治理水患。
不到兩年時間內,阿克敦便成功解決江南百姓所面臨的水患問題。此後,他更是帶領將士們征戰西北地區,為鞏固雍正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憑藉著這段時間內的付出,阿克敦重新得到雍正皇帝的信任,自此,清朝一代名將誕生。在阿克敦的影響下,其子更是成為父親的接班人,在清朝軍事事業發展程序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結語
若無張廷玉的及時舉薦,即使雍正皇帝的心中有著將阿克敦放出死牢的打算,亦無合適的理由。可見,古代社會中,很多臣子之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也是因其審時度勢能力相對較強,可以很好地對朝中局勢進行籌謀規劃。
此外,之所以阿克敦能夠成功把握機會,洗清身上的罪責,也是因其自身能力較為突出,有著明顯優於其他臣子的優勢所在。
從這一點上便能感受到,若想真正收穫人生的成功,除良好機遇外,個人能力亦佔據重要位置。若是擁有著較為出眾的能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能獲得改變命運的良機。相信在現代人認識到這一點後,也將做到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為自己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