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裡強調一種觀點:“文明在交流和碰撞中產生”。古老的中國偏居一隅,高山大洋幾乎讓我們與世隔絕,但是還是有很多世界因素深刻的影響了我們,加速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和成熟。
早在絲綢之路以前,就存在著一條完全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青銅之路。即從中東到中亞再到新疆最後到今天的河南二里頭。青銅文明和很多事物一樣最早都產生在歐亞大陸的中心中東。中東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開始使用青銅器。人類學界已逐漸達成共識:“大約五千年前西亞和中亞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逐漸形成了青銅時代世界體系,歐洲與東亞都是這個體系的邊緣地區。大約公園前2000年左右東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這一點在考古學上的證據非常明顯。已經挖掘出來的成熟的青銅器,按時間順序,是先出現在中東,然後出現在新疆,沿著河西走廊最後出現在夏王朝可能的首都二里頭。從地理位置來看,它們可以說連成一條青銅進入中國的通道。因此,在絲綢之路之前,已經存在著一條“青銅之路”了。
沿著這條青銅之路傳進來的,不只有青銅,還有小麥、黃牛、羊還有戰車以及十二生肖。是的,你沒有搞錯,你可能非常愛吃油潑面,但沒想到小麥是從中亞傳來的。早期中國黃河流域主要農作物是小米,古代稱之為粟。古代軍隊中有個負責糧草的官職叫“治粟都尉”,這一名稱在後世一直沿用,漢代開國大將淮陰侯韓信起初就在劉邦軍中擔任這個職務。中東人最早馴服了黃牛,中亞人馴服了綿羊和山羊。中東人發明了輪子,中亞人馴服了戰馬,於是組合出了戰車。這些大約都是在商代傳入了中國。顯然沒有這些外來物種,羊肉泡沫、牛肉拉麵等美食就不會出現在中國西北!
小麥牛羊的傳入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小麥灌溉需要對水源進行分配和水利設施修建,青銅冶煉更是需要複雜的分工和組織,青銅的傳入更是製造出了鋒利的兵器和戰車等,這些都為國家的擴張和文明的加速發展提供了關鍵動能!
在《東亞與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一書中明確指出:“新石器時代6000年中華文明都發展緩慢,青銅傳入後中華文明加速明顯。”
甚至我們早已視為文化特徵之一的十二生肖也可能源自中東!十二生肖不只中國有,印度、埃及、希臘都有。印度的十二生肖用獅子取代了老虎,其他都和我們一模一樣。郭沫若認為各民族的十二生肖都源自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中國最早的詞典《爾雅》對十二時辰這麼解釋:
“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已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裙灘,在西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看看這裡的解釋是不是和我們熟悉的漢語區別有點大。“攝提格”是什麼意思?顯然這都是音譯詞!竺可楨認為這些詞來源外文的音譯無可諱言。
中華文明自古就有著相互借鑑,兼收幷蓄的特徵!任何民族,任何文明都不可能消亡的沒有一絲痕跡,如果說很多古文明都消亡了,倒不如說他們的很多要素都融進了唯一存活的中華文明裡!